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午后,我正准备稍作休息,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多年的老朋友打来的电话。
他热情地邀我出去喝两杯,我欣然答应。
坐在老地方,我们聊了不少家常,酒过三巡,他终究露出了来意。
他说他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初中了,正好有机会进我们那所著名中学的重点班,听说那里老师水平高,学习氛围好。
他问我能不能帮忙找找关系,让孩子进重点班。
虽然我知道这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孩子成绩怎么样?
朋友叹了口气,说实话成绩一般般。
于是我告诉他,“别让孩子进重点班,不然会害了他。”他听了明显一愣,满脸写满了不可思议。
重点班的利与弊:看法不一确实,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重点班,因为大家都觉得重点班的老师优秀,环境好,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朋友的这种看法很普遍,从表面上看,确实是为了孩子好。
现实可能并不那么理想。
每所学校的重点班,其实是为那些“牛娃”准备的,他们成绩顶尖,竞争力极强。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成绩平平的孩子会不会感到压力巨大呢?
每次考试成绩垫底,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严重打击,这种挫败感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孩子并不适应重点班的原因试想一下,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试卷发下来总是满分的同桌,这种对比怎么能不让孩子挫败和自卑呢?
这样的压迫感,会使孩子变得敏感、内向,甚至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当孩子无法适应这种高标准的环境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做作业、旷课、逃学等行为。
如果家长不理解,反而继续逼迫孩子学习,那孩子可能会陷入更极端的情绪中。
这样的结果,可能不是家长所愿意看到的。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经过我的耐心解释,朋友逐渐明白了我的意思。
他点了点头,“适合孩子的班级,才是最好的班级。”
其实,每所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根据学业测试成绩来合理分班。
这个测试主要是让孩子展示真实水平,然后学校安排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
这种分班方式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在适合自己的班级中快乐学习,没有成绩上巨大的压力,没有同学间的歧视,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也许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慢慢培养出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高涨起来,甚至还能在班级里脱颖而出。
这种成功经验,会让孩子受到更多的鼓励,越学越有劲头,中考时可能还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这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也是“因材施教”的智慧。
听君一席话:家长要遵循教育规律聊到这里,朋友终于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
他激动地举杯,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作为家长,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最好的教育并不是把孩子放在最好的班级,而是把他们放在最适合他们的环境中,让他们在快乐和自信中成长。
其实,对于广大家长来说,遵循教育规律,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比追求名校、重点班更为长远。
从读书到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记住,适合孩子的班级,才是最好的班级。
相信我的故事能给更多家长一些启发。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节奏,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