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走宝岛时,手里还剩多少国军士兵?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

科技车迷 2025-04-22 16:47:06

老蒋领着好几百万的军队挑起内战,但最后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地逃跑,连小岛都躲进去了。说起来,当他逃到那个宝岛时,手里头还剩多少兵马呢?

【1、老蒋的用人之道:爱用听话者,哪怕是打败仗也不在乎】

老蒋这人吧,一辈子玩手腕那是一绝,但要是说到带兵打仗,那就真的一般了。虽然他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那地方也确实出了不少军事上的大人物,但说实话,蒋介石自己的军事水平真心普通。

有人夸张地说他只能带一个连,这话显然是夸大其词了;但说实话,老蒋的军事表现真不算好:中原大战那会儿,他干不过军阀,最后还是靠砸钱收买人心才赢了;到了抗日战争,老蒋指挥的仗,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有些将军不随波逐流,敢于跟老蒋唱反调,结果他们在战场上往往能取得挺好的成绩。

举个例子,薛岳就是个典型。长沙会战那会儿,蒋介石其实不太想打这场仗。但兵权一到薛岳手上,他就不理蒋介石那一套了,铁了心要在长沙跟日军硬碰硬。这么一来二去,国军伤亡了11万多人,这在抗日战争里可是破了纪录的。

不过,像薛岳这样的人,在老蒋那里并不吃香,老蒋更偏爱那些听话的将领,比如胡宗南就是他的心头好。

解放战争时期,薛岳的权力逐渐削弱,到了晚年,他的处境变得相当艰难。据说,他在一个小岛上生活时,甚至因为拖欠房租,被当地人告上了法庭。

抗战结束后,老蒋就琢磨着怎么发起解放战争。虽然他以前的打仗水平真的一般,但他对打仗这事特别上心。他一门心思想要赢过我军,而且他在搞资源方面确实有一套,那时候他从美国弄来了好多先进武器。就这么着,国军一下子就有了420万大军!

这个数值,无论是搁在过去那会儿,还是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看,都是个极其罕见、无人能及的数据。

而且这四百万大军里头,有不少都是装备着美式武器的精锐部队。老蒋有了这么强的兵力,自然是信心满满。所以在重庆谈判商量好后,他二话不说就反悔了,直接对我军动手开打了。

不过说到老蒋用人,他有个明显的偏好,就是爱用那些顺从的人;对那些不顺从的,他都不太瞧得上。但咱从历史上看军事这块儿,能征善战的大多都不是那么听话的主儿,而那些太听话的,打仗往往也不是特别出彩。

【2、数百万大军灰飞烟灭,老蒋一波操作送走国军】

举个例子,老蒋很看重刘峙这家伙,他交际手腕高超,很会讨好上司。但一说到打仗,他就完全不行。老蒋派他去前线带兵,他居然要求老蒋再派个能打胜仗的来帮他指挥。奇怪的是,尽管这样,老蒋对他还是很放心。

后来,他错失了作战的好时机,被粟裕将军逮住了机会,最终引发了那场震撼人心的淮海战役,一战之下,国民党军五十五万人马就被全歼了!

另外,辽沈战役里咱们干掉了国军四十七万,平津战役又灭了国军五十二万,渡江战役更是歼灭了国军四十三万大军。这四场大战加一块儿,国军损失的人数高达一百九十七万。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小战斗里,国军都是整建制地投降。

有些国军将领带着手下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干脆就起义投降了我军,这让老蒋的势力一下子就弱了很多。所以嘛,在解放战争快打完的时候,老蒋就觉得事情不妙了。他赶紧把自己特别信任的大将陈诚,从很重要的位置上撤下来,打发他去宝岛负责建设工作了。

其实陈诚之前并非真的去搞发展了,他主要是帮老蒋打造一个稳固的最终据点。

陈诚是蒋介石身边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还是早期就跟着蒋介石四处征战的得力助手。另外,他还娶了宋美龄的义女,这样一来,他和蒋介石就有了亲戚关系。因此,蒋介石对他非常信任,派他到一个小岛上去,为自己提前探路、打前阵。

但那会儿,小岛上的居民对陈诚他们并不买账,他们觉得这些国军是去找他们麻烦的,于是大家伙儿都或多或少地跟他们对着干。陈诚到了那边后,就一个劲儿地想办法摆平这些事儿。说实话,老蒋把陈诚打发到小岛上去的时候,心里头已经没底了。

说到底,如果不是担心自己斗不过,又何必这么慌忙地给自己找退路呢?

后来,老蒋在解放战争里头打得不太行,没多久,他就带着大批人马撤到小岛上去了。大陆上,就留了些被打散的士兵,还有那些土匪,还跟我军对着干。说起来,那时候老蒋到底带了多少人走呢?

你可能难以置信:老蒋逃跑那会儿,手里还攥着上百万的兵马呢!

