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近卫军怯薛军

拓跋腾 2021-03-30 20:18:14

成吉思汗的中军护卫在蒙古语叫番直宿卫汉语音译为怯薛,因此中军护卫又称怯薛军。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复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

成吉思汗首先发下一道旨意,明确规定了怯薛军的人数:以前只有八十人做宿卫,七十人做护卫和散班。

现在蒙古各部的百姓都属我管,我的护卫,于各万户、千户、百户内,选一万人做我的中军护卫、散班、侍卫。怯薛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负责夜间宿卫,一部分为带弓箭的散班,又称弓箭手,一部分负责白天侍卫,三部分合为一万人。

随后成吉思汗又宣布了选择怯薛歹的办法和标准: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

成吉思汗十分注意怯薛歹的出身成分,规定主要从各级那颜贵族及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自由民中选择,目的是保证这支队伍的政治可靠性。选择的标准则是有技艺、身强体壮、身材端好,适合到大汗跟前工作的人,目的是挑选能征善战的精锐,借以增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成吉思汗还规定,这些怯薛歹不仅本人被编入怯薛军,还规定要根据出身的不同,分别带弟弟一人,伴当若干人。这些怯薛歹的弟弟与其兄长一起入卫,大概带有见习的性质,作为一支后备力量;而怯薛歹的伴当则只能充当随从和后勤人员。这样一来,中央怯薛军的人数实际上已不是一万人,而是共达数万人之多。

成吉思汗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各千百户根据成吉思汗的旨意,先从各百户、十户官的儿子中挑选出一批人做宿卫。加上原有的八十名宿卫,共达八百人。成吉思汗命令增为一千人,并再次强调:“入宿卫者其勿阻之。”于是任命蒙力克老人的儿子也客捏兀邻为宿卫长,这就是中军护卫中的第一个千户。

同时,又挑选出四百名弓箭手为散班,成吉思汗也让增为一千名,任命者勒蔑的儿子也孙帖格为千户长,第十千户秃格之子不吉歹为副。弓箭手与侍卫负责白天的侍卫工作,分四班入值。

对于侍卫军的组织及其首领的任命,成吉思汗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首先把原来的七十名侍卫增加为一千人,仍由博尔术家族的斡格列扯儿必率领,称为第一侍卫。同时又新组编了六个侍卫,各达千名,任命木华黎、术赤台等家族的人为侍卫长,屡立功勋的阿儿孩合撒儿仍旧统率原来的一千名勇士军,为第八侍卫。

从此,成吉思汗组成了一支拥有万名怯薛歹的护卫军,其中有一千宿卫、一千散班(弓箭手)、八千侍卫。成吉思汗说:“这些做我护卫的人,以后教做大中军者。”这支大中军的万户长就是纳牙阿。

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个: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大中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国家中枢的庞大的统治机构。

成吉思汗规定了严格的护卫制度,包括轮班、交接班制度。他说:“护卫的分做四班。一班教不合管者,一班教阿勒赤歹管者,一班教朵歹扯儿必管者,一班教朵豁勒忽管者。”这就是《蒙古秘史》所说的四怯薛长。成吉思汗要求,凡值勤之日,各怯薛应点齐其所属之怯薛歹,入为护卫,“宿三夜一次交替”。而弓箭手、侍卫及厨子人等“白日里各管自的职事”,即负责白天的护卫和后勤工作。日将落时,交班给宿卫,“带弓箭的将弓箭,厨子将器皿,各分付与宿卫的人”。他们则到外面住宿,宿卫则于大汗住处住宿。到第二天早晨大汗进汤时,在外住宿的弓箭手、侍卫们、司厨者,要坐于聚马处等候,并告诉宿卫者。等大汗进汤后,负责白天工作的人们则要“都入来依旧各管自的职责”。“各怯薛者,各遵此制,依此例而行之”。每个怯薛者,都必须认真遵守此项制度,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甚至对于行军、下营时的护卫工作,成吉思汗也做了详细的分工和和布置:有的在汗帐的右厢行之,有的在汗帐的左厢行之,负责保卫大汗的左右两厢;阿儿孩的一千名勇士在汗帐的前方行之;宿卫人员负责宫室车辆,在汗帐的左右厢行之,“众护卫散班并内里家人等”,由朵歹扯儿必管理,“常于宫后,食余草焚干粪行之”,负责后卫工作。

宿卫除负责夜间护卫外,还应做好下列各项工作:一是负责管理宫嫔、怯怜口,司驼、司牛,掌管宫中房车。“怯怜口”即“家中儿郎”,指工匠、猎户、鹰人等私属人口。二是掌管作仪仗用的纛、鼓、仪枪等。三是负责保管碗、盏、器皿。四是负责管理伙食。大汗的饮食由宿卫提调,乳饮、肉食都由宿卫提调煮熟。假如饮食缺乏,则向负责提调的宿卫去要。给散饮食时,要先从宿卫开始。

