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改国名为“巴拉特”,巴拉特有什么含义?想彰显大国地位?

学究小编看世界 2023-09-23 15:17:02
引言:

据多家媒体报道,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或将更改国号为“巴拉特”。

并且,这项提议已得到莫迪总理的大力支持,眼下,印度议会开幕在即,印度总理莫迪将在期间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决定是否更改国号。

考虑到莫迪目前在印度的威望和支持率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所以更改国号一事,大概率会顺利通过。

不过,不管他们改名叫“天竺”也好,“身毒”也罢,那都只限于印度官方的英语文件中,中文网络不会受此影响。

中国官方更不会为了莫迪这档子事,大费周折地在即将发布的中文文件上把“印度”改掉。

例如,2020年的时候,荷兰也说过要改名“尼德兰”。但直到今年荷兰限制光刻机出口的时候,中方的外交辞令上所使用的称谓仍然是“荷兰”,没有为此改变过。

那么,巴拉特是什么意思呢?莫迪突然更改国号到底意欲何为?

印度人:我们一直都叫巴拉特

其实,印度一直都叫巴拉特,只不过我们作为外人不了解而已。

巴拉特是印度宪法规定的正式国名之一,“Bharat”和“India”一样,都可以作为印度的正式译名。

但在过去,印度人为了规范格式,方便沟通,所以就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在英语文件中统一使用“India”这个词。

总的来说,连印度人自己都不经常把英语的“Bharat”挂在嘴边,我们作为外人当然不知道了。

然而,就在最近几年,“巴拉特”这个名字却越来越频繁地被搬上台面。

9月1日,印度官方以总统的名义发布了G20峰会晚宴邀请函,人们发现,署名旁边写的居然不是“印度总统”,而是“巴拉特总统”。

此外,9月2日莫迪出访印度尼西亚时,用的也是“巴拉特总理”的名义出席东盟峰会。

并且,巴拉特这个名字最近也经常出现在宝莱坞电影的英语宣发海报上。

以上这些行为,完全符合印度的法律法规,但是违背外界常识。印度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个国号呢?

其实,早在2020年的时候,就有人解释了这个问题。

当时,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把印度国号改为“巴拉特”。他们说,印度是舶来词,只有巴拉特才能更好地反映本国历史文化传统。

原来,古印度和今天的印度都不是一个概念,古印度是指整个南亚次大陆所有国家的总和,而印度只是南亚最大的一个国家而已。

但印度古往今来都没有统一过南亚次大陆。因此,印度这个称谓显然不符合历史。

但这份申请最终被法院给驳回了,并解释道,印度宪法已明文指出“印度就是巴拉特”。

所以,不存在改不改名的问题。这些人应该申请的,是全面停用“印度”这个称谓才对。

被东西方叫了上百年的印度,居然还是个外来词?在查阅相关资料之后,我们发现,印度的国号乱象背后,还有一段又臭又长的殖民与征服史。

印度是外来语,婆罗多才是自称

印度教有一部口头相传的史诗,用中文翻译过来叫做《摩诃婆罗多》。

据说,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出了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名叫婆罗多王,意为“真理探索者”。他率领的部族统一了今天的印度河流域。

这部史诗成书之后,印度人很崇拜这个人物,于是便以“婆罗多族”自居,一直沿用到现在。

而这个“婆罗多”,其实跟“巴拉特”是同一个词,音译不同罢了,巴拉特是讲清楚了,但“印度”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原来,就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生活在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征服了印度河流域。他们发现,河流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散装部落,叫哪个都不合适。

于是,波斯人就按照自己的传统,以河流为名,统称这些部落民为“印度人”。

不过,“印度”的正确读法应该是Sindhu。但由于波斯人语言不通,老是念错,久而久之就被讹传成了Hindu。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东征,占领了大片南亚土地,并在那里待了13年。

这些远道而来的希腊统治者,又把印度读成了Indus。

亚历山大撤军之后,Indus这个读法就被带到欧洲。伴随着希腊文化的推广,传遍了整个西方。直接影响到了今天英语里印度的读法。

1947年,印度独立,并将英语钦定为官方语言。而印度用英语该怎么说?就成了一个问题。

考虑到英国的殖民影响早已根深蒂固,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播,国际上叫印度都叫顺嘴了。

在那个信息还算闭塞的年代,想让他们改口,估计有点难度。于是,印度的制宪议会就以一种折中的方式,为一个国家保留了两个正式英语译名。

综上可知,印度只不过是其他民族发明的一个称呼罢了。

况且,印度河流域全部在巴基斯坦境内,不归印度管。而他们的母亲河是恒河,因此对印度这个称谓其实是没有多少认同感的。

相比之下,在印度的西北边,有一个国家比印度更“印度”,那就是巴基斯坦。

就在莫迪提出更改国号的想法之后,一些印度媒体就担心,这个敌对国家会不会乘机抢注他们的“商标”。

因为,“巴基斯坦”也是英国人起的名字,不能反映其历史文化。

其实,不少国家的外语译名,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以至于不能正确地传达本意。

例如,俄语把中国读作“契丹”,英语读作“China”。后者起源于古印度梵语对秦朝的称呼,并不是中国的语言直译。

不过,这些称呼最终都沿用了下来,因为词汇本身没有什么恶意,并且有一定的流传度。

但是,印度的情况则大为不同。在印度人看来,“India”不贴合本土语言就算了,还带有深深的“奴隶制烙印”,有损国格,必须修改!

