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上半辈子和父母的下半辈子,就叫中年

浮游千里 2025-01-06 15:24:09

人生如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走进社会之前,有的人读了高中就开始进社会了,有的人读了大学才进入社会,还有的人读了研究生才进入社会,每个人都可能有点差异。

第二个阶段从结婚生子开始,到送父母百年、子女成年。

第三个阶段就是余下的人生。

第二个阶段是最丰富、最复杂、最难受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前有房贷后有中年危机,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都足够让人心力交瘁。

第二个阶段能不能过得顺畅一点、舒服一点,大部分由第一阶段的基础来决定。

孩子的上半辈子和父母的下半辈子都是烧钱的阶段,抚养孩子是父母天然的责任,赡养父母是传统文化当中固有的交易和禁锢,两件事叠加在一起之后,中年人哪来的什么幸福可言?

中年之前,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到了三十岁才开始准备,大概率已经有点晚了。

就像是有人想转行,没有提前积累新行业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多认识新行业的相关人脉,等拿到一个不高不低的公司的offer之后,才开始着手准备。

能在一个月之内积累、锻炼好新行当的专业技能的人非常少,能办到这点的人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了。

对于进入中年之前也一样,需要准备的地方太多了,面临的风险太大了,只有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地准备,才会过得从容、舒适一点。

35岁有职场危机,那就在25岁开始准备,30岁之前爬到管理层,尽可能地掌握资源,让自己的可替代性变得更低。

然后尽可能地储蓄,养成一个健康的消费习惯和储蓄习惯,兜里有钱,心里就不会那么慌。

这就是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也是一个比较保守、比较能让人接受的生活方式,所以在此之前的很多年,中国人的人均储蓄率非常高。

近些年来,宣传的是躺平、赚一分花一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忧来明日愁。各个都活得像是《西虹市首富》的主角,不把钱花完就无法继承到300亿的巨额财富。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超前消费和不合理的储蓄习惯,一定会让人在某个时间点痛苦万分,而这个痛苦的时间点就在中年。

无房贷、无车贷、无后代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住的,有些人生性洒脱,没房子没车子无所谓,没伴侣没孩子也过得去。

茄子蛋有首歌叫《浪子回头》,大概率是传唱度第二高的闽语歌曲,仅次于《爱拼才会赢》。

年轻的时候不一定能听出来心酸,上了点年纪之后,一无所有的时候,能听得心里泛酸。

想要彻底躺平,过上无房贷、无车贷、无后代的人生的朋友,到了年龄才会后悔,能做到终身无怨无悔的人,万里无一。

年轻的时候有的是方式去玩,玩心重的时候,什么都能玩得高兴,什么都能玩得尽兴,跟谁都能玩一阵子。

过了三十岁就难以蹦跶得那么欢快了,是否结婚都难以得到二十岁的欢快。

三十岁不是一个什么神奇的年龄,也不是什么特定的门槛,它就是一个人不得不成熟的阶段。

即使晚婚晚育,三十岁也差不多有家庭有孩子了,上面的父母也开始进入了老年期,任何一个意外都能让三十岁快乐无忧的人崩溃。

二十多岁的时候越快乐,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越崩溃,它就有一个平衡,二十多岁不做准备,尽情地快乐了。三十几岁、四十几岁遇到危机的时候,就得一个人偷偷地抹泪,说不定还会当着众人的面忍不住泪崩。

主动的成熟和被动的成熟,有很大的区别。

主动的成熟让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会更早地做物质基础准备,会更妥善地做一些安排。

被动的成熟相当于社会的毒打,打得人痛哭流涕、痛彻心扉,然后幡然醒悟、后悔莫及。

在进入人生的第二场之前,一定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中年人跌一跤远比小年轻要疼痛。

0 阅读:2

浮游千里

简介:每个人都有活得明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