大酒局(宴会)也由宿卫中抽出二人掌管。五是负责出入宫室之事,在门上宿卫的人员应靠近房屋站立。宿卫还应派出管营者负责宫室的安置。六是大汗放鹰出猎时宿卫要与大汗一起放鹰行猎,酌情留下一部分人负责看守房车。七是派人与大断事官一起听其断事,参与掌管刑罚。八是负责发放箭筒、衣甲、弓矢,并与宫嫔发放缎匹。总之,这些宿卫人员不仅要负责保卫大汗,跟随大汗一起出征狩猎,还要负责汗廷的衣、食、住、行,负责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和行政事务,甚至还要参与掌管刑罚。怯薛长则要协助大汗处理国家机务。因此怯薛军不仅是一支大汗的亲军,而且相当于国家的中枢行政机构。它反映了成吉思汗时中央机构还很不健全,还未设立分掌兵、刑、钱、谷、内政、外交的相应机关,因此怯薛军竟成为一个总揽中央日常的无所不包的最高机关,它在蒙古国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怯薛军中的宿卫人员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的心腹,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因此成吉思汗十分重视宿卫人员,并特别发下一道诏旨说:我若不亲征,宿卫不能离开我出征。尚有人违旨,嫉妒宿卫令其出征,则要向管军的扯儿必问罪。有人问,为什么不让宿卫出征呢?因为宿卫是保卫我的金命的人。他们放鹰行猎时共受辛劳,又让他们管理宫室;移徙时,住时,又掌管车辆。夜间在我身边宿卫,这本身就是很重的任务;执掌房车大营的移徙、安置,这件事也不容易。正因为他们有如此种种繁重的任务,所以才不让他们离开我出征。

纪律严明,信赏必罚,是成吉思汗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自己的亲军——怯薛军,成吉思汗也规定了严格的纪律:

“若有合入班的人,不入者,笞三下。第二次又不入者,笞七下。第三次无事故又不入者,笞三十七下,流远方去者”。这是对无故旷职者的一种体罚。据说蒙古族敬奉天、地、君,故用杖刑时,为天、地、君各减一杖,因此往往是“笞七下”“笞三十七下”“笞九十七下”等。

成吉思汗强调,对这些规定要做到人人皆知,“掌护卫的官人,凡换班时,将这些言语省会一遍。若不省会,则掌管的有罪。既省会了,有违了号令的,依前例要罪者”。

由于怯薛军是大汗的贴身亲信,是由大汗直接掌握的亲军,因此对怯薛歹的处罚权也掌握在大汗手里:“掌管护卫的官人,不得我言语,休将所管的人擅自罚者。凡有罪的必奏闻了,将该斩的斩,该打的打。若不依我言语,将所管的人用条子打的,依旧教条子打他;用拳打的,依旧用拳打他。”

成吉思汗还规定:日落之后,不准有人在宫前后行走。若有人在宫前后行走,则予以逮捕,宿卫监守其过夜,第二天早晨审问;宿卫者前来接班时,要检查其符牌证件再放他进入,宿卫离开时,也要进行检查;宿卫夜间睡在宫室周围;把门的宿卫,如遇有人夜间进来,可以击破其首,砍落其肩;假如有人夜间来告急,必须先告诉宿卫,与宿卫一起到房后说明;不论何人,不准到宿卫中间闲坐;无宿卫之言,不准入内;不论何人,不准到宿卫处行走,不准穿行;宿卫的人数,不许询问;行走于宿卫之处、穿行于宿卫之间的人,宿卫要将其逮捕拿问;打听宿卫人数的人,则要将其当天所骑的鞍马辔头及所穿的衣服,由宿卫没收。

由于怯薛歹担负着保卫可汗、为可汗服务、代表可汗处理军政事务等重要任务,因此成吉思汗为他们规定了优越的地位。成吉思汗降旨说:“我的护卫散班,在在外千户的上。护卫散班的家人,在在外百户、牌子的上。若在外千户,与护卫散班做同等相争斗呵,将在外的千户要罪过者。”意思是说,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在外的千户官,如果与正在执行护卫任务的怯薛者斗殴,这一千户官则应受到刑罚。

对于曾经跟随他南北转战的八十名宿卫、七十名侍卫以及阿儿孩率领的一千名勇士、也孙帖格率领的弓箭手们,成吉思汗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无论是在阴云密布的夜晚,还是在月朗星稀的时刻,我的吉庆的老宿卫都整夜围卧在我的宫室之旁,不惊于衾,使我静眠,使我至此高位。无论是在飘飘的风雪中,还是在瑟颤的冷风里,大雨倾泻时,我的至诚的宿卫,围守在我的帐房边,从来不敢稍歇,使我至此享乐之位。尤其是在那纷扰厮杀的敌群中,只要我稍微一动桦皮箭筒,我的宿卫就一拥而上;只要我稍微一动柳皮箭筒,我的宿卫就疾行而前。他们是我吉庆的宿卫,应该称为老宿卫;斡格列扯儿必率领的七十侍卫,应号为大侍卫;阿儿孩的勇士们,应号为老勇士;也孙帖格、不吉歹等弓箭手,应号为大弓箭手。

成吉思汗为了引起自己的子孙对这支中军护卫的重视,格外发下一道诏旨,说:“九十五千户内选拣的人,做我帖(贴)身的万护卫。久后我子孙将这些护卫的想着,如我遗念一般,好生抬举,休教怀怨,福神般看着。”意思是说,我这一万名怯薛歹是从九十五个千户内选来的,是我随身的私属。今后居我之位的儿子,以至子孙的子孙,对于这些怯薛歹,要看做是我的遗念,要好生抬举他们,不要教他们怀怨,要像福神般看待。

《元史·兵志》认为,成吉思汗建立怯薛军关键在于“制轻重之势”。大汗直接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就可以大大加强大汗的权力,保卫大汗的安全,借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贵族。同时,这又是一种“质子”制度,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入护卫军,等于是充当“质子”,它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级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使他们将自己子弟的安危与大汗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考虑,更乐于为保卫中央效力。同时,怯薛军又是成吉思汗培养各级首领的一个大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也有很大吸引力。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氏族贵族相互争战之后,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对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元史

蒙元帝国

史集

蒙古秘史

9 阅读:12019
评论列表

拓跋腾

简介:主要写作 元明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