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特等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的战士;为何被所在连队遗忘

乐蓉说过去 2024-08-13 02:40:03

2003年2月,张家口沙岭子医院,73岁的老兵赵桐风,走完了人生最后旅途。

医院的医护人员送了老兵最后一程,有个姓于的护士沉痛的说:赵桐风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名战士,获得过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在马踏里马踏里东南山战斗中,他坚守阵地,战友们都牺牲了,打光子弹的赵桐风抱起爆破筒冲入敌群。十几个美军陆战一师的士兵,被炸得粉身碎骨。

此时我军的援军已然到达,在横七竖八的敌尸中间,发现赵桐风奇迹般的还活着。

卫生员紧急抢救,苏醒过来的赵桐风从战友那里接过枪,再次投入战斗。

赵桐风是志愿军46军中著名的神枪手,弹无虚发。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发现赵桐风患上了“战争应激反应症”。他的思维,永远停留在那场战争中。每天的生活就是声嘶力竭的呼叫炮火支援,然后冲锋,隐蔽出击,标准的军事动作,让无数老兵都叹为观止。

安葬赵桐风的骨灰前,有人提醒,他生前所在的“白老虎连”编制尚在,是否通知一声。可发出的消息犹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赵桐风1930年出生,关于他的籍贯,由于有关资料缺失,暂时难以判定。

可是根据其战友回忆录中记述,赵桐风屡次用云南方言,劝降被包围的滇军93军士兵,可以推断出,赵桐风可能是云南人,是个解放战士。

赵桐风所在的“白老虎连”,隶属第四野战军46军136师407团。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25师第74团。

继续溯源,改编自冀东军分区独立第十旅29团,团长吴华,政委杨春垠。1946年7月以前,称为冀东17团,由蓟(县)遵(化)兴(隆)三县游击总队组建而成。团长曹致福,副团长赵兰舟。组建初期,所部战士清一色的冀东子弟。

由于特殊原因,冀热辽军区在解放战争初期,先后隶属晋察冀军区和东北野战军,

张家口失守以后,蒋介石先后调集七个军的兵力,对孤悬一隅的冀热辽军区,进行了疯狂的进攻。

冀热辽部队进行了顽强反击。当时其他解放区都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只有冀热辽部队,率先发起反攻,是全国各野战部队中,打得最好的。

这种胜利,对冀热辽部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理由是对手太弱了,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

要知道,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没有任何外援的冀东抗日军民,与日寇血战十四年,越战越强。

丁伟说给李云龙一个师,他敢去打太原。这只是个玩笑话。

可是冀东八路军一个营300多人,就敢主动袭击日本精锐关东军一个联队2000多人,最后还打赢了。其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蒋介石用来进攻冀热辽的部队,也不全是乌合之众,比如蒋军第13、第52、第71、第93、第94军,全美械或者半美械装备,还是有些战斗力的。

蒋军的这些部队中,第93军是个另类,士兵以云南人居多。

日本投降后,第93军奉命赴越南受降。完事后这支部队没有回云南,而是直接被送到了东北。

1946年5月初,滇军第93军在葫芦岛登陆。

毫无在寒温带生存、作战经验的云南兵,在春寒料峭的东北吃足了苦头。大批士兵被冻的一病不起,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

生病的士兵得不到及时治疗,更缺乏必须的御寒被服,因此士气十分低落。

5月14日,驻石河桥、高岭站的滇军第93军十八师三团七连,在连长带领下发动起义,起义部队随即被编入冀东17团。

赵桐风是否是起义部队中一员已无从查证,但由于冀东部队跟滇军作战频繁,起义部队被拆散,分配到各个连队,对滇军执行劝降任务。

半个月后,滇军第184师在海城举行起义。

杜聿明震惊不已,随即下令将滇军第60军和93军集中使用,并从第93军中抽调部分兵力,补充进第60军。

在此以后很长时间,冀热辽第十独立旅没有和滇军交手的机会。

1947年初,冀热辽军区已经完成了战略反攻,野战部队已发展到12.4万人。

晋察冀军区准备使用这支生力军南下,击穿傅作义精心构筑的平津唐张防线。

而正在转战陕北的主席一锤定音,将冀热辽军区划拨给东北民主联军。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刚刚完成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在东北勉强站稳了脚跟。但是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相比起国民党军,东北民主联军还处于劣势。

随着冀热辽部队的加入,顿时扭转了东北的战局。以这支部队为基础,相继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第九、第十一纵队。

