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之“分田单干那么好,为什么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了”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1-23 06:40:04

看到网上一些包产到户的人,根本不了解农村、农民,不了解农村现状,不是根据事实,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自己信仰而反对。

看看上面截图这位网友的评论,我打开他的主页,看了看这个人的资料,是位退休人员,那么有这样的言论也就不足为了。

比如下面这几句:“分田单干那么好,为什么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了?没有了人气农村怎么发展?”

那么我要问,你知道不知道,农业生产基本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现在的农民种地都是雇机械来实施的,现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新的服务产业,就是“帮农民种地”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或专业户,这些组织分布在农村各地,靠提供农业各个环节的服务来盈利,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其本质是和打工、做生意、搞多种经营的农民交换劳动,也就是说农村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效率高、质量和,双赢!

现在农村种地只要每家有个健康老人或妇女操操心就行,而且全年花在种地上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一个月,年轻人在家干什么,不出外打工,难道在农村无所事事吗?

现在我国农村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一个几百户村子的土地,几户就能种好,只是现在农村大量的人口还不能完全放弃土地,土地的收入还是老年人养老金的一部分,为了社会的稳定,土地的的集约化不能操之过急,年轻人只有走出去,出外打工、做生意,逐步融入城市,才能逐步实现土地整合。

把农民都禁锢在农村,在那可怜的一亩半地里土里刨食,怎么可能有出路,土地的产出是有限的,没有五十亩地收入,养不住一个专职的年轻的农民,有人气的结果就是没处挣钱,在家里受穷,因为每个村的土地面积是一定的,收入基本也是一定的,人越多收入越少。

农村未来的出路就是大多数农民走出去,逐渐摆脱土地的束缚,土地逐渐集约化,才能产生现代化的、专职的农民。

因为土地收入有限,所以现在的农民只是业余农民,土地只是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只是农民职业转变过程中的定心丸。

今后,让大量的农民进城,待进城农民在城市生活稳定下来后,退出农村土地,土地不就自然而然大片了,再也不是一人一亩三分了

在接着看:“纠正一个问题,现在村里家家都把房子盖地不错,那绝不是分田单干的功劳,而是社会发展、国家四十几年来改开带来的红利”

说什么,“现在村里家家都把房子盖地不错,那绝不是分田单干的功劳,”!

那么我要说,老兄!就凭这句话就完全暴露了你的身份,因为农民都知道,包产到户意味着人民公社的解体,而人民公社的存在束缚住了人的手脚,农民不能从事任何和盈利有关的职业,只能拔草、积肥、拾麦穗、㨎玉米、㨎地瓜,这样搞了,而生产队的收入连肚子都糊弄不饱,农民被迫土里刨食二十多年,生活水平有多大起色。

分田到户给了农民自由,年轻人,才能走出大山,走出农村,去全国各地念书、工作,农村年轻人去城市努力工作,自己才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

一些局外人一说包产到户就只是简单的分地,但农民都知道分地就意味着以后自己的时间自己掌握了,自己的能力有地方发挥了,不用队长同意自己就能出外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了。

只有失去过自由的人才知道自由有多重要,一些人把年轻的农民出外打工、闯世界讥讽为背井离乡,撇妻舍子,其实这只是一些懒人或别有用心的人的说法,那个年轻人满足于农村一亩三分地,哪一个不想出去闯一闯,在哪个即使出远门要饭也要开介绍信的年代,山东、河南有多少人闯关东(下东北),南方有多少“逃港者”,年轻人不甘现状,国家才有未来,如果年轻农民都窝在家里,满足于一亩半地的收入,够吃够喝就行,农村人气是有了,但绝对不会振兴。

0 阅读:23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