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冬,保定清苑县王胡庄村西的一片树林里,一个面目清秀的年轻女孩,被倒缚着双手,泪流满面的站在一个新挖的土坑前。

五六个面目狰狞的汉子狞笑道:小荷花,两条路任你选,是到下面去陪那姓韩的死鬼,还是跟大爷们到保定投靠日本人。
小荷花没有任何犹豫,义无反顾的跳进土坑里。
一个汉子不安的对另一个人说:“老杨,都是乡里乡亲的,没必要赶尽杀绝吧。”
老杨回答说:“这丫头知道的太多,咱们活埋韩子犹的事,要是让八路知道了,谁也活不了。”
说完老杨挥起手中的铁锹,重重的劈在小荷花的头上。
随后几个汉子七手八脚的把坑填平,不留一点痕迹。
老杨名叫杨文凤,活埋了小荷花以后,杨文凤带着几个人,到保定投靠了日本人。
日本投降后,杨文凤带着几十个人变成土匪,继续为非作歹。
八路军为了剿灭这股土匪,煞费苦心,甚至动用了王牌侦察员张勃,才将这股土匪一网打尽,生擒匪首杨文凤。
哪知杨文凤在交代罪行时,污蔑韩子犹是无恶不作土匪头目,小荷花是韩子犹花钱买来的窑姐。
他活埋这对抗日夫妻的罪行,竟成了为民除害的义举。
韩子犹是河南漯河人,1899年出生,年轻时被抓了壮丁,在军阀部队里混了20多年,因为没文化,也才混了个营长。一张口粗话连篇,口头禅就是“M个土别孙”。
韩子犹打仗很厉害,战场上很少吃亏,所以在士兵们当中威信很高。
西安事变后,为了打乱东北军的编制,韩子犹所在的师,被编入东北军万福麟部的第53军91师。
卢沟桥事变后,第五十三军守卫永定河,韩子犹的那个营伤亡惨重,缩编成一个连。
像这种杂牌部队根本得不到补充,韩子犹就只能做连长。
永定河防线被日军突破后,第53军且战且退,战斗中韩子犹腿部受伤。随队的军医,在日军空袭时不幸罹难。韩子犹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战友们只能用担架抬着他行军。
可军情紧急,韩子犹不想拖累大家,经过商议,战友们留下一笔钱,将韩子犹寄养在清苑县南蛮营村一户姓刘的富农家里养伤,除了韩子犹以外,还有一个姓张的勤务兵,也被留了下来。
勤务兵也是河南人,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平时乡亲们都喊他“河南张”。

韩子犹伤的很重,刘家只能保证他不饿肚子,治疗枪伤就强人所难了。
每当伤口发作,韩子犹就靠阿芙蓉来止痛,时间长了,就有些上瘾。
刘家有个女孩,眉清目秀,惹人喜爱,大家都称呼他小荷花。
小荷花当时只有十五六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家里突然多了两个英姿飒爽的抗日军人,小荷花也是好奇,总是找借口跑到韩子犹的屋里,叽叽喳喳的说一些村子里发生的奇闻异事。
其时韩子犹已经年逾不惑,对小荷花只有长辈对晚辈的宽容,并无男女之情。
韩子犹对小荷花的纵容,已经到了要星星不给月亮的地步。刚能扶着拐杖蹒跚行走,小荷花就缠着他学习打枪。
韩子犹欣然同意,并在一旁悉心指导。名师出高徒,小荷花竟然练出不错的枪法。
小荷花沾沾自喜,自认为枪法比大不了她几岁的“河南张”要高明。
韩子犹却说:训练场上的枪法只是花拳绣腿,真正的神枪手都是在战场上练出来的。
1937年11月,新安县爆发抗日大起义。尚未痊愈的韩子犹,闻讯后带着二十几名青年赶往新安。
韩子犹之所以如此迫切,是因为他听说起义是人民自卫军司令吕正操一手策划的,而吕正操在小樵镇誓师抗日前,也是东北军第53军的。如果两个人能见面,吕司令多少会念故旧之情。
韩子犹最终没能见到吕正操,他和他带的人,被编入新安县人民自卫团。总指挥是刘可忠。
韩子犹带了几支枪,又会打仗,因此深受刘可忠的器重,任命韩子犹做了大队长。
随后起义部队被八路军将领孟庆山,合编为河北游击军。刘可忠的部队被编为“河北游击军第8路军”。
然而好景不长,刘可忠被以“肃反”的名义错杀。
韩子犹认为,他在军阀部队中混迹多年,比刘可忠更有可杀之处。韩子犹不愿这样稀里糊涂的死在自己人手中,带着“河南张”做了逃兵。
韩子犹带来的人,后来被编入八路军将领王先臣任团长的冀中警备旅一团。
韩子犹来到清苑县的璧阳城村,继续开展抗日活动,只用了几天时间,韩子犹手下又聚集了将近二十人。
第53军撤退时,在附近埋藏了一些武器,韩子犹带人把武器都挖出来,然后进行严格的实战训练。这支小小的抗日游击队,战斗力一下就提了上来。

