1985年,一位战士爱上了日喀则当地的藏族姑娘,为何被教官狠心阻止?
前言
在西藏日喀则的辽阔雪域下,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温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曾驻守边关的退役军人,他的名字如今或许已被岁月淡忘,但在亚东县的小城里,他和一位藏族姑娘的爱情佳话,却如同卓木拉日雪山般永恒。
岁月流转,当人们提起周志远这个名字时,更多的是关于他在雪山脚下的平凡生活,以及那段跨越民族与纪律的爱情传奇。

1988年的夏天,对于周志远而言,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收到了退伍通知书,那一刻,他并非满心离愁,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与期待。三年的军旅生涯,他收获了荣誉与成长,但也留下了一段未了的情缘。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去追寻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感。
再次前往寻找卓玛:
退役后的周志远,没有选择回到四川老家,而是踏上了前往亚东的旅程。他的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卓玛,那个在虫草摊后与他初遇的藏族姑娘。三年的时光,足以改变许多事情,但对于周志远来说,对卓玛的思念与日俱增,每当巡逻至雪山脚下,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望向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心中默默祈祷着与她的重逢。

卓玛的生活,依旧如往常一般平淡而坚韧。自从与周志远失去联系后,她并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每天,她都会骑着那头陪伴她多年的老牦牛,往返于雪山与县城之间,经营着她的虫草摊。尽管生活艰辛,但她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多年后相遇:
当周志远终于站在卓玛面前时,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两人对视着,无需多言,彼此的心意已了然于胸。三年的等待与思念,在这一刻化作了无言的泪水与紧紧的拥抱。周围的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有两颗心跳动的声音,在雪山脚下回荡。
分开原因:
然而,这段情缘并非一帆风顺。回想起初识时的青涩与纯真,周志远与卓玛的爱情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1985年的那个春天,周志远作为一支四川采购小队的一员,走进了亚东县。在县城的街头,他被一个虫草摊吸引,而摊主正是卓玛。那一刻,两人的命运悄然交织在一起。
起初,两人的通信是秘密而甜蜜的。卓玛不会写汉字,便求助于村里的老牧民,将满腔的情意用藏文书写,再辗转翻译成汉文。周志远在收到信时,总能感受到卓玛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的真挚情感。他回信时,也会精心挑选部队发的糖纸,作为对卓玛的小小回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在当时却承载着两人对彼此深深的思念和眷恋。
爱情与纪律的选择:
然而,好景不长。部队铁的纪律如同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两人之间。日喀则军分区严禁士兵与当地民众发生情感纠葛,这不仅是出于纪律的考量,更是为了避免因个人情感影响部队的整体稳定和战斗力。当一封封藏文情书被查获,指导员那冷如冰雪的声音“立即断开”,如同一声惊雷,将这段刚刚萌芽的爱情炸得粉碎。

那一刻,周志远的心仿佛被重锤击中,他深知自己必须遵守纪律,却又无法割舍对卓玛的深情。他坐在连部桌前,手中的笔重若千斤,每写下一个字都如同在心头割了一刀。最终,他写下了那句冰冷的“暂不能联系”,将这份感情暂时尘封在心底。
而远在亚东县的卓玛,收到这封绝交信时,正值望果节的热闹时刻。她穿着盛装,却无心欢笑。手中的青稞穗攥得死紧,如同她此刻的心情。她回想起自己背虫草时的艰辛,那些风雪交加的日子她都咬牙挺过来了,可此刻,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情感打击,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绝望。
卓玛没有放弃,她相信周志远是有苦衷的。她开始四处打听,希望能得到关于周志远的更多信息。然而,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她的努力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她只能默默地等待着,期待着有一天周志远能亲自来解释这一切。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周志远在部队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他多次立功受奖,成为了连队里的佼佼者。然而,在他内心深处,那份对卓玛的思念却从未减退。每当巡逻路过卓木拉日雪山时,他总会情不自禁地往山下眺望,希望能看到卓玛的身影。
有情之人终成家眷:
命运似乎总喜欢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几年后,周志远在巡逻时救助了一位冻伤的藏族老人,而这位老人竟是卓玛的父亲。

这一意外的重逢,让周志远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在连队的破例批准下,他得以去医院探望卓玛的父亲,并在走廊尽头与卓玛重逢。那一刻,两人之间的那条看不见的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扯断,他们终于能够坦诚地面对彼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