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郭松龄被公开枪决后留下的最后画面,张作霖下令暴尸三日

清风徐来清风阁 2024-12-28 21:58:12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张照片曾经在国内外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这个在地上躺着的男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奉军五虎之一的郭松龄,并且在郭松龄被枪决之后,张作霖还下令暴尸三日以解心头之恨。

张作霖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郭松林的带头“反奉”,让张作霖的东北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郭松林这么决绝的选择反奉呢?

当年,张作霖身为东北军的首领,东北三省尽数都在他一人手中握着,而张学良身为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自然就想在自己老了之后,将东北教在他的手上。

于是就将张学良送进了东北军中历练,1919年的时候张学良来到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期间郭松龄担任了张学良的教官,两人的缘分就此展开。

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期间,张学良和郭松龄之间的关系飞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忘年之交,而郭松龄之前就结识了孙中山,还参与过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所以郭松龄一直都非常反对中国内战,只可惜自己的力量太小,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可是认识张学良之后,郭松龄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机会。

而张学良认为郭松龄非常有才华,在讲武堂实在是屈才,想要将郭松龄收入麾下,因为当时的张学良年龄还小,受到了郭松龄的影响,内心也开始反对内战。

在从讲武堂毕业之后,张学良就将郭松龄带出了讲武堂,让郭松龄跟在自己的身边,后来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的奉系军阀选择帮助直系军阀,于是郭松龄率领一个团的兵力,硬生生是顶住了皖系军阀两个旅的进攻。

因为这场战争,郭松龄在奉系军阀中一战成名,随着张学良的官越做越大,郭松龄也跟着一起升官,1922年奉系军阀因为和直系军阀产生了矛盾,所以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

张作霖为此准备了多年,结果在正面战场上,奉系军阀兵败如山倒,几乎是一触即溃,唯有张学良和郭松龄带领的部队在前线有序撤退,并且还镇守山海关数日,才没有让张作霖损失惨重。

1924年的时候,郭松龄已经成为了第三军的副军长,在第二次奉直战争中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奉直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战后封赏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让张作霖和郭松龄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危机,原来当时奉系军阀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了长江流域。

所以张作霖安排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分别前往直隶、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当督办,郭松龄想要当上安徽督办,张学良也极力推荐。

本来郭松龄就是这场战争中的头号功臣,凭借他的战功,想要当上安徽督办根本算不得什么,张作霖也动了将安徽督办交给郭松龄的想法。

可是杨宇霆在这时候突然提出想要当江苏督办,于是张作霖只能将江苏督办交给杨宇霆,而原本的江苏督办姜登选就只能安排到安徽了。

这样一来,很多没有在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奉系军阀将领都获得了封赏,唯有自己这个头号功臣什么都没有得到,让郭松龄对张作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其实郭松龄早就已经不满张作霖的做法了,在奉系军阀中分为了两大派别,一派是以杨宇霆为首的新派,而另一派就是以张作相为首的老派。

而在新派中又分为两派,一派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士官派,另一派就是在中国本土读士官学校的土派。

可以这么说,在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当中,各派林立,都在为了利益而相互争夺,张作霖这个人非常喜欢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以杨宇霆为首的新派,又一直劝告张作霖逐鹿中原。

在不断地劝说之下,张作霖想要出兵关外,但是郭松龄却坚决反对,在郭松龄看来,东北地大物博,完全够张作霖好好开发,只要开发好了,统一中国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其实郭松龄并不认为张作霖能听自己的话,只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张学良的身上,因为张学良在看到各系军阀不断征战之后,也对这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战争感到厌烦。

所以可以说,郭松龄和张作霖之间的裂缝早就已经存在,只是这次的战后封赏成为了两人关系彻底破裂的导火索。

郭松龄对张作霖这样的安排非常不满,1925年郭松龄奉命前往日本参观日军秋操,就在郭松龄访问日本的时候,奉系军阀在关内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时郭松龄听说张作霖要和日本政府签署二十一条,从日本购买武器准备和冯玉祥的国民军开战,就动了要回国的心思。