璧阳城村有个叫王百忠的青年,1938年2月,他以抗日为名,与大福村的杨文凤一起,在大白城村拉起一支队伍。
说是队伍,可是太寒酸了些,包括王百忠和杨文凤在内,一共才有7个人,用的是大刀长矛。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器,就是杨文凤在战场上捡来的一枚甜瓜式手雷。
韩子犹闻讯以后,于1938年5月,直接派人找到杨文凤,说是“韩司令”派来的。请他到璧阳城村去“议事”。
杨文凤本想不去,可是来邀客的人,带了两支驳壳枪。
识时务者为俊杰,善于见风使舵的杨文凤,欣然同意了邀请。杨文凤出发前,带走了他们唯一的重武器,那枚手榴弹。
具体杨文凤当时怎么想的,无人知晓,他根本没有视死如归的勇气,这枚手榴弹就变成了他投靠韩子犹的“投名状”。
一见面,韩子犹职业军人的气势,就深深的折服了杨文凤。
韩子犹没有客套,而是单刀直入的问:“你们现在干的怎么样?不行以后就跟我混吧,保准错不了”。
杨文凤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带人正式加入了韩子犹的抗日游击队。
韩子犹非常器重杨文凤,把他视为自己的亲信。杨文凤摇身一变,成了这支抗日游击队的“二当家”。
可是这个“二当家”做事很不地道,他第一次带人出任务,枪口没有对准日伪军,而是在大庄村附近的河堤上,伏击了八路军一支七个人的小分队。
当时八路军扩编太快,新兵鱼蛇混杂,损失六七个人,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是在几个被伏击的战士当中,就有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名叫付小圈,他不但主动投靠了杨文凤,还将八路军藏匿在芦苇丛中一挺没有子弹的机枪,当成了他的“见面礼”。
另外这个付小圈,鬼点子还挺多,他担心遭到八路军的报复,对外宣称这次伏击事件,是顽军头目张荫梧一手策划的。
当时张荫梧人多势众,抗战初期,八路军没少吃他的亏。
为了抗日大业,通常遇到这种事,八路军大多都是不了了之。可这一次八路军损失了一挺机枪,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将张荫梧的一个营团团包围,最后只有崔明山、崔明海兄弟二人,带着十几个人侥幸逃脱。
杨文凤为了架空韩子犹,竟然自作主张,将崔明山等人收入麾下。
1938年6月,日军血洗南蛮营村,杀害无辜村民数十人,村里的房子也被烧毁。
韩子犹闻讯后焦急万分,出动所有人马200多人,直奔南蛮营村。
日军已经撤走,韩子犹养伤的刘家被烧成一片白地,刘家人也都生死不明。
韩子犹感念刘家的恩情,禁不住痛哭失声。
就在这个时候,小荷花奇迹般的出现在韩子犹面前,她的家人都在这次惨案中遇害。小荷花在鬼子进村前,躲进村里的池塘,池塘里种着莲藕,小荷花在荷叶下躲了六七个小时,这才侥幸捡回一条命。
韩子犹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小荷花。有人说小荷花是韩子犹的小老婆,这纯属胡说八道,韩子犹从军多年,从未听说他河南老家有妻室。
另外韩子犹收留小荷花纯属报恩,根本没有其他想法。
韩子犹一直想给小荷花张罗一门亲事,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无论什么样的男孩,小荷花死活都不同意。
至于这丫头是怎么想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谁也不肯捅破这层窗户纸。毕竟他们俩年龄差距太大。