更改国号,印度强国梦的外在体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印度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常年保持着较高的GDP增速。

但是,前面也提到,印度相继被多个民族征服过,上一任宗主是英国。

英语直到现在还是官方语言。因此,依赖于语言优势,印度人可以更好地附庸于西方贸易体系,或是对标西方国家开展电信诈骗。

印度人经常冒充税务局或是其他政府部门对英美加拿大等国进行敲诈勒索,每年从英语国家骗走数百亿美元。极大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从地缘政治来看,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印度的国力又在中国之下。

因此,印度就被拜登选为了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一股力量,暂时没有遭到美国的制裁打压。

然而,随着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长,印度的民族思想也在逐渐觉醒。不少印度人开始意识到,崇洋媚外、精通英语,都是非常可耻的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文化就不可避免地会与西方文化发生冲突。印度急于洗刷自己身上的殖民烙印,或是摆脱西方附庸国的地位。

因此,更改国号的行为,就成了印度与西方矛盾公开化的表现。

此外,从历史内涵来看,印度是一堆散装部落的统称,相比之下,婆罗多则是一个具体的民族概念。

把印度改为婆罗多,预示着印度松散的各邦将在莫迪的领导下统一在一个共同的民族框架内。

莫迪正在用这种方式凝聚人心,构建国族认同,加快国家转型。并释放出摆脱殖民遗毒、彰显独立自主、回归传统的信号。

那么,印度早干嘛去了呢?为什么会偏偏选在今年掀起改名风浪呢?回顾一下今年上半年,我们就会发现,有两件事情极大振奋了印度人心。

第一是今年年初,印度官方统计了一下去年全年的GDP总量,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反超了“前宗主”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第二是今年4月份,印度人口总数超过了中国。再加上去年,印裔政治人物苏纳克当选为英国首相。着实让印度人扬眉吐气了一把。

国力的逆转,极大鼓舞了印度人的民族自信。回过头来,当年那个骑在他们头上两百多年的殖民霸主,其实也不过如此。

大英帝国气数已尽,而印度作为一个蓬勃壮大的新兴国家,国名上居然还留有它的印记,是否晦气了点?

在这个时间点上,莫迪提出更改国号,无疑是点燃了印度人高涨的民族自豪感。

让他们在狂欢中暂时忘却腐败、低收入、以及恶劣的卫生条件所带来的贫穷、饥饿、疾病肆虐问题。为莫迪当局转移社会矛盾、分散舆论压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印度人都被这种民族热情蒙蔽了双眼。也有一些理性的有识之士,冷静且客观地分析了改名风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极力反对莫迪擅自更改国号,劝议员们三思而后行。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其一是费钱费事。这里以荷兰为例。这个国家为了转移毒品以及红灯区的负面标签,于2020年正式更改国名。

然而,国名更换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往往伴随着大量文件的重新修改和政府符号的以旧换新。

有报道称,单单是设计logo这一项,就让荷兰花掉了20万欧元。

此外,为了向外界推广、科普新国名,让新国名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接受,势必要动用国家的“大外宣”,算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荷兰改名

这还只是对荷兰这种发达小国而言的。印度这种腐败大国就更不用说了,全国上下有多少家政府机关的墙上挂着India的牌子?

印度中央出钱改名,下派到地方,又会被多少官员吃掉回扣?这些都是难以统计的。

也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更紧迫的问题上,如经济增长、教育、就业等。改变国名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会分散政府的资源和精力。

对于莫迪总理的离奇想法,印度议员沙希塔鲁尔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道:

虽然‘巴拉特’的称呼完全符合宪法规定,但‘巴拉特’只是我国的两大名称之一。

我不希望政府会傻到完全放弃‘印度’。因为那将意味着难以估量的品牌价值损失。”

其二是有损政府的权威。毕竟,国名这么重要的东西,哪有人会说改就改的呢?

印度政府这么随性的吗?正如印度地方政党领导人所质疑的那样:

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印度。在不解其意的外界看来,我们这是突然发生了什么动乱了吗?迫使政府不得不更改国名。

其三是加剧宗教对立。反对者认为,巴拉特一词源于印度教经典,具有浓厚的印度教色彩。

以此为国名,显然轻视了其他教派的存在感,没有顾及其他族裔的感受,不利于彰显印度社会的文化多元与宗教平等。

结语:

尽管如此,还是有支持者认为,“巴拉特”代表了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纽带。

这个改变将有助于唤起人们对国家的历史意识,强调印度的文化和传统。并重新塑造一个更具印度特色的国家形象。

然而,平心而论,虽然改名风波在印度人自己看来轰轰烈烈,但对外国人来说,这更多是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谈罢了。

除了印度,没有人会把印度改名当回事,甚至会觉得印度政府离谱,当作奇葩新闻看待。

0 阅读:0

学究小编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