实事求是的讲第九纵队的战斗力,不如同时组建的第八纵队。

八纵的战斗力,丝毫不亚于东野五虎,也就是东北民主联军成立最早的5个纵队。

在衡宝战役中,八纵的一个师,干掉了国民党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桂系两个王牌军。

就是这支桂军部队,几个月前,在青树坪击败了四野悍将钟伟。

两年前的山东战场,也是这支桂军部队的两个团,在泗水战役中,击败了陈粟大军的22个团。

东野八纵的战斗力之强悍由此可见一斑。

九纵再出色,都在八纵耀眼光环的衬托下,显得黯淡无光。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也许只有九纵的人才能体会到。

九纵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在辽沈战役中。

八纵因为炮轰飞机场事件,被野司参谋长怒斥为“吃草的”,随后又因为丢失小荆山阵地,枪决了一名连长,解除了正副团长的职务。一时间八纵成了众矢之的。

而九纵却因白老虎屯战斗,一战成名。

辽沈战役战役重中之重就是攻克锦州。

锦州是兵家必争之地,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欲守锦州,必守义县。

义县在锦州的西北方向68公里处,城北是大凌河,锦承铁路和锦阜铁路在此交汇。堪称锦州的屏障。

守卫义县的,是滇军93军的一个师,兵力7000多人。

师长王世高感觉守军兵力薄弱。于是向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请求增援。

范汉杰不敢怠慢,急忙派滇军93军暂编22师赶赴义县。

为了弥补锦州守军兵力,范汉杰将驻守高桥的暂编第54师调往锦州。

东北野战军最擅长的就是围点打援,暂编22师刚离开锦州,就被野司首长盯上了,立即下达了围歼暂编22师的命令。

围歼暂编22师的任务,交给了东野九纵第25师。

用一个师围歼一个师,这任务本来就非常具有冒险性。

再加上国民党军被东野惯用的围点打援战术给打怕了,所以暂编22师行军时磨磨蹭蹭,两天时间才走了十来公里,然后驻扎在薛家屯、葛文碑一带,再也不肯继续向前走了。

暂编22师的战术很明确,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撤回锦州。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9月25日凌晨五点多,东野九纵25师趁着夜色,奔袭锦州以北的二郎洞、营盘、达子营一线,既完成了对锦州的战略包围,又切断了暂编22师的退路。

与此同时,九纵26师,已经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完成了对暂编22师的包围。

范汉杰自然不肯坐视暂编22师被全歼,他一边下令暂编22师向锦州方向突围,一边从锦州出动两个师的兵力去接应。

四个齐装满员的战斗师,云集在锦州城北不到十公里的范围内,枪炮声顿时响成一片。

蒋军动用三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猛攻九纵25师的防线。

另外锦州城中的远程炮火,也将第25师的阵地,炸的面目全非。

阵地随时都有被突破的可能,就连第25师的师指挥所,都成了战斗前沿。

一个国民党军的副排长,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要不是警卫员反应敏捷,师长曾雍雅就有危险了。

情况万分紧急,75团5连,遭到蒋军一个团轮番攻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五姓村坚守的第74团2连,接连打退了敌军10次集团冲锋,最后全连只剩下19个人,却始终把阵地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使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不能前进一步。

在第25师的顽强阻击下,蒋军从锦州出发的两个师,已经挫了锐气,在第25师的阵地前裹足不前。

但是深陷重围的暂编22师,不肯束手待毙,对第25师防线的攻击,愈发的猛烈。

暂编22师似乎就要成功了,他们距离锦州,只剩下不到两公里的距离了,这中间,只要再突破白老户屯的守军阵地,就能平安的回到锦州了。

攻城在即,如果锦州城里再增加一个师的兵力,就会给攻城部队更大的压力,甚至改变战争的走向。

守卫白老户屯的,是东野九纵25师74团一营一连。这是一个加强连,干部战士共183人。

李梅溪团长深知白老户屯的重要性,事先从团部和营部抽调了一个排的战斗骨干,补充进一连。

赵桐风是营部通讯员,所以跟连长陈学良,指导员田广文都很熟悉。

战士们对赵桐风也很熟,在夏季大练兵时,各师开始开展军事技能比赛。就是这个连的二排,获得了全师战术演习比赛第1名,一排也获得了射击比赛第2名的优异成绩。而第一的宝座,就是被赵桐风凭实力给抢走的。

