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行业如此行情下,行业之内的多数人都已深感凉意,且已瑟瑟发抖。然而,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一定会有部分群体其实根本感受不到行业的寒意,感觉还好,鞭子不抽在自己身上,感觉不到疼,也正由于认知的差异,很多人也视自己为旁观者,可置身事外,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语,冰火两重天无时无刻不在演绎。
从2023年开始,万科、金地就处在舆论的风波中,到了2024年风波仍未停息,好像总有一部分人对行业的负面、企业的负面乐此不疲。放眼整个行业,哪个企业倒下都不稀奇,但是企业倒下的影响有多深远,也非三言两语可概括。
至于万科会不会变暴雷,谁都很难轻易断言,这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更取决于很多外部因素,倘若某些已知的因素没有发挥作用,万科也未必能全身而退;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凭什么其他企业能暴雷,万科不行。不难猜测,不仅万科,很多企业的现状都并没有很好,没有出险的企业也不能说已经度过了危机阶段,房企暴雷的进程不会这么快结束,行业调整的路也不会这么快走完。
01
三类企业暴雷了
谁倒下都不会是意外
从时间线上看,2021年下半年开始,企业暴雷事件开始频繁发生,恒大倒下后,大而不倒的神话破灭,接踵而来的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风波,直至现在,任何一细微的负面新闻的影响力依旧远胜于正面利好消息,互联网时代,任何负面新闻(可能完全是虚构的)的出现都可能快速传播,进而在网络端掀起轩然大波。毫无疑问,一旦负面的舆论氛围形成,很难有有效的方式扭转局面,直至现在依旧如此。
所以,2021年对很多企业而言,是黑暗的开始,宇宙房企恒大顷刻间倒塌,此后伴随而来的信心缺失的连锁效应,各方之间的互信消失了,各方齐齐来“逼宫”,金融机构迅速收网,抽贷的抽贷,断贷的断贷;合作方也慌了,能撤的赶紧撤吧;供应链被捆绑着,不知如何为之,看到一些供应商也被开发商拖垮了,供应商更恐惧;投资人紧张了,也迷茫了,已投的撤不撤,未投的投不投?以2021年开启的房企暴雷潮直至现在也并未结束,2022年掀起了高潮,2023年开始向稳健型民企蔓延,市场的活力渐渐消失,大家也从欢声笑语中消沉了,企业一家接着一家倒下了,也迟迟未再起来,已不是在匍匐前进,而是被踩在地面、按在地上拼命的摩擦。
从企业的类型看,截止目前暴雷的企业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恒大为代表的“三高”房企最先陷入资金困境中,这类房企有几个特点,
一是“高杠杆”发展,敢打敢干,在暴雷前,虽说要进行债务的压降,也在开展行动,但是成效还并不显著,杠杆仍处在高位上;
二是,布局的项目主要还是在较低能级城市,一旦市场下行,货值的去化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即使想要卖资产,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
所以,当行业急转直下,融资渠道卡死,回款难续,“三高”房企必然首当其冲,这其中主要还是以民企为主,国企占少数;
第二类,前期或为发展,或为上市,采用“三高”模式,但在暴雷之前,已将杠杆降至合理水平,但为了降杠杆,也做了巨大的牺牲,包括暂停土地的获取,快速收缩规模,所以当行业转向,这类企业也很难抵挡外部压力而倒下了。
第三类,从财务的角度上看,一直保持稳健的民企,暴雷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个是负面情绪充斥的氛围中,金融机构、投资人、供应链都对企业没有信心,融资的难度是大的,外部资金可能直接就断掉了。
这其中我们也听到了好几个小故事,这里可大家分享一下,具体企业和机构名,咱也就不透露了
其一、A房企与B房企合作一个项目,上午B房企暴雷,下午给项目贷款的机构立刻到项目上查账;其二、某头部民企曾在2022年遭遇外部做空,当天某银行就去企业抽贷,当这家民企缓过来就彻底将这家银行拉黑,永不合作;其三、当企业频繁暴雷时,一家头部民企就立刻遭到金融机构的抽贷,并要求提前还贷。
所以很多金融机构在企业的眼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角色,从道德和情感的角度上说,这些机构的做法自然是“无情”的,但从法律的角度和做生意的角度上说,也不能说是金融机构的错,毕竟都是在做生意,要控制风险,关注自身的利益,又如何能要求所有企业都能从情感上“感同身受”,道是无情却也真无情。