其实战争年代,有跟着一个会打仗的指挥官,是士兵的幸运。
韩子犹无疑是会打仗的,所以士兵们也都愿意跟着他。
很快,韩子犹手下就有了四五百人,他将这些人编成三个营,以及一个特务大队。
特务大队的人员,大都是韩子犹的亲信,包括杨文凤、河南张、崔明海等人。
韩子犹的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在清苑县境内。
清苑县现在是保定市的一个区,日军在保定驻有重兵,所以战斗非常频繁。
清苑县境内除了韩子犹以外,还有八路军,著名的冉庄地道战,就是发生在清苑县境内。

韩子犹的游击队,人多势众,武器装备精良,无论是八路军,还是顽军将领张荫梧,另外还有驻扎保定的日军,都对韩子犹表现出浓厚兴趣,对其进行过招抚。
韩子犹对日本恨之入骨,日军派出的说客,被韩子犹毫不犹豫的杀了。
顽军张荫梧,打鬼子不积极,但是对八路军却睚眦必报,制造了不少麻烦。不过他主要活跃在豫北地区,与清苑并不接壤。
可这厮却有自己一套瓦解八路军的方法,凡是被张荫梧看中的抗日武装,他都事先与日寇打好招呼,先接受投降,然后顺利到达豫北后,再由张荫梧收编为顽军。
这种事对日军来说没什么损失,还可以借助壮大起来的张荫梧,达到削弱八路军的目的。
当时冀中八路军第二支队总指挥柴恩波,就是这样被张荫梧给策反的。
本来韩子犹对张荫梧还是有所期待的,可是当他听说先投靠日本人后,立刻就翻脸了,他说要学岳飞精忠报国,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容不得半点马虎。
八路军派来的谈判代表王文奎,是一个营长。
韩子犹感觉身份不对等,就派杨文凤代表他去谈判。
杨文凤是惯匪,当地人都称他杨凤,强男霸女,无恶不作,在当地名声很臭。
王文奎是清苑人,对杨文凤知根知底,韩子犹派他出面,王文奎不得不怀疑对方的诚意。
杨文凤也看不起王文奎,认为他们纪律严明,武器装备简陋,吃得也不好,远不如做土匪逍遥自在。
谈判结果就是不欢而散。
杨文凤回来见到韩子犹,极尽挑拨之能事,添油加醋的说八路军代表没有诚意。
韩子犹最后只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要去你们去,我就不去了”。
韩子犹十分注重名声,从来不去麻烦普通百姓。
抗日游击队所需的给养,除了靠和日寇作战缴获的以外,就是找投靠了日本人的伪保长、伪村长或者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奸商,直接上门索要。
韩子犹还在他的活动区域内搞土改,所以当地人有首童谣:跟了韩子犹,吃喝不用愁。三天不回家,添头杠子牛(健壮的耕牛)。
到了1939年夏天,韩子犹的抗日游击队,已经拥有步枪300多支,短枪20多支,轻重机枪六挺,还有一门迫击炮。
韩子犹的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把游击战玩得炉火纯青,鬼子被耍得焦头烂额,却又无可奈何。
这年清苑遭了水灾,韩子犹带人住在东闾村,准备袭击附近翟庄村的鬼子炮楼。
这个炮楼被洪水围困,孤立无援,最多再等上三五天,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把炮楼端了。
可由于出现了叛徒,保定的日伪军出动600多人,趁着夜色将东闾村团团包围,随后向村里猛攻。
韩子犹率领部队顽强抵抗,村里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为游击队员们送水、送饭、抬伤员、修工事,竟然把韩子犹感动的流下眼泪。
连续激战6个多小时,到了下午2:00左右,韩子犹组织敢死队,利用三挺机枪开路,发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
半个小时后日军冲进东闾村,烧毁了八路军在村里设置的印刷厂,还抓走了资深的地下党员吴宇良。
时隔多年,还是没人能搞明白,日军的这次行动,到底是针对韩子犹,还是八路军设置在村里的地下印刷厂。
东闾村战斗,有备而来的日军,还是吃了大亏,他们恼羞成怒,顾不上对东闾村继续严密搜索,而是集结兵力,对韩子犹的抗日游击队穷追不舍。