暂编22师的实力并不弱,大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美械装备,还有11辆坦克。

为了保证突围,蒋军还动用了六架飞机,对白老户屯的守军阵地轮番轰炸。

硝烟尚未散尽,暂编22师动用一个团的兵力,在坦克的引导下,向一连的阵地发起猛攻。

一连的战士们沉着应战,他们让过坦克,专打跟在后面的步兵。

连长陈学良帮助迫击炮手王绪,对坦克进行炮击。一辆坦克中弹起火,坦克手跳出来准备逃生。却被弹无虚发的赵桐风一一撂倒。

其他坦克见势不妙,调转车头逃走,这也意味着蒋军的第一次进攻被击退。

这一仗暂编22师输不起,所以他们很快又一次卷土重来,而且火力更猛烈。

在蒋军轮番的攻击下,守军也损失惨重。

屯子最北边是八班的阵地,阵地上只剩下一名战士姚湘云,看着蜂拥而至的敌人,他怀抱着十几颗手榴弹,义无反顾的冲入敌群。

驻守村东阵地的一排和二排,打得也非常艰苦,一排长陶禄重伤,二排长吕绍德壮烈牺牲。

一连的战士们,凭借无畏的牺牲,愣是打退了暂编22师连续15次团级规模的进攻。

激烈的战斗中,赵桐风表现最突出。

敌人发动第15次进攻时,他三支步枪轮流打,两名重伤的战友,负责给他压子弹。

赵桐风连续击毙了43名敌人,杀的敌人谁也不敢露头。

指导员趁此机会,将所有活着的战士,都集中到一个院落里,只剩下37个人了。

这位刚强的冀东汉子,也禁不住泪如雨下。

炮手王绪将心爱的小炮拆了,今天他用这门炮摧毁了三辆坦克,现在炮弹没有了。

司号员马玉峰将军号丢进火堆,他端起刺刀,准备发起最后的冲锋。

连长将所有子弹都收集起来,也不过二十几发,他把这些子弹交给赵桐风,仔细交代说:打机枪手,打戴大檐帽的。

院落位于大路边弯角处,居高临下,地势险要。

暂编22师在路中间摆上一挺重机枪,向一连固守的院落进行猛烈扫射。

赵桐风扣动扳机,重机枪手应声倒地。副射手马上补位,又被一枪撂倒。这回谁也不敢露头了。

黔驴技穷的敌人,又开始玩起心理战,他们对着一连的战士们喊话:“八路弟兄们,交枪吧,你们跑不了!”

一连的战士们都忍不住笑了。喊话的这位,魔性的东北口音里,夹杂着浓重的云南方言。

指导员拉过赵桐风说:是你老乡,用家乡话跟他们整几句。

于是赵桐风用云南方言喊道:“滇军弟兄们,蒋介石把咱们云南人欺负苦了,咱们去打鬼子,他却派人偷袭五华山,抓了咱们龙长官,你们不辨是非,反倒为蒋介石卖命,你们有良心吗?对得起云南的父老乡亲吗?”

蒋介石耍阴谋,囚禁了有“云南王”之称的龙云,然后借刀杀人,把滇军主力送到冰天雪地的东北。

蒋介石这事做得实在有些龌龊,成为每个云南兵心里都迈不过去的坎儿。

战场突然安静下来,暂编22师的士兵们没想到,他们对面死战不退的对手,竟然是云南老乡。

赵桐风的话,严重动摇了暂编22师的军心,也许就是从这一刻起,他们打消了继续为仇人卖命的念头。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用标准的东北话大声喊道:“你们快投降吧,人这辈子为了啥?还不是吃喝玩乐。就这样白白送了性命不值得……”

赵桐风用云南方言反击道:“喊话的这个是督战队的吧,你敢站出来吗?看我一枪不打死你。”

对方声嘶力竭道:“弟兄们,给我上,他们没子弹了。”

话音未落,指导员顺手甩出一颗手榴弹,手榴弹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直接命中70多米外的目标。

喊话的督战官被当场炸死,战场又陷入长时间的寂静中。

突然,北面不远处响起水压重机枪沉闷的扫射声。赶来增援的第74团3营,杀进白老户屯,将暂编22师赶了出去。

收到胜利喜讯的曾雍雅师长,由衷的感叹道:白老户屯出了只真猛虎。从此白老户屯改名白老虎屯。

暂编22师突围无望,主动溃散,8000多人投降,只有不到1000人溃入锦州,几天后在锦州战役中被全歼。

这一仗九纵74团一营一连居功甚伟。9月28日,这个连荣获"白老虎连”和“死打硬拼"两面锦旗。参战人员都被记大功一次。

随后东总101亲自起草电文,号召在塔山和黑山方向执行阻击的部队,向白老虎连学习。通报:

