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和天才往往就是一步之差!隋炀帝该不该被黑?该一分为二去看

采蓝说历史 2024-09-15 16:40:39

小时候读王安石的《伤仲永》,突然之间就对“天才”的评价多了一丝莫名的伤感,甭管你小时候多么天才,但只要你的最终成就不如人意,少年天才的光环反而会成为你被加倍埋汰的筹码。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就是,在中国社会中,是不允许一个人给外界带去太大的反差的。当所有人都认为你是人中龙凤时,如果你最终泯然于众了,那你就应该被千夫所指。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体系中,像方仲永这样的人很多。比如著名的隋炀帝杨广就是。这位同志其实跟方仲永一样,属于出道即巅峰的典型,但是玩着玩着,由于节奏把控不好、后劲不足,最后的结局差强人意,所以备受争议和指责。

如果大家能够摒弃一些主观情绪,成为一个理性、客观的历史读者,老易觉得隋炀帝还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分析解读的。在老易看来,隋炀帝这个人并没有史书中所描绘的那么不堪,他的功过其实属于两极分化的高度明显,“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句话是最适合去评价他的。

如果大家非要老易先抛出一个态度和观点来抛砖引玉,老易会说自己对他的惋惜胜过责备,对他的钦佩多于认可。

01、隋炀帝为何会被黑?

在史学界有这么一句话,叫“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背后的东西就决定了隋炀帝在历史上的形象不可能太好。这一点跟祖龙秦始皇被后世人各种泼脏水是极其相似的,什么“焚书坑儒”搞文化灭绝等等断章取义的黑料,逮到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往他身上套。汉承秦制,秦制的合理、合法性是不能推翻的,接棒的汉朝只有把秦始皇这个前朝皇帝打倒批臭,他自身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才有说服力。

“炀”这个帝王谥号在《谥法》中的解释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望文生义,这是属于极度明显的恶谥。相当于现在产品质量鉴定书一样,隋炀帝属于残次产品。

那么,隋炀帝这个恶谥是谁给杨广安上去的呢?正是杨广的接棒人,也是杨广的亲老表——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同志。

真正了解历史的朋友自然会发现,李渊同志如此埋汰杨广其实是有点过分的。你们李家多少年来都是在吃杨家的饭,人家杨广父子其实也一直没怎么亏待你们。结果你抢了人家的江山,睡了人家的妃子,夺了人家的财产……等人家彻底翻不了身了,落井下石地说人家哪哪都不是东西,这确实有点做人不厚道。这跟当下你勾引别人的老婆出轨后,然后使劲说人家老婆愿意陪你睡是因为她老公性无能,有什么区别呢?

咱们每个人都想活得体面一点,有些什么事情总喜欢把自己往高尚、正义、仁善的方向靠,这可以理解。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欺世盗名的事情总会慢慢让旁观者感觉不对劲的。杨广父子就算对其他人千错万错,但至少对你们老李家还算过得去吧,不然你们老李家的人怎么能在那种乱局中独善其身呢?又怎么能在冷眼旁观之后突然窜出来夺取天下呢?

当然,从历史上处理敌友关系的潜规则来看,李渊父子抹黑杨广其实也属于常规操作。因为打倒政敌的招术中最常见的一招就是:把敌人打倒在地,然后用各种声音宣判敌人不是东西,自己的胜利是必然的、是正义的、是道德的。

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李渊给老表杨广弄了一个“炀帝”的恶谥,旨在告诉大家:杨广荒淫、怠政、无能!那么,你李渊自己真的就比老表杨广强多少呢?荒淫之事,你们老李家的精彩程度可能并不比杨广家逊色多少吧?别的不说,你们父子轮番霸占杨广的后宫女子,就不怎么光彩吧!怠政这一点,你儿子李世民可以撇得清,但是你李渊本人呢?你建国以后,每天和一帮原晋阳的老臣喝茶听曲,任由几个儿子凭借手里的牌面窝里斗,你管事吗?还有无能这一点,如果你李渊是个当皇帝的料子,遗臭万年的“玄武门之变”就不会发生在你们家的开国之君身上。

评判别人永远是最容易的,但反省自己永远是最难的!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别人有资格给杨广贴标签为“隋炀帝”,但是你李渊真的没这个资格。因为从个人才能、德行方面来讲,你李渊比杨广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从两个朝代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来讲,你们老李家的唐朝跟老刘家的汉朝一样,属于吃剩饭序列,汉承秦制是一说,隋唐不分家也是一说。唐代的基本国策和经营方式基本上都是沿袭了杨坚、杨广父子那一套。

