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泰格医药发布了三季度报告,业绩大增。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泰格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3.95亿元,同比增长4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1亿元,同比增长3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69亿元,同比增长74.62%。
然而,这份亮眼的财报似乎并没有引起投资者太大的兴趣,10月25日周一收涨6.71%,但是第二天却大幅杀跌,当天收盘暴跌7.26%,10月27日延续下跌之势。给投资者都整得“不会了”,泰格医药不香了吗?
股价大涨近十倍 葛兰加仓、高瓴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
在CRO赛道上,除了药明康德和凯莱英,泰格医药向来也备受投资者追捧。
成立于2004年的泰格医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临床合同研究机构之一。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和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
近几年,泰格医药因为业绩高速增长而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泰格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6.87亿 元、23.01亿元、28.03亿元和31.92亿元,增速分别为43.63%、36.37%、21.85%、13.88%;净利润分别为3.01亿元、4.72亿元、4.72亿元和17.50亿元,增速则比营收增速更高,分别为114.01% 、56.86% 、78.24% 和107.90%。
在业绩增长的带动下,泰格医药股价大涨。从2017年6月2日的最低价位21.30元/股到2021年7月1日,创下209.41元/股的历史高价,涨幅近10倍。
2018年6月,高瓴资本入手泰格医药,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一,把这家CRO企业推到了聚光灯之下。不过,高瓴资本并非只下注泰格医药一家,在同一赛道上,高瓴还投资了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公司。
因此,可以看出,高瓴资本更多的是在押赛道。但是,目前CRO赛道显然涨过头了,高瓴资本也开始选择落袋为安。资料显示,高瓴已经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跟着还退出了凯莱英、爱尔眼科3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实际上,在今年2月份过后,泰格医药股价已经出现大幅波动,从以前的单边上涨到巨幅震荡,似乎意味着“变盘”即将到来。市场逐渐无利可图,有的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但是也还有投资者选择坚守。
资料显示,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2020年三季度新进买入泰格医药881万股。三季报显示,该基金位列泰格医药第四大流通股东,相比上期加仓138.21万股。
业绩增长现乏力之势 盈利质量并不好
虽然近几年,泰格医药业绩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从营收增速来看,公司业绩明显出现乏力之势。
2017年泰格医药营收增速分别为43.63%、36.37%、21.85%、13.88%,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此外,泰格医药最受投资者诟病的还是其盈利质量。今年三季度泰格医药净利润为17.81亿元,但是扣非净利润仅为8.69亿元。意味着公司大部分利润并非生产经营所得。
2020年年度报告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去年泰格医药净利润17.50亿元,扣非净利润仅为7.08亿元。
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公司激进的对外投资策略所造成的。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泰格医药便大力参与设立并投资医疗专业基金,对外投资了37支基金。今年3月份泰格医药曾一口气5.2亿元投资5家基金。
这些投资给泰格医药带来较大的非经常性损益。2020年,泰格医药净利润17.5亿元,增长10.9%。全年获得的投资收益2.84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2.7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1.38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51.29%。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极大的修饰了公司的业绩,但是未来能否转化现实的财富还面临太多变数,而且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自身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业绩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