知道奉军在江南惨败,郭松龄认为反奉的时机已到,于是就联系了冯玉祥,准备倒戈,在回到天津之后,立即将自己的亲信安排到了重要职位,并且开始向士兵们宣传反奉观念。

彼时的张学良已经感觉到了郭松龄的不对劲,于是找到了郭松龄想要劝说,但是郭松龄根本就不见张学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郭松龄还和冯玉祥以及李景林组成了反奉联盟。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起事,因为郭松龄率领的第三军团也是张学良的军团,并且战斗力非常强悍,所以奉军有什么好的装备,基本上都是第三军团优先使用。

这也就导致了在这场反奉战争中,奉军节节败退,眼看郭松龄的军队直逼奉天,张作霖只好答应之前郭松龄提出的让他下野,并且拥护张学良为东三省最高长官的要求。

这下子,算是将张学良放在火上烤,一边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边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张学良不管选择谁,内心都会备受煎熬。

那时候张作霖已经准备好逃跑了,郭松龄的起事眼看就要成功,日本关东军却突然找上了郭松龄,想要让郭松龄承认日本在东三省的一切特权。

但是郭松龄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当即拒绝了日本关东军提出的要求,而日本关东军除了找郭松龄还找到了张作霖,借着调停人的身份,想要看在那方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结果显而易见,郭松龄肯定不会答应日本人的要求,反观张作霖,和日本人在口头上达成密约,以承认日本在我东北有“土地商租和杂居权”等条件换取了日本关东军的出手。

于是乎在日本人的帮助之下,眼看就要成功的郭松龄因此惨败,在化妆潜逃之后,还会在奉军的搜捕中被俘虏。

民间有传说,当时郭松龄被抓捕之后其实是要去将郭松龄夫妇押解回来的,张学良也准备好了和张作霖求情,但是身为新派代表人物的杨宇霆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打击郭松龄的机会。

于是杨宇霆找到了张作霖,一番劝说之下,张作霖当即下达了就地枪决的命令,民族英雄郭松龄就此丧命。

在郭松龄被枪决之后,张作霖似乎并不解恨,随即又下令将张作霖暴尸三日,以泄心头之恨,很多网友都认为张作霖是一个卖国贼,但是在凭借张作霖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张作霖所处的历史环境。

那个时候的东北,被夹在日俄两大帝国中间,想要保证利益不被侵犯,其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中国在外交方面,整体上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张作霖在对待日本的时候,妥协和让步是无法避免的,虽然张作霖作为封建军阀有反动的一面,但是在对外关系上,始终将民族利益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

张作霖在和日本打交道的过程中,既有妥协也有抗争,虽然在外交的时候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抗争还是占据主流位置的。

而日本人在张作霖身上的投资是巨大的,在张作霖在位时期,虽然获得有利益,但是其实和投资并不成正比,而这也成为了日后日本在皇姑屯暗杀张作霖的原因之一。

至于郭松龄,在郭松龄被枪决之后,张学良其实是非常遗憾的,虽然张作霖将郭松龄称为反贼,但是就连他都不得不承认,郭松龄是奉系军阀中最忠于张学良的人。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件事,其实郭松龄还是有些心急了,因为张学良会在张作霖下台后成为东北最高领导者几乎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如果郭松龄能够再等一等,再张学良上台之后再对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进行全面的改革,可能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郭松龄的这场兵变,让奉军内部的裂痕暴露无遗,也敲响了张作霖统治东北倒计时的钟声,也给予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军阀集团沉重的打击。

参考信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11-10——郭松龄缘何倒戈反奉

中国新闻网 2013-10-10——郭松龄夫妇墓迁葬在沈举行 曾担任张学良教官

中国新闻网 2012-12-31——郭松龄夫妇险被曝尸 亲人向张作霖求情得安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