成王败寇,这一点我们都可以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还是那句老话,凡事过犹不及,咱做人做事得有一个度。失败者是应该批判,但千万不能因为别人失败了,就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地对别人进行毫无底线的攻击和抹黑。

其实杨广除了广为人知的“隋炀帝”这个谥号外,他的孙子杨侗就曾给他上过美谥为“隋明帝”,而岁末的义军首领窦建德作为杨广的死敌也曾给杨广上过谥号,名为“隋闵帝”。这两个谥号都明显比“隋炀帝”这个恶谥的评价高。考虑到杨侗和窦建德与杨广之间的亲属关系,咱们也不偏信,折中去看待吧,但不管如何,杨广都至于像源自唐朝史书中所描写的那么不堪!

那么真实的杨广究竟在历史上表现如何呢?咱们且耐住性子继续来看杨广的大致生平!

02、杨广的主要人生事迹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二儿子。老二这个身份在中国社会和生活之中,一直都是比较尴尬的。因为按照中国“传嫡传长”的传承制度,老二很多时候就是给老大充当人生磨刀石的。

但是呢,有一种情况下,老二还是有一定的表现机会的,那就是你所在的家族和组织尚处于创业阶段,大盘还不够稳定。因为这种情况正是用人之际,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二是有一定发挥空间和表现机会的。杨广和后面的李二都是属于这一特殊形势的受益者。

隋文帝篡夺了外孙的江山后,北周一统天下的历史使命也就落到了隋文帝杨坚身上。开皇元年(581年),刚刚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按照惯例对刚刚十三岁的次子杨广委以重任,他被任命为并州总管去防御小动作很多的突厥,以便给隋朝内定创造空间、争取时间。这一时期的杨广并没有史书记载上的高光发挥,但大家要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当一面,不败就是大胜,没给国家捅出什么大篓子的杨广其实就是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开皇八年(588年),已经辗转多地、历经磨砺的拉风小伙杨广又被任命为灭陈总司令,时年20岁的他也不负众望,于第二年就消灭了陈国,让中国历史时隔四百余年重归一统。

朋友们,手握灭国之功放在武将身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人大半个身子已经跨进武庙了!如果杨广真的是一个没啥追求的躺平青年,那他凭借自己的亲王身份和这份天大的功劳,他在有隋期间,都是金字塔尖的逍遥王。但是,杨广并没有就此躺平,治理江南、讨伐突厥,隋朝南北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有为青年往往都是招人喜欢的,杨广自然也因为自己的劳苦功高而成为了隋朝威望极高的政治人物。群臣的拥护和爱戴给激情似火的年轻杨广也悄然之间注入了一剂又一剂的权力春药,之前的杨广或许还能心甘情愿地默认命运的安排,给哥哥杨勇做一个乖弟弟,但是,在各个场景中证明过自己后,杨广的欲望难以遏制了,毕竟能当老大,谁又真正愿意当老二呢?

勾引一个人的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有机会趴在欲望实现那若隐若现的大门口看上一眼。欲望入魔的杨广最后用结党营私、文过饰非等招术,再次示范了后面的李二,又早先一步踩着大哥尸体上位成了皇帝。

杨二称帝和后面的李二称帝一样,无论怎么掩盖和解释,名不正言不顺的成分永远都在,所以势必会有人暗中不服的。就在杨广称帝的第一年,他的三弟杨谅就起兵叛乱了。二哥你夺大哥的位,三弟自然也可以夺二哥你的位!但是,夺位争霸这种PK赛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实力上稳占优势的杨广最终击败了弟弟杨谅,逐渐坐稳了皇位。

但是,恰恰是真正站稳了新位置、新战场、新高度的环境,成为了杨广的人生拐点。这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如果懂得一点中庸之道,把前辈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一生琢磨透了,他就真的会高概率地与秦皇汉武一样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但是,这位小伙站得太高、看得太远,他太急于超越和改变了,进而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和国家带向了万劫不复的结局。

