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娄师德被骂乡巴佬,他笑道:“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

醉风文史 2024-12-17 23:48:53

狄仁杰拜为宰相后,屡次排挤娄师德,导致其被外放做官,武则天察觉到狄仁杰对娄师德不满,于是在某次朝会后,留下狄仁杰问他:“(师德)知人乎?”

狄仁杰闻言摇了摇头回答说:“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

意思是,狄仁杰虽与娄师德同朝为官,但从来没听说过他能知人善任。

于是,武则天命近侍拿出一叠奏章递给狄仁杰,狄仁杰看完后感到无比羞愧,感叹自己远远不如娄师德。

那么,狄仁杰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

一、戍边屯田,拜为宰相

娄师德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在江都任县尉,后累迁至监察御史,此时娄师德已经四十八岁,还只是正八品的小官,可见背景并不深厚。

但有时候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678年,唐高宗李治命李敬玄征讨吐蕃,并下令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娄师德本是文臣,按理说这事和他关系不大,可他的一番举动却获得了李治的赏识。

原来,娄师德虽是文臣并且年龄也不小了,但他突然热血沸腾,在额头上缠了一条红带子,和一群年轻人一起报名从军,这使得娄师德名声大噪。

李治听说此事后大喜,当即任命娄师德为散朝大夫,随军出征。

散朝大夫是从五品官,一次“冲动”直接让娄师德的官职连跨好几级,远远超过他半辈子兢兢业业做事提拔的速度,只能说命运就是这么令人捉摸不透。

此次征讨吐蕃的结局并不好,李敬玄命刘审礼为先锋与吐蕃大将论钦陵在青海交战,然而李敬玄自己却逗挠不前,导致刘审礼兵败被俘,随后李敬玄也狼狈而逃。

娄师德先是奉命收罗逃兵,鼓舞士气,随后又出色完成出使吐蕃的任务,李治因此任命娄师德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兼管屯田事务。

河源军驻扎在西宁,娄师德在此工作了十四年,期间抵御吐蕃进犯八战八捷,开垦荒田,积蓄粮食数百万,获得李治和武则天的高度赞赏。

692年,娄师德被召回朝廷,担任夏官侍郎,次年,武则天拜其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

二、生性宽厚,不得罪人

娄师德是一位修养颇高的贤人,他为人生性宽厚,从不轻易得罪人,即便有人恶意冒犯,他也不计较,只是一笑置之。

有一次,娄师德与脾气暴躁的宰相李昭德一同上朝,由于身体肥胖,娄师德行走有些缓慢,李昭德多次停下来等他,结果仍是赶不上来。

李昭德也不好撇下娄师德自己走,但他耐不住心中火气,怒骂道:“田舍夫!”

很明显,李昭德是在埋怨娄师德走得慢,所以才骂他是乡巴佬。

而“田舍夫!”这话可能是唐朝时期的国骂,毕竟李世民被魏徵气得实在不行,回到后宫时也是骂了一句魏徵这个田舍翁。

可娄师德对此却并未动怒,反而笑着说:“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

意思是,我娄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娄师德身为宰相,被另一位宰相骂,竟然丝毫不生气,这份气度果真非常人所能及,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娄师德此举让李昭德有火也发不出。

娄师德的处世之道,从他和弟弟的交谈中也能看出一二。

在娄师德成为宰相时,他的弟弟外放为代州刺史,临行前,娄师德问弟弟:我是宰相,你是州牧,咱们家受到的恩宠太盛,很容易招人嫉恨,该如何避免这种事呢?

弟弟跪在地上说:“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

娄师德弟弟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核心思想就是低调再低调,即便有人往他脸上吐口水,他也绝不还嘴,只是擦拭干净而已。

三、感愧狄仁杰

按理说,娄师德弟弟的做法已经足够隐忍,但娄师德对这个回答仍不满意。

娄师德神情严肃地对弟弟说:“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意思是,对你吐口水说明别人很恼怒你,擦拭口水说明你心中不服,违逆了别人的心意,会令其更加愤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口水自己干掉。

此即“唾面自干”,谁能想到,一位宰相竟能胆小怕事到这种地步,简直刷新了做人的底线,做宰相做到这份上,也难怪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了。

娄师德毕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没点血性可不行,他之所以变成唾面自干的样子,完全是为了自保。

武则天在成为皇帝前后这段时期,重用酷吏铲除反对她的人,不少官员被流放抄家,在“告密”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娄师德选择不顾脸面“明哲保身”也算是合情合理。

但娄师德也不是什么都不做的人,比如为朝廷举荐人才,狄仁杰就因娄师德的推荐才得以拜为宰相。

娄师德也不是挟恩图报的人,因此狄仁杰甚至不知道娄师德曾经举荐过他为宰相。

可以想象,精明干练的狄仁杰怎么会看得起“唾面自干”的娄师德,因此他经常联合其他官员排挤娄师德,致使他外放为官。

也正是因为如此,狄仁杰在回答娄师德是否“知人”这个问题时,表现得有些不近人情。

所以,等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是娄师德举荐他为宰相,并将举荐奏折让他看后,狄仁杰才感到羞愧万分,认为娄师德盛德,他远远不如娄师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