另一个是,消费者对民企普遍没有信心了,无论你是头部的民企,还是腰部的民企,没有一个“好爸爸”,没人兜底,就难保企业不出现问题,所以对购房者来说,风险是有的,房子难卖,预售资金更是严监管,甚至是极其严苛的管理,企业回款受限严重,可动用的资金是极其有限的,进来的钱少了,进来的钱难了,进来的钱被锁住了,好似孙悟空被压在了“五指山”。
降价促销已不再是一种吸引客流的法宝,反而适得其反,买房毕竟是大额消费,房子越降价反而会加重居民的负面预期,更不敢买。所以,两项因素一叠加,企业便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在困局中挣扎,境况越来越差,暴雷是早晚的事。
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何稳健的民企也会暴雷,且至今仍未出险自救成功的案例,阵痛的周期里,想要自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我们也极其欣赏企业积极自救的态度,比如融创,比如奥园,债务重组的难度有多大,不难想象,期间有多少妥协,多少利益的让渡,这也不难猜测。
02
万科若是暴雷了会怎样?
即使到如今,曾经的头部三巨头仅剩万科一家,外部势力好似也不想放弃,一样想将其拉入深渊。从之前的旭辉集团、龙湖集团、碧桂园,再到现如今的金地集团、万科地产,哪一个未曾遭遇过外部势力围堵,致使一系列的挑战重叠而来。
如今的金地、万科仍在舆论的中央,回应不暇。正常的项目交易可以被解读为现金流不行了,已经在出售资产了;正常的股权交易也同样可以解读至此;没有拿地可以被解读为没钱了,已经放弃拿地了……诸如此类的新闻、信息不绝于耳,也确实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风波,股、债、业绩的表现可见一斑。
谁都不敢肯定万科、金地未来的情况会怎样,因为包括这两家企业在内的很多企业,如今都已经很难掌控自身的命运,外部的干扰太强,噪音太大,很难完全排除,流言也时刻不息,仿佛很多人更关注企业的负面舆论,负面的情绪很容易被放大,也容易传播、发酵。
可以肯定的是,但凡有方法,任何企业都不会放任企业走上暴雷,或者破产、重组的道路。
倘若万科真的债务违约了会怎样?对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是,官方站台的企业都暴雷了,其他的企业更难说,信心的修复无望,行业会持续在负面的情绪中循环,业绩越来越差,融资越来越难,倒下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二是,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大众更会认为房地产已经没有希望,没有前景了, 大家都放弃希望的话,整个行业很难再回到一个健康的状态,什么良性循环、新模式都将难实现;
三是,其他企业是否也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直接躺下,不再拼搏,不再挣扎,届时行业又将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失业群体会有多少,关键的金融链条又将如何,其中的风险如何控制?
作为行业内的明星企业,万科的每次行动都会被行业效仿,也一直稳稳的处在头部位置上,从“招保万金”,到“碧万恒”、再到“保万中”,万科总是屹立不倒,不能说万科是一家多么成功的企业,但是在无数人的心中,万科确实是风向标一样的存在,想要做的业务也总能做到前列,每个阶段也能精准的把握行业的趋势,做出及时的应对,且能连续多年做到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这在行业内很难找到第二家),可以说万科在某些层面上像是一种信仰式的存在,倘若万科暴雷,其影响是巨大的。
如今的行业现实已经超出了企业主观层面能掌控的程度,即使如国央企也不能说能主导消费者的决定,倘若消费者都不买单,国央企能拿到外部融资又有何意义,是否又有些饮鸩止渴的意味,这影响又会有多大?政策要真正落下去,执行下去,真正化解风险,而不能似空头支票,许出的诺言要兑现,要切实推动行业向着更稳健健康的方向发展,即使这需要一个风险出清的过程。
就企业自身来说,也不能轻易放弃希望,直接倒下,要想方设法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在内部动刀,大裁员、大降薪,搞得人心涣散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