刚刚坐稳皇位的杨广便急不可耐地转移政治核心阵地,他派杨素、杨达和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要打造长安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杨广的这个思路其实是对的,具体后面会解释的,但错就错在太急于求成了,你刚刚当上帝国一把手,千万不要急于去劳民伤财,要学会给臣工放假、发红包,要让天下人觉得你是一个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好领导,而不是折腾劲极大的粗暴领导。

更为恐怖的是,在营建东京洛阳的同时,杨广觉得这还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大手笔,又下令征召数百万百姓去开凿济渠。目的是啥呢?是隋唐以前黄河和淮河不能通航,进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这种大搞基础建设的思路也没错,问题同样是出在性子太急了。你这么同时放大招,在天下百姓的眼中会被解读成什么?他们会认为你杨广不把底层人当人看,见不得他们闲着,没事也要找事给他们做!

当然,喜欢显摆的杨广在登基的第一年还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南巡,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借鉴了项羽的“衣锦不还乡,不如锦衣夜行”,他南巡的目的地正是他原来作为亲王的行政地江都(今扬州市)。结合杨广后面对江都的情有独钟,他大抵是有一点曹操情怀,功成名就后,要把原办公场所去风光一下——曹操晚年就把他当初在洛阳城当公安分局局长的办公楼重新了一遍。

在杨广大力出奇迹的搞法下,隋朝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民生系统和基础遭到极大的破坏,国情也因此变得极其不稳定。可好大喜功的杨广却没有因此意识到什么,他致敬前辈汉武帝,坚决要做到军政两手都要硬,在大隋国内各种尘土飞扬的同时,隋朝的南北边境也开始旌旗招展了。

在南边,大将军刘方受命远征林邑(今越南北部),隋军进入林邑国都,获其十八庙主,刻石纪功而还。虽胜却劳民伤财,大将军刘方也病死途中了。这种边陲小国,你啥时候不能打?急这一下干啥呢?

在北边,契丹人进犯营州,杨广命通事谒者韦云起带着自己的诏书去突厥集兵御敌,也是大胜而归。但是作为出力打工的突厥人,瓜分了消灭契丹的一半战利品,突厥因此实力大增。

登基就频繁放大招的杨广并没有闲下来的任何打算,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我是不知疲惫的威猛先生,大家跟着我只管轰轰烈烈过一生就行了。

大业二年(606年),杨广又修建了洛口仓和回洛仓两个大粮仓。这两个大粮仓在之后的隋唐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家一定要记住,李密、王世充等人洛阳争夺战其实本质上就是围绕这几个粮仓而展开的。这两个粮仓中粮食直到隋灭唐立,依然没有吃完。正如某小品演员说的,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没了,钱还没花完”,杨广确实挺悲哀的。

大业三年,杨广改南巡为北巡,在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大帐中,接受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万邦来朝。

还是大业三年,隋朝大臣牛弘所编的《大业律》和裴矩所撰的《西域图记》皆告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律法方面和地理方面的不朽丰碑。

大业四年(608年),杨广再度对他一生息息相关的运河动手了。再度征发数百万河北百姓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今北京市),南达黄河。两年后,江南河也开凿动工,它北起京口(今镇江市),南达余杭(今杭州市)。这些运河工程连在一起才是后世著名的大运河工程,这些大运河工程要了隋朝和杨广的命,却让后面的朝代受益无穷。

大业五年,杨广开启御驾亲征模式,目标便是国防西线。他先是击败了吐谷浑,把隋朝西边的版图扩展到了伏俟城(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卡加村西南)。然后西行又到了张掖,再次享受了西域版的万国来朝,西域诸国成为了隋朝西海、河源、鄯善、且末诸郡。

大业六年,南北和西边都炫耀过的杨广又把目光瞄准了帝国的东边,他派朱宽招抚琉球国王(今中国台湾)入朝来拜码头,琉球国王觉得山高皇帝远就没搭理他,结果被杨广派人率海军给灭国了。

大业七年以后,已经打遍天下的杨广终于跟他的命中宿敌高句丽杠上了,先后于大业八年、九年、十年三征高句丽(今朝鲜半岛及部分辽东半岛)。第一次因宇文述在萨水大败而归,第二次因杨玄感叛乱而仓促撤军,第三次因高句丽主动表示臣服而班师。

