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的世界和现实,是否只是一种幻觉?
而我们所认知的宇宙,可能只是更深层现实的表象?
目前看来,从最微小的粒子到空间本身的结构,宇宙太多的谜团,我们其实根本没有知道多少。
一些科学家因此提出,我们的现实世界可能并非真实的世界。
甚至宇宙本身可能只是某种数学构造产物。
因为当下的物理学和宇宙学,几乎都是在用数学来做精确的模拟和规律描述。
数学为何就能如此完美地描述我们的宇宙?我们依赖的物理规则,是否只是更深层世界的表象和影子?
这都让人不得不思考宇宙的本质。
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脑洞大开,去看看人类那些最好的大脑,都提出了哪些惊天理论来揣测我们这个宇宙的真相。
这些理论,每一种都会挑战你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模拟假说:我们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模拟假说认为,我们的宇宙并非物理现实,而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模拟构造。
这一假说由尼克·博斯特罗姆等思想家推广,他们认为一个先进的文明可以创造出与现实无法区分的模拟世界。随着计算机模拟和AI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这一假说变得越来越可信。如果一种文明能够模拟出具有意识的完整世界,那么模拟现实的数量可能会远远超过物理现实。
我们存在于模拟世界而非基础现实中的概率,必然也会增加。
但这一假说目前无法被证明,只待人类模拟出真正的AI宇宙来佐证。
全息原理:宇宙是二维投影?全息原理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我们的三维宇宙,其实是被编码在一个二维表面上。这一观点源自黑洞物理学。著名相关研究人员杰拉德·特·胡夫特和伦纳德·萨斯坎德提出,黑洞的信息内容存储在其事件视界上,而非其体积中。如果把这个概念扩展到整个宇宙,这意味着我们所感知的空间体积本质上是一个投影。
量子力学和弦理论的一些模型表明,二维宇宙的数学,确实可以等效为三维宇宙的物理现象。
膜宇宙学:宇宙是漂浮在高维空间中的膜?膜宇宙学这个理论源自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一个三维的“膜”,漂浮在一个更高维度的超空间中。
根据这一理论,其他膜可能与我们共存,只是被不可感知的维度分隔开。这些膜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碰撞,就很可能解释像宇宙大爆炸这样的现象。
而四大基本作用力的引力,在我们的宇宙中显得如此微弱,可能也是因为引力泄漏到了这些额外的维度中。
单电子假说:宇宙所有电子都是同一个?单电子假说这个理论很古怪。它由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根据这一假说,宇宙中的每一个电子可能是同一个电子,沿着时空中的一条连续轨迹来回穿梭。这一激进的观点基于“世界线”的概念,世界线代表了一个物体在时空中的路径。
惠勒的这一思想实验源于他与同事理查德·费曼的一次对话。
他推测,一个电子如果逆时间旅行,可能会表现为一个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对应物)。如果这一假说成立,宇宙中的每一个电子可能都源自同一个实体,在时间中来回穿梭。
尽管这一假说太疯狂,但它为所有电子具有相同属性,如电荷和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其简单的解释。然而,这一理论却被现实似乎否定了。就比如,我们这个可观测宇宙中的电子数量,就远远超过正电子数量,这种不对称性无法通过单电子假说得到解释。
超流体时空:宇宙的“液态”本质?超流体时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的时空结构可能是一种超流体,一种具有近乎无摩擦特性的特殊物质状态。这一观点据说能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兼容的状态中,找到合理解释。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将时空描述为一个动态实体,可以在质量和能量的影响下弯曲、拉伸和变形。然而,广义相对论在微观尺度上与量子力学的整合一直是一个难题。
量子力学将时空视为一个充满短暂粒子相互作用的混沌概率场,而非平滑的连续体。
超流体时空假说为此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如果时空像超流体一样运作,其量子特性可能表现为微小的振荡或波动,类似于液体中的激发。这些振荡很可能就对应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需要调和的那些神秘量子引力现象。
数学宇宙假说:宇宙是数学结构?数学宇宙假说,由物理学家马克斯·泰格马克提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本身是一个数学结构。根据这一观点,宇宙中的一切,从粒子到星系,不仅仅是数学描述的,而是本质上由数学构成。
这一假说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认为,数字和数学关系是现实的基础。柏拉图之后进一步扩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数学形式必然存在于一个永恒的世界中,借由数学才塑造了物理世界。泰格马克复兴了这一哲学,断言宇宙的每一个方面都对应于数学结构。
数学宇宙假说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数学模式中找到了广泛的证据。例如,蜂巢的六边形结构反映了最大包装效率,这一概念源于几何学。同样,行星轨道遵循精确的椭圆轨迹,由开普勒定律描述,这些定律本质上是数学的。
多重宇宙理论:我们只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多重宇宙理论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宇宙可能只是众多不同宇宙中的一个。这些其他宇宙,通常被称为平行宇宙或替代宇宙,可能在规模、结构甚至基本物理定律上有所不同。
物理学家泰格马克将多重宇宙分为四个不同的理论层次。
每个层次代表了对现实理解的更高维想象:
1. 第一层次:多重宇宙由超出我们可观测范围的区域组成。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在这些区域中可能存在与我们宇宙物理定律相同,但初始条件不同的星系、恒星甚至生命形式。
2. 第二层次:这一层次的多重宇宙源于永恒膨胀理论。该理论认为,空间的快速膨胀会产生“泡泡宇宙”,每个泡泡宇宙都有自己的物理常数和维度结构。
3. 第三层次:这一层次的多重宇宙源于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该理论认为,每一个量子事件都会导致现实的分支,每一个可能的结果都会在其独立的宇宙中发生。
4. 第四层次:这是最疯狂的一个层次,宇宙由完全不同的数学结构支配。在这一层次中,甚至空间、时间和物质等基本概念可能都不存在。
当下的我们,是否非常接近理解宇宙和现实的本质?我只能说,这些非常规的假说,无论是多重宇宙、超流体时空还是数学宇宙,都完全超出了当下科学所能验证的边界。许多理论在当前技术下根本无法被验证。
但人类的想象力可能才是真正超越现实的。
人类最好的大脑,一直在通过整合数学、物理和哲学,重新构想我们对“存在”的理解。
或许,要理解现实,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现实。
那么,你认为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模拟宇宙中?
或者宇宙的本质是否真的可以用数学来解释?
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幻惹咪既之北!无事干尽搞这些无喱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