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家属正在全麻手术中,发现肠道息肉必须切除,请立即签字缴费!"当曾某的朋友在手术同意书上颤抖着写下名字时,这场原本标价199元的肠胃镜检查,最终竟变成了8448元的天价账单。
手术台上的"加急通知":199元变8448
近日,上海某医院推出的199元肠胃镜团购套餐吸引了曾某的注意。套餐包含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心电图等基础项目,且承诺无需排队。然而当曾某在全麻状态下接受检查时,医生突然告知陪同朋友:"发现多发性息肉,必须立即切除否则有癌变风险。"在未提前告知手术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院方要求家属当场签署手术同意书,并补交8448元手术费。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13条规定,医疗机构在实施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显然,该医院在未履行完整告知义务的情况下实施手术,已涉嫌违反诊疗规范。
相似案例:2016年魏某西案
此类案件并非个例,2016年震惊全国的"魏某西事件"中,大学生魏某通过某搜索引擎广告就诊,在某医院接受"生物免疫疗法"后去世。事件暴露出医疗广告监管漏洞和民营医院过度医疗问题。与本次案例相似的是,患者均在非紧急情况下被要求接受高风险、高费用的治疗方案,且院方均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两起事件相隔近十年,医疗行业为何仍存在此类"诱导消费"的模式?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医疗纠纷投诉中,涉及过度医疗的案件占比达23.7%,较2015年上升11.2个百分点。
医疗消费纠纷的三大症结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报告,医疗服务投诉呈现三大特征:
1. 术前告知不充分占比58%
2. 术中临时加价现象频发(平均加价幅度达420%)
3. 民营医疗机构投诉占比达79%
更值得关注的是,85%的受访者表示遭遇医疗纠纷时不知如何维权。这反映出医疗专业知识壁垒与普通患者认知之间的巨大鸿沟。
当手术刀变成"收银刀",当白衣天使化身"白衣商人",医疗行业的公信力正在遭遇严峻考验。

您是否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医疗消费陷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医疗消费的"潜规则"。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实用法律知识,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权益。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