三征高句丽是杨广和隋朝土崩瓦解的关键点,其实也不是隋朝打不赢高句丽,而是杨广的穷兵黩武以及不死不休地打压政敌的搞法导致天怒人怨,很多见势不妙的人终于开始揭竿而起了。比如关陇贵族代表杨素就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反对者,还有臣服多年的突厥也趁势造反了,以及很多感觉活不下去的民间势力被推上了造反之路。

天下烽烟四起,杨广顾此失彼,到了大业十二年(616年)的时候,中原局势已经肉眼可见地控制不住了。无奈之下,杨广再次南巡,并实际意义上地迁都江都了。

两年后,几近穷途末路的杨广迎来了他的必然结局——墙倒众人推,大隋重臣、国公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借掌管禁军之便,监守自盗,发动兵变勒死时年50岁的杨广。

综上所述,活了50年的杨广,生命的长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若要论人生经历的精彩、丰富之密度,古今应该是少有帝王可以与其媲美的。上述这么多年,他几乎每年都有大动作,这还是老易暂时按下其推行科举制这个大动作没介绍,大家知道杨广这个人有多么闲不住吗?

03、杨广的行为逻辑分析

先上结论:杨广这个人,大家可以说他是暴君,但千万不能说他是昏君。其实他做的上述那些事,全都是有的放矢的除弊革新。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其实中国历史上王朝和政权都不是一条腿走路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皇族就能扛下所有的。西汉背后有丰沛功臣、东汉背后有地方豪强、曹魏背后有颍川士族、两晋背后有士族门阀……到了隋唐时期,政权背后也隐藏着一个隐形的巨鳄集团,它的名字叫关陇贵族。

隋朝的江山是杨广他爹杨坚通过篡位的方式得来的,这种不是通过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江山,你就根本没办法在利益分配上去主导什么独立人格。大家都是创业的原始股东,只不过你是明面上的法人,你凭什么说一不二?你凭什么独断专行?

这种联合经营的权力结构天生会衍生出什么BUG呢?那就是老板想独裁、股东想分权。这一点是无法抗拒的必然矛盾。

所以各朝各代解决类似的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西汉初期,刘邦同志就发明了“白马之盟”,啥意思呢?利益捆绑、阶级固化嘛,以后这块蛋糕就我们这帮老兄弟及我们的后代分了,谁要是闯进来我们就齐心协力弄死谁。又比如东汉初期,刘秀同志也相当聪明地发明了“内外分治”,啥意思呢?朝廷和中央自然得我们皇室说了算,你们这些小股东就回家乡,地方的利益蛋糕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你们自己去分配了。还比如两晋就更明显了,王与马共天下,皇帝当摆设,士族门阀治理天下,大家都不要乱规矩,各守本分就你好我好,否则就一拍两散……

脱胎于北周的隋朝其实也有这个问题。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们杨家本身只是关陇贵族的代表之一,还有李渊背后的李家、一门三皇后的独孤家等等,都是帝国的原始大股东,人家遇到原则问题并一定会向你杨坚家族低头的。比如,隋文帝杨坚一辈子以怕老婆出名,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夫一妻皇帝,事实上杨坚真的不喜欢年轻小姐姐吗?如是,他直接宠幸了尉迟迥的小孙女干啥?但是有独孤家站台的独孤皇后就是敢不给你杨坚这个面子,直接弄死跟你杨坚有一腿的小姑娘,气得杨坚只能用“辞职不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结果呢?发完牢骚的杨坚又被大臣给劝回来当皇帝了。

总而言之,真实的皇权其实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皇帝真正想要集权都必然经历一系列刀光剑影的博弈和斗争。不了解这一点,就没法理解杨广的种种疯狂行为。

第一个问题:杨坚、杨广父子为何要首创式地推行科举制度?因为在此之前,人才的培养资源、鉴定资格、晋升渠道全都掌握在世家大族、功勋显贵手里。谁当皇帝都知道要用自己培养的人,但是那个已经被包裹得密密麻麻的小圈子,即便你是皇帝,你又安插得进几个人呢?

那些世家大族在利益捆绑和交换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一个刀砍不开、水泼不进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世代通婚、强强联手,我的属下是你的亲戚,你的同事是我的学生,有啥风吹草动,一个信号就能随时随地地合谋……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又能怎么样?不管你皇帝用什么方式去提拔自己人,贵族、士族圈是你绕不开的坎!你若强行绕开,最极端的后果就是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皇帝没人可用就只能用宦官或者不依附士族集团的外企嘛,士族集团就可以用皇帝轻信奸佞之臣向皇权开炮嘛!

