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罕服软:关税制裁可以取消,无意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3-24 20:29:00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3月21日,在白宫的一场发布会上,特朗普突然一改往日对华强硬的姿态,公开表态称“不会主动与中国开战”,甚至松口“关税可以谈判取消”。

但紧接着,他又补上一句:“如果战争避无可避,美国已做好准备。”而就在前一天,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戴安斯以“特使”身份低调访华,试图为贸易僵局“灭火”。

从疯狂加税到主动递橄榄枝,特朗普这位以“极限施压”著称的美国总统,为何突然放软身段?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中国又该不该接这个“台阶”?

特朗普的“示弱”来得并不突然。就在一个月前,美国刚刚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两轮关税,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设备等关键产业,税率最高飙至20%。

但中国的反击比预想中更迅猛——第二轮反制清单直接瞄准美国农业“七寸”,对玉米、大豆、小麦等711种农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同时暂停美港口对中国船只的停靠许可。

这一拳打得又准又狠:美国中西部农民向来是特朗普的“铁票仓”,而中国船只的停摆直接导致美国农产品滞留港口。

北达科他州的一位农场主算了一笔账:5月前若不能将3万吨大豆运往中国,他将面临300万美元的违约金,“现在港口堆满集装箱,可中国货轮根本不来,这简直是场噩梦”。

这一幕与2018年何其相似。当年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结果美国农业出口暴跌32%,联邦政府不得不紧急拨款280亿美元补贴农民。

但这一次,中国显然不再被动防守——除了农产品关税,稀土出口管制、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数据安全审查接连落地。

彭博社统计显示,过去30天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额骤降47%,而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同期宣布算力提升百万倍。

当特斯拉上海工厂传出“削减60%电池订单”的消息时,华尔街终于意识到: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可能砸中的是美国自己的脚。

事实上,特朗普的“服软”背后藏着美国如今的三重危机。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经济衰退的警报——拜登留下的40年最高通胀率尚未解决,特朗普的加税政策又让物价雪上加霜。

纽约超市的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家具涨价25%,墨西哥进口的牛油果贵了40%,而本土生产的同类产品因成本过高根本填不上缺口。

美联储3月报告显示,78%的小企业主认为“当前经济环境比拜登时期更糟”。

更危险的是债务危机:为填补财政窟窿,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在一周内发行1.2万亿美元国债,但中国连续6个月减持美债,日本、沙特等买家也纷纷转向黄金和人民币资产。

其次,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计划正遭遇重挫。为了逼企业回迁,他对中国船只收取单次最高150万美元的“巴拿马运河附加费”,结果反而导致美国西海岸港口吞吐量暴跌35%。

加州长滩港的起重机操作员抱怨:“以前每天处理20艘中国货轮,现在只剩3艘韩国船——可他们运的都是三星手机,美国工厂根本用不上。”

更讽刺的是,由于中国断供廉价工业零部件,福特汽车被迫将F-150电动皮卡的价格上调8000美元,销量随即腰斩。美国制造业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83%的企业认为“对华加税让美国失去竞争优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会放弃对华遏制战略。4月2日的第三轮加税期限仍未改变,且范围扩大到光伏板、医疗设备等新领域。

五角大楼同步宣布将在菲律宾新增4个军事基地,B-52轰炸机携带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现身关岛。

这种“一手橄榄枝,一手大棒”的套路,早在2019年就上演过——当时特朗普一边威胁对5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一边又派财长姆努钦紧急赴华谈判。

历史经验表明,他们的“和谈”往往只是为下一轮攻势争取时间的缓兵之计。

面对特朗普的摇摆,中国的回应冷静而强硬。外交部发言人用“奉陪到底”四个字定调,商务部则亮出反制“组合拳”。

当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仅48小时后,中国商务部便公布反制清单,刀刀砍向美国农业、化工和航空领域。

与此同时,中俄签署了价值2000亿美元的能源与粮食合作协议,东盟十国也与中国敲定《区域供应链安全备忘录》。用《华尔街日报》的话说:“中国正在打造一个‘去美国化’的贸易联盟。”

当美元霸权遭遇连番釜底抽薪,特朗普的“关税武器”正在失去威力。

从加税恐吓到放风谈判,从军事挑衅到口头避战,特朗普的“变脸”戏码从未停歇。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2018年的中国。

我们的反制清单从大豆扩大到芯片,我们的“朋友圈”从亚洲扩展到中东,我们的底气来自全球最大工业体系和最完整供应链。

特朗普的“服软”,或许能暂时缓和中美紧张局势,但两国结构性矛盾并未消失。

从2018年贸易战至今,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19%降至13%,而东盟、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填补了缺口。

反观美国,尽管加征关税让中国商品多付了550亿美元税款,但美国贸易逆差反而扩大了23%。这场耗时六年的较量证明:用霸权思维遏制中国崛起,注定是徒劳。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如果特朗普在后续再度举起关税大棒,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硬碰硬?若他真坐上谈判桌,又该如何辨别诚意与陷阱?

在这场关乎国运的较量中,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未来十年的世界格局。希望特朗普能够正视中美诉求,谈判就得拿出足够的诚意,而不是虚晃一枪继续对抗,否则最终结果依旧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

1 阅读:1917
评论列表
  • 2025-03-26 09:13

    永远不要相信美国鬼子

  • 2025-03-26 14:46

    美国强盗凶相毕露磨刀霍霍咄咄逼人!清空美债造万枚核弹时刻准备着蒸发美国强盗及其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