韩子犹也没想到日军会成了甩不掉的狗皮膏药,而且他还念念不忘翟庄村的日军炮楼,所以部队刚刚脱离危险,就在与东闾村近在咫尺的韦各庄驻扎下来。
可还没等大家吃口热饭,阴魂不散的鬼子就尾随而至。
韩子犹把饭碗一推,趁敌人立足未稳,带部队向敌人发起反冲锋。
日军一触即溃,四散奔逃,韩子犹没有带兵追赶,而是急行军,向安全地带转移。
在平原作战,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消灭敌人,就要设法尽快与敌人脱离接触。
一旦战斗陷入胶灼状态,日军机动能力强,他们的增援部队会源源不断的抵达战场。
韩子犹熟悉地形,牵着敌人的鼻子,与日寇周旋了十几天,终于将敌人拖的精疲力尽。
韩子犹终于停下脚步,在牛庄和羊庄构筑阵地,准备给日军迎头痛击。
日军的骑兵部队首先抵达,韩子犹事先在阵地前,抛掷了大量口小肚大的柳条篓子。
日军的战马马蹄踏在篓子上,暂时难以摆脱,在阵地前裹足不前,沦为游击队射击的活靶子。
日军惊慌失措,不少骑兵丢下战马,狼狈逃窜。
韩子犹命令特务大队马上出击,缴获了四十多匹好马。
随后战士们换上鬼子的服装,骑着马绕到日军队列的后面,突然发起冲锋。
这一仗击毙日伪军200多人,受伤的不计其数。

吃了败仗的日军逃回保定,商议如何收降韩子犹的抗日游击队。
一个不知名的叛徒,给鬼子出了个主意,他说韩子犹最在意的人是小荷花。只要把小荷花控制住,不愁韩子犹不投降。
日军如获至宝,弄了一支百十人的“特遣队”,趁着夜色偷袭韩子犹的秘密老巢璧阳城。
小荷花毫无防备,与在璧阳城养伤的三营长韩树桐(高阳人)一起,被鬼子抓进了于庄车站。交给伪军看押。

因为鬼子的本意,是逼迫韩子犹投降,所以也没有过分的为难小荷花,反倒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可是小荷花根本不顾忌淑女形象,对伺候她的伪军非打即骂,让于庄车站的伪军头痛不已,盼着韩子犹早点来把这个要命的“姑奶奶”接走。
韩子犹听说小荷花被鬼子抓走了,也不禁怒火中烧,不过他没有轻举妄动,一边暗中观察,是谁出卖了小荷花。一边苦思冥想,如何尽快把小荷花救出来。
很快,机会来了,于庄车站的伪军队长娶儿媳妇,这厮是南大冉村的,当天夜里,他在家中大摆筵宴,招待前来参加婚礼的日伪军头目。
就在日伪军头目们推杯换盏,高谈阔论之际,韩子犹神兵天降,愣是当着上百日伪军头目的面,将新娘子绑走了,并声明要想要新娘子,拿小荷花来换。
交换人质,双方都要委托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韩子犹找的是南大冉村一个开杂货店的二掌柜。
二掌柜混迹江湖多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当地称得上是手眼通天。
伪军头目找的人名叫李凤亭,在保定城里做生意。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日本特务。
在二掌柜和李凤亭的极力斡旋下,人质交换顺利完成。
小荷花跟着李凤亭回到武罗侯村,见到了韩子犹。
小荷花失声痛哭,抱着韩子犹,口口声声说要嫁给他,这辈子是死是活,两个人再不分开。
韩子犹当时没有表态,只是对李凤亭表示感谢。
李凤亭则不失时机的表明他的特务身份。韩子犹非常不痛快,却又抹不开情面,就指使杨文凤、付小圈、“河南张”,以及段子西四个人,陪李凤亭去喝酒。
期间李凤亭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然将四个人都给策反了。
数日后,李凤亭再一次来到韩子犹的指挥所,以会友的名义,邀请杨文凤等四人喝酒。
三天后,杨文凤、付小圈和段子西三人偷偷的去了保定,住在八条街(类似于京城的八大胡同),结果被日本人发现了,将三个人抓进了宪兵队。
李凤亭闻讯后,急忙找来一个叫高砚田的翻译,说明宪兵队抓走的三个人,是来向日军投诚的。
宪兵队同意放人,但前提是劝说韩子犹带着他的部队到保定投诚。
战争时期,容不得半点疏忽,自己的亲信突然失踪了三个人,韩子犹立即断定,他们投敌了。
随后韩子犹把“河南张”找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了个水落石出。
韩子犹怒不可遏,尤其是不能容忍“河南张”的背叛,直接把“河南张”给枪决了。