所以,杨坚、杨广父子还是聪明的,他们开辟的科举制度,其实就是国家选士的一种海选制度。尽管隋朝的科举制度多少有点换汤不换药的味道,毕竟培养人才的资源当时还是被贵族掌握着。但不管怎么说,杨坚、杨广父子推行的科举制度利在千秋,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人才选拔方面在制度上反垄断的先河。(隋唐一体,唐初其实推行科举制也不顺利,后来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武则天不破不立,正式拽着科举制步入正轨的)

第二个问题:杨广为什么要大兴土木搞两京制?京都自古以来都是各朝各代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杨广另建东都洛阳在战略上有两个目的和影响。一个是近期的,那就是杨广想摆脱关陇贵族的舒适区西京长安,长安是关陇贵族的大本营所在,在那里跟关陇贵族斗法,杨广没有任何主场优势;另一个是长期的,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长安作为天下政治中心其实已经有点不合适了,因为京都的所在地要兼顾国防安全、资源投放、中转调度等各个方面。地处中原的洛阳其实更适合作为帝国的心脏。

关于杨广兴建东都的历史意义,咱们别的不说,就说一点,隋唐以后,没有一个朝代定都长安就是最好的说明。因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国家概念也在扩大,“东渐”和“南移”的天下大势不可抗拒,偏于西边的长安确实不太适合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那会严重影响国家意志的反应速度的。杨广的战略眼光还是很牛叉的!

第三个问题:杨广为什么要大修运河?中国古代的文化有啥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文明是根据水系自然分层、自成体系的。黄河、长江、淮河、济水等等,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水系没有连通的时候,谈什么文化融合都是有点扯淡的。因为文化和经济的沟通与交流,最依赖的就是交通畅通,我一个南方人一辈子没条件去北方一次,你跟我谈什么南北文化互通,那不是鬼扯吗?北方人是啥性格?北方有啥物产?北方和南方怎么互通有无?这些我都一无所知,我怎么跟你融合?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是一个巨大、深奥而又复杂的命题或者课题。隋唐以前,天下腹心其实就是中原大地(河南河北的黄河两岸),也就是以黄河流域的文化为核心的。北方无论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是遥遥领先于南方的。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人家园破碎,南迁江南,南北融合开始正式进入了历史的思考。

历史上,真正主动开启南北融合这个课题的帝王其实就是隋炀帝杨广,因为他在江都生活多年,对南北的生态都非常了解,所以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要打通南北命脉,经济交流才能带来文化交流。

另外,大运河的修建,大大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战略投放能力。在这以前,南方的资源很难运到北方,所以北方的战事,南方人基本上使不上多大的劲。可有了大运河就不一样了,江浙地区的人和物资,用大船就可以轻松运到今天的北京及其他各个战略要地,打哪都方便得很。比如隋炀帝为什么要运河修到涿郡?不修到涿郡,他三征高句丽的难度要增加多少?所以,别再调侃杨广修运河为了赛龙舟了,隋炀帝虽然败家,但人相当聪明!

第四个问题:隋炀帝为什么不惜穷兵黩武也要四处开战?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也不会存在什么无缘无故的战争。

杨广四处点炮、开战的行为除了跟他本身好大喜功有关系外,其实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因为权力诞生于什么?权力诞生于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臣服!也就是说,你要想让别人心服口服地尊重你的权力和地位,就得打服或者削弱对方,树立起足够的权威。古往今来,战争基本上源自“你侵占或威胁了我的既得利益”、“你有意或者无意地让我没面子了”和“我就是没理由要靠实力拿比较弱小的你耍战绩”这三点。

再回头看看杨广称帝后的用兵不断,是不是有新的发现?打突厥就是因为突厥突然不老实了;打琉球就是因为琉球国王不停调摆;打高句丽就是因为高句丽历史以来就很有侵略性地逮到机会就作乱;打吐谷浑就是纯粹刷业绩……

但杨广难道是真的天生就喜欢跟人打PK吗?其实也并不见得!还记得隋朝这个帝国的先天性不足吗?它的国家权威严重不足!杨广用不停的军事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权威,其实思路上也是没错的,毕竟胜利是最好的权力背书。

可也有一点需要实事求是地跟大家解释一下,杨广在频繁发起军事战争这件事上,其实是有私心的,也是没把握好分寸的。关陇贵族有兵、有钱、有权、有人、有地、有粮,要怎么样才能弄垮他们呢?其实就是战争!以国家名义去消耗关陇贵族的兵马钱粮,这是杨广最无懈可击的阴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杨广打高句丽,每次明明可以彻底灭掉高句丽了,但杨广偏偏不,他立马接受高句丽的认怂,然后等高句丽重整旗鼓,双方又再次厮杀……反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关陇贵族和你高句丽是鹬蚌,我杨广才是渔翁!