敌人以主力兵团配合十一辆坦克,六架飞机向他们进攻,该连顽强死守,伤亡过半,在最危急时全连指战员将表打碎、钞票焚烧,准备全部牺牲,但最后由我反击将敌击退,保持了阵地并击毁坦克两辆,俘敌数十人,毙伤敌数百人。战后全连指战员均记大功。…...只要自上而下到每个指战员都下决心,就能创造辉煌战绩,使敌胆寒,使我全军胜利得到保证。

另外,赵桐风还获得了“孤胆英雄”和“神枪手”的荣誉称号。

辉煌胜利的代价,是九纵74团难以承受的伤亡数字。

元气大伤的74团,几乎缺席了以后所有战斗。

1948年11月15日,第九纵队在辽宁牛庄改称第四野战军第46军。

四野入关,等于回到了第46军的主场,全军45119人,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开小差,这种情况,在四野12个主力军中,绝无仅有。

平津战役时,第46军的任务,是负责由南向北对天津实施攻击。

白老虎连所在的第407团,作为预备队,在前线部队攻击受阻时,及时投入战斗,迅速攻占了敌军重兵设防的后尖山阵地,扫清了进军天津的最后一道屏障。

1950年初,第四十六军奉命在湘南和湘西执行剿匪任务。

3月14日,第407团1营,从城步县城冒雨夜袭绥宁梅口的匪首邓维海所部匪第三大队。

土匪闻风而逃,一营战士紧追不舍,在沙木市全歼这股土匪。

其间赵桐风再次大显神威,击毙匪机枪手七人,迫使30多名土匪投降。缴长短枪16支、轻重机枪10挺。

没过多久,这个营又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剿匪英雄郑守恩。他在湖南蓝山县城北竹管寺,只身活捉土匪1200多人。

只要知道湘南、湘西的土匪有多彪悍,就能想象出郑守恩创造的这个记录多震撼。

为什么要把郑守恩这件事拿出来说呢,因为资料上显示,他牺牲在1951年2月抗美援朝战场上。

可是第46军直到1952年7月,才改称志愿军第46军,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去。

第136师从广东普宁县流沙镇出发,徒步行军至樟木头,换乘闷罐车,七天后到达安东,经过40天的战前集训后,于9月15日黄昏,跨过鸭绿江。

第46军的任务,接替志愿军42军在西海岸的防务。

1953年1月15日,第46军接替志愿军40军,对西自板门店东500米,东至基谷里,长约29公里的正面防御任务。他们面对的,是美军陆战第一、第二师和英联邦第一师。

时任第46军军长肖全夫,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枪法不错,抗战时期,还专门组建了一个“神枪手”队,打得鬼子据点都不敢出。

所以肖全夫刚到前线,就组织那些枪法好的战士,开展“冷枪毙敌运动”,仅十天时间(2月21日至3月3日),就击毙美军1390余人,俘虏25人。

其中第407团二连战士黄盛达,在其副手的帮助下,98天共击毙美英军493名。

此时已经是第407团侦察连副连长的赵桐风,作为全军最著名的“神枪手”,自然也不会错过如此饕餮盛宴。

可能是他枪法太好,仅三天时间就只身毙敌57人。肖全夫下令把赵桐风调回师部,在师直教导队任副队长,负责培养神枪手。

如果没有这个调令,赵桐风很可能创造冷枪毙敌的新纪录。

板门店谈判时断时续,而交战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就成为彼此讨价还价的筹码。

第46军的防线,距离板门店不远,这里发生的一切。双方谈判代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6月底,肖全夫决定,对马踏里东南山发起进攻。

这片高地距离板门店不远,南通汉城,北达平壤,是极有意义的战略要地,不容有失。

美军25师、美骑一师、英军27旅、29旅、土耳其旅等约四万兵力守卫马踏里东南山,并构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

开始时第46军打算攻击土耳其旅守卫的阵地,因为相比起英美军,土耳其兵是战斗力最弱的。

可能是美军有所觉察,用陆战一师和土耳其旅换防。

敌情有变,攻击计划不变,从6月底到7月7日,“白老虎连”先后对美军阵地发起三次攻击。

占领阵地后,美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疯狂反扑。

白老虎连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接连打退了敌人7次进攻。击毙美军300多人。白老虎连也蒙受了重大伤亡。