杨文凤三个人能回来,多少出乎韩子犹的意料。
不过韩子犹按兵不动,他想查清杨文凤他们到底有多少人,然后再一网打尽。
可是韩子犹杀了“河南张”,杨文凤等人知道阴谋败露,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伙同付小圈、段子西、崔明山、崔明海等人,趁着夜色摸进韩子犹的住所。
叛徒们将口里塞着毛巾,被五花大绑的韩子犹,抬到王胡庄西一片树林里,直接活埋了。
韩子犹失踪,群龙无首,他的部队炸了锅。
杨文凤本来预想,他可以取而代之韩子犹的位置,不料遭到裴文录、王怀林等几个营长的强烈反对。
这几个营长感念韩子犹的知遇之恩,又看到终日以泪洗面的小荷花,经过商议,推举小荷花做了这支抗日游击队的司令。
开始小荷花坚辞不就,大家劝说只有她做了司令,才能够揪出杀害韩司令的真凶。
最后小荷花提出条件,要以韩子犹未亡人的身份,才肯就任。
接任后的小荷花,虽然在指挥打仗方面差强人意,可是在追究杀害韩子犹真凶的行动上,却丝毫都不含糊。

杨文凤等人知道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揪出来,干脆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在一天夜里把小荷花也绑架了,随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这一次杨文凤等人依旧认为这次做的天神不知,鬼不觉,可没料想他们绑架小荷花时,还是被人发现了。
小荷花年轻俊俏,是不少年轻游击队员的梦中情人,在小荷花的住所外,经常有些痴情的男孩,整夜的流连徘徊。
杨文凤等人绑架小荷花没人发现,可第2天司令失踪了,杨文凤等人就是最大的嫌疑犯。
杨文凤等人也怕真相大白后,他们在劫难逃,因此晚上宿营时,故意远离游击队的宿营地。
天亮后,杨文凤等人一觉醒来,发现队伍不见了。
原来裴文录、王怀林等人,感觉杨文凤心术不正,带着队伍,连夜投奔八路军去了。
杨文凤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几个叛徒,灰溜溜的去保定做了汉奸。
在以后几年里,杨文凤带着一支200多人的伪军队伍,经常混入抗日,根据地内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抗日军民对其恨之入骨,数次集结兵力,试图将这支汉奸武装一网打尽。
可杨文凤这厮狡诈的很,每次都能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日本投降后,杨文凤等人成了丧家犬,化身为土匪,继续为非作歹。
冀中八路军为了剿灭这股土匪,煞费苦心,甚至动用了王牌侦察员张勃,终于将杨文凤生擒活捉。
为了活命,杨文凤颠倒黑白,将韩子犹描述成一无是处的大烟鬼,而小荷花是韩子犹从妓院里买来的窑姐做小妾。
他活埋韩子犹和小荷花,非但没有过错,还是一份功劳。
韩子犹的口供,被整理出来后,已经是八路军副团长的裴文录,一见之下破口大骂,评价杨文凤的口供是“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裴文录要找杨文凤当面对质,没想到杨文凤越狱了,这厮偷了看守所一辆吉普车,在逃跑过程中触雷,车毁人亡。
随后裴文录接到去东北的调令,临行前他写了一份材料,为韩子犹和小荷花正名。
裴文录牺牲后,他提供的材料,和杨文凤的口供一起,被收档封存。
时隔多年,可能是地域的原因,杨文凤那份破绽百出的口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出来大肆炒作。

抗日英雄韩子犹、小荷花夫妇,为此背负上数十年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