也正是因为如此,隋末天下大乱的第一炮其实出身关陇贵族的杨玄感点响的。杨玄感作为杨素的儿子,身世显赫、位高权重,且没犯什么明显的大错误,杨广也没有明显去主动找他的茬,他为何突然造反了呢?

总而言之,杨广这一辈折腾不断,其实核心目标指向只有一个,那就是瓦解关陇贵族。从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上来讲,他其实都是对路的。因此,杨广其实是相当聪明的!但是他错就错在他不该妄图在自己的小学阶段就去解答一个大学难题。他真正该做的是抓紧时间把小学、中学的基础知识弄扎实,再去做最后的攻关!

04、辩证地评价一下杨广

后世有很多人都在跟着老李家的人骂杨广,其实这很不应该!因为老李家的人确实没资格骂杨广,你们老李家当上皇帝之后,前期干的哪一件国家大事不是照搬杨广那一套?平辽东,你们老李家就用了三代(李治手里完成的);暴击吐谷浑、碾压突厥是不是杨广早已示范过了?还有撬动关陇贵族集团,李二是不是因为“五姓七望”不搭理皇族,而把天下族谱排名都强行修改了?李治是不是亲手把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给逼死了?李治和武则天是不是大力扶持山东军功集团来跟关陇贵族分庭抗礼?还有科举制度,你们老李家是也是用这个在做文章?有些东西不能因为别人用了就是不行,然后你自己拣过来再用就使劲地说好!

尤其是我们后世的吃瓜群众,不管杨广是阴差阳错也好,是有意为之也罢,他确实在客观上给我们后世百姓开启了一扇人生逆袭的窗户,没有他们父子推行的科举制、没有他修建的大运河、没有他打出的国家疆域概念……我们所能了解的历史和所能享受的生活,绝对不是后来那个样子。

但是,杨广的一生可不可以去批判呢?其实是可以的。那谁有资格去批判他呢?窃以为,只有隋朝那些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奈何自古以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觉醒速度跟不上的底层人很难摆脱被人利用、裹挟的悲惨命运!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杨广堪称战略上的天才、战术上的蠢材。

战略方向上,杨广所表现出来的大局观,其实是堪称历史级别的,他这一辈子所有的战略决策和方向把握,其实都是引领时代的。李二很多东西都是沿袭他这个杨二的。具体咱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毕竟李二成了,杨二败了,咱们也稍微尊重一下成功者的体面。

战术方法上,杨广的操作节奏上是做得相当糟糕的。人这一辈子,啥最重要?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最重要!你做啥事得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环境来,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来,关陇贵族确实让你和你的家人如坐针毡,但你当时确实还足以完全摆脱他们,不要急嘛,温水煮青蛙不香吗?历史给杨广提供两个极端模板,一个是汉文帝,一个是汉武帝,可杨广偏偏选择了汉武帝“不服就干”的暴躁模板。

末了,再次回到方仲永式的天才话题上来,其实杨广也是一个天才式人物,这人在文化、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才华都是肉眼可见的,堪称难得一遇的天赋怪。但他确确实实跟方仲永一样,花开得很漂亮,却没有结出一个像样的果出来!

天才身上的超前属性,是我们平时需要警惕的东西。走得过于靠前的人,一方面是勇士,另一方面却难以避免会成为烈士!后世变法的王安石为何会失败,不也是因为他的思想过于超越时代了。

当然,这不能影响我们去膜拜历史上的那些天才!我不反对大家批判杨广,但我反对为了批判而批判他;我也不反对大家歌颂杨广,但我反对纯粹歌颂而歌颂他。他其实就是项羽式的天才失败者,可悲又可敬!

心有感触,难已自已,匆匆倾诉,已近万字。别无他求,惟愿真切,再现杨广,褒贬自择!

0 阅读: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