肖全夫担心这支英雄的部队打光了,于是命令他们撤出阵地。但此时白老虎连的弟兄们已经杀红了眼,撤出阵地的寥寥无几。

美军虽然占尽优势,却始终无法全部控制阵地,白老虎连的神枪手们让美军吃足了苦头。

每到危急时刻,步话机里就传来赵桐风声嘶力竭的吼叫声:“呼叫炮火覆盖,用大炮筒子,用重炮炸死那些狗压的。”

严格说赵桐风并不是白老虎连的人,他当时的身份,是侦察连副连长兼师直教导队的副队长,战前临时加强进白老虎连的。

师直教导队的教官个个身怀绝技,后来志愿军第407团攻克阵地后,在清理战场时,发现美军一个地堡,里面有15具尸体。其中有两个是志愿军烈士的遗体。

在地堡进口处,一个志愿军烈士与三个美国大兵搏斗时,拉响了美国大兵挂在腰间的手雷,同归于尽。

不远处是个美军中尉,他被自己卡宾枪上的刺刀,刺入心脏。

在地堡的尽头,有一具志愿军烈士的遗体,再他身边,横七竖八倒着九具美军尸体,都是被徒手格毙的。

这个烈士衣服都被撕得粉碎,可面容平静。

战士们都说,这两个烈士,不是207团。

肖全夫也曾下令,一定要查明烈士的身份,可最终也没有结果。

据估计,两位烈士也是师直教导队的,随同赵桐风一起,被加强进白老虎连的。

赵桐风和幸存的战友,在阵地上整整坚守了12天。

7月19日,肖全夫指示再次进攻,61门大口径火炮对阵地进行火力覆盖。

美军也知道,这是志愿军发动进攻的前奏,纷纷冲出掩体,试图对冲上阵地的志愿军进行阻击。

此时赵桐风的战友都牺牲了,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的他,抱起一根爆破筒,义无反顾的冲入敌群。

随着一声巨响,十几个美国兵粉身碎骨,其余的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志愿军攻击部队趁机占领阵地。前后用了还不到一个小时。

在检查赵桐风伤势时,意外发现他还有呼吸,只是被震昏了。

苏醒后赵桐风接过战友的枪,开始对逃走的美军进行射击,弹无虚发,看不出任何不正常。

再接下来的战斗中,赵桐风指挥若定,成为战友们心目中的主心骨。

停战协定签订以后,交战双方又经过6天的紧张对峙,这才按照协定规定,脱离接触,各自向后撤退20公里。

战斗结束后,前线参战战士,需要四十天的心理恢复期。

这些日子大家不出操,不携带任何武器,平时看看文艺节目,早晨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

也就是在这段日子里,赵桐风的精神就开始有些不正常了。他非常富有攻击性,经常把自己关在黑暗的屋子里,大声呼叫炮火支援,然后隐蔽,出击。日复一日。

后来有军医替他诊断,赵桐风这是患了“战争应激反应症”。

有人问是不是爆破筒爆炸震坏了脑子。军医给的答案并不肯定。

像赵桐风这样的铁血军人,爆炸可能不是诱因,长时间高度紧张,不眠不休,才可能是主要原因。

于是战友们想起马踏西里阵地上那惊心动魄的十二个日日夜夜。

有超过300万名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中有将近1000人,患上了“战争应激反应症”。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性情怯懦胆小,接受不了战场惨烈刺激的。像赵桐风这样的绝无仅有。

患病后的赵桐风首先被送进东北陆军总院接受治疗,1954年4月,转院到张家口沙岭子医院。

医院一共收治了380人,以后的几十年里,有人康复,有人转院,最后只剩下29人,赵桐风就是其中之一。

医院病历上记载他:极度偏执狂,绝食,战争妄想,不配合治疗。

不过对赵桐风,医护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包容,他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神枪手,孤胆英雄,抗美援朝时期的特等功臣。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堪称医院的一张名片。

没人知道赵桐风的籍贯,所以几十年来,没有家人到医院来探望过他。也没有战友来看望过赵桐风,在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奇迹。

本来血脉的亲情和出生入死的友情,可以唤醒被封印的记忆。

造化弄人,赵桐风只能永远留在那场战争中,不敢有些许懈怠。

至于赵桐风年轻时战斗过的那支英雄连队,似乎已经把他们英雄给忘记了。

1 阅读:80
评论列表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