说起解放战争那会儿,咱们军队的兵力也就一百七十万左右。再往前捯饬到抗日战争,咱们的兵力那就更少了。跟老蒋退到岛上那百万大军比起来,咱们简直就是个小队伍。

长征路上,咱们军队从八万人减到了三万人,一开始红军总共有三十万大军,可到了陕北,就只剩下两万五千多勇士了。尽管人数减到了两万五千多,但这些红军战士们,没像蒋介石那样逃到小岛上避难,而是在陕北继续战斗。他们一边跟日本鬼子干仗,一边还得跟国军周旋,斗智斗勇。

但老蒋撤退到小岛上时,手里明明有上百万的兵马,为啥他就不敢拼一把呢?

【3、狡兔三窟,蒋介石早早为自己安排下退路】

其实老蒋一开始心里可能就有那么个打算。胡宗南他们甚至还琢磨着要带着上百万的兵马逃到缅甸去,打算借着缅甸那错综复杂的地形,跟我军耗上好久。但打着打着,国军那边实在是撑不住了,胡宗南领着的几十万人马,被我军打得东奔西窜,没几下就把那几十万的老底儿给赔光了。

老蒋平时总是自信满满,但这次情况不同,打到了这个关头,他心里也明白自己不得民心,军事指挥上也比不上伟人那么老练。所以,尽管他手上还握着上百万的兵力,却没了跟伟人在大陆上继续较劲的胆子,只能琢磨着怎么逃到小岛上去。

那时候,咱们海军的力量真是挺弱的,说得直白点,几乎就没啥实力。

老蒋跟美国那边关系铁得很,逃到那小岛上也算有了个强大的后盾。不过呢,他逃到岛上后的日子可不好过。毕竟,他之前把国军那几百万大军都给搞没了,最后还带着剩下的一大票人到这小破岛上,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这样一来,自然就让好多国军里有实权的大佬心里不痛快了。

美国人也对这些掌权者心存不满,他们觉得蒋介石的能力不足。为了扭转国军的不利局面,他们打算找人替代老蒋;宝岛上的民众同样对他们有意见,毕竟小岛上一下子多了一百多万人,而这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这对岛上原本就紧张的资源无疑是雪上加霜。

考虑到国军的行为方式,他们要想迅速和当地居民融洽相处,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结果,小岛上的人们和国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老蒋为了平息事端,下了严令管制当地居民。同时,老蒋也开始对自己的亲信动手,那些过去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国军将领,眼下一个个都变成了老蒋想要除之后快的目标。

老蒋严厉指责他们,说是他们导致了国军的挫败,打算剥夺他们手中的军事指挥权。

那些顺从交出军权的家伙,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后说话没人听了,甚至落到像薛岳那样,完全由别人掌控的地步;而那些不愿听话的将领,老蒋就会找他们的茬,鸡蛋里挑骨头,用各种小错误来对付他们。

【4、人心丧尽,蒋家王朝最终走向没落】

为了让蒋经国日后接手更方便,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掌控那些国军老将,老蒋特意安排蒋经国进入情报单位工作。这样一来,那些国军老将们,哪怕心里再不愿意,也只能乖乖交出兵权,免得因为紧握兵权而招来灾祸。

为了重新振作起那些涣散的人心,老蒋又祭出了反攻大陆的口号。他时不时就提起反攻大陆的事儿,在集会上大肆宣扬,好给那些没了士气的国军鼓鼓劲。

尽管这样,国军那边的情况还是非常棘手。他们在海南岛上布置了好多层防线,结果却被我军轻轻松松就给突破了,几十万大军一下子就垮了。这搞得小岛上头的国军整天人心惶惶,老蒋心里头也没谱:想当年,他几百万大军都没能干过我们一百多万人的队伍。

现在他手下就剩下一百多万的败军,怎么可能打得过我们几百万人的大军呢?

因此,他光靠喊口号也没啥辙,伟人那边直接让大将粟裕带着好几十万大军,蓄势待发准备打台湾。但后来美国插手了半岛那边的事儿,这让老蒋算是逮着了个能撑下去的机会,好歹避免了晚年得被关进功德林的命运。

不过老蒋干的这些事,让小岛上的居民对他的支持彻底垮掉了。

后来,他和老婆开始抢权力,宋美龄因为有美国那边的支持,在岛上其实跟蒋介石势均力敌。蒋介石到了老年,身体不行了,日子越过越苦。他特别看好的儿子蒋经国,虽然接了他的班,但没多久,那个“家业”就垮了,简直就是昙花一现。

说白了,这事儿全都得归咎于老蒋自己的行为。

他做了些让人寒心的事,比如不顾大家感受,用完人就一脚踢开,还为了短期利益不顾长远,结果下面的人都开始不信蒋家王朝了,蒋家王朝也因此慢慢衰败了。

0 阅读:95

科技车迷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