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不是黄色?清朝“普通话”竟是南京话?

玖姐说冷知识 2025-04-11 15:32:14

令人吃惊的历史冷知识,涵盖不同文明与时代,兼具趣味与冷僻感:

1. 中国古代“圣旨”并非全是黄色

明清时期,圣旨的颜色取决于官员品级: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绫缎制成,颜色越丰富品级越高;五品以下则为纯白色绫缎。此外,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正确断句应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是皇帝的头衔(明太祖朱元璋首用),并非修饰“诏曰”。

2. 古埃及人用老鼠治牙痛

约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卷》记载,治疗牙痛的“神药”是将老鼠尾巴烧成灰,混合蜂蜜敷在痛处——他们认为老鼠牙齿坚硬,“以形补形”可止痛。同期的古希腊人则更“生猛”,直接用活老鼠咬住牙齿“吸走病痛”。

3. 圣女贞德被处决后,审判她的教会用了20年“反转剧情”

1431年,贞德因“异端”罪名被教会烧死;但1456年(她死后25年),教会重新审理案件,发现当年审判存在严重程序不公(法官受贿、伪造证据等),最终宣布她无罪,并追封为“圣女”。这场迟到的平反,竟源于她的哥哥为翻案持续向教皇请愿,而当时的法国王室也想借此提振士气。

4. 古罗马人用尿液洗衣服

在古罗马,尿液被视为“天然清洁剂”——因尿液中的尿素分解后产生氨,能去除污渍。当时的公共洗衣店(fullonica)会公开收集尿液,甚至征收“尿税”(vectigal urinae)。更夸张的是,有些人为了“美白牙齿”,会用稀释的尿液漱口……

5. 拿破仑其实不算矮,只是被英国舆论“抹黑”了

拿破仑的官方身高记录是“5英尺2英寸”(约1.57米),但这是法国旧度量衡(1法尺≈32.5厘米),换算成现代单位是1.70米,接近当时法国男性平均身高(1.66米)。他的“矮个子”形象,主要源于英国媒体的宣传战——滑铁卢战役后,英国为了贬低这位对手,故意用英制单位(1英尺=30.48厘米)曲解数据,导致误解流传至今。

6. 希特勒曾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939年,瑞典议员埃里克·戈特堡(Erik Gottfrid Christian Bramming)提名希特勒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理由是他“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了德国与其他国家的冲突”(指《慕尼黑协定》)。不过,这一提名遭到强烈反对,最终被诺贝尔委员会驳回。更讽刺的是,同年二战爆发。

7. 古雅典的“陶片放逐法”,曾放逐过“投票公正者”

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用陶片投票放逐威胁民主的人),曾发生过荒诞一幕:公元前482年,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ides)因“公正无私”闻名,被政敌以“怕他权力过大”为由煽动投票放逐。投票时,一个不识字的公民让他帮忙在陶片上写“阿里斯提德”,他问:“你为什么要放逐他?”公民回答:“我甚至不认识他,但到处都在说他‘公正’,我听烦了。”最终,阿里斯提德被放逐。

8. 清朝的“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是“南京官话”

清朝入关后,官方语言长期是“南京官话”(明代官话的延续),直到雍正年间设立“正音书院”推广北京话,才逐渐转向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官话”。但直到清末,朝堂上仍有大量官员使用南京官话,甚至影响了京剧的念白发音(保留了不少中古汉语的入声和尖团音)。

9. 古波斯国王用“胡萝卜加大棒”管理帝国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为了安抚被征服的民族,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允许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允许埃及人保留自己的神祇。但他也有“硬核”手段——曾因一条河阻挡军队前进,下令将河流分割成360条小溪(据希罗多德记载),以此“惩罚”自然。这种恩威并施的统治,让波斯帝国成为古代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超级帝国。

10. 二战时,纳粹德国曾给猫颁发“军事勋章”

1941年,德军潜艇U-101上的一只叫“奥斯卡”(或“汤姆”)的猫,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始终镇定地待在甲板上),被授予“铁十字勋章”。这是历史上唯一一只获得纳粹勋章的动物。不过,该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争议,更可能是士兵为了缓解压力编造的“段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