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胖东来晒铁证至少索赔100万,内裤女慌了,删视频装聋作哑

乐之说课程文化 2025-02-16 03:58:05

2025年春节前夕,一场由一条红色内裤引发的舆论风暴,将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推上风口浪尖。一名女性顾客在购买某品牌红色内裤后,因掉色、过敏问题通过社交媒体控诉胖东来“品质问题”,视频中声泪俱下的控诉引发广泛关注。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后续这件事又反转了。随着胖东来2月14日发布长达53页的调查报告,让我们知道了这件事的全貌,而这事件迎来戏剧性大反转——产品经检测合格,涉事顾客却因“误导性言论”面临至少100万元索赔。

胖东来放出铁证调查报告后,“红内裤女网红”显然是慌了,连夜删除了维权视频,陷入沉默。

但,装聋作哑,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装看不见,那是解决不了问题。毕竟,作为成年人,需要为做出的事负责。如果这件事胖东来有问题,肯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现在胖东来晒出铁证,证明内裤质量没问题,那么该女网红就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相应的责任了。

接下来就稍微回顾一下这件事的始末。

一、事件始末:从“本命年噩梦”到全网热议

该顾客声称,自己购买的红色内裤“洗了三遍仍严重掉色”,但仍在除夕夜坚持穿着,导致过敏反应。

大年初一,她以“本命年穿过敏内裤”为话题发布维权视频,指责胖东来“漠视消费者健康”。对了,要特别强调他在单一平台粉丝量就超过100万,因此,他发布的视频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这为所谓的“维权视频”,她在视频中情绪化的表述迅速引发网络共鸣,单日播放量突破百万,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面对舆论压力,胖东来反应迅速:2月4日宣布下架涉事品牌所有产品,并对全部门店内裤、内衣启动全面复查;

2月6日公开致歉,承认客诉处理存在管理疏漏。然而,顾客对初步处理方案不满,双方沟通陷入僵局,最终胖东来决定启动第三方检测程序。

二、调查报告铁证:产品质量合格,管理链条失守

2月14日,胖东来发布53页调查报告,用三重权威检测结论为事件定性:某某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涉事内裤,经三家机构检测,色牢度、甲醛含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属于合格商品。报告同时披露,顾客过敏原检测显示,其对多种物质敏感,但医院未出具“内裤直接导致过敏”的医学结论。

不过呢,尽管产品无质量问题,胖东来仍依据《客诉处理标准》向顾客发放500元投诉奖,并承担医疗费用。但真正引发震动的,是其对内部管理的严厉追责:因未按流程处理客诉、加剧舆情,实习班长被免职并延长考核期,值班课长、客诉主管遭免职,店长、处长等管理层连带降级处罚。

三、舆论反噬:顾客删视频面临天价索赔

调查报告发布后,事件迎来转折点。胖东来法务部指出,顾客在未获检测结论前,通过“品质有问题”等定性表述传播误导性信息,导致合作厂商订单被取消、品牌声誉受损,涉嫌侵犯名誉权。依据品牌价值评估,索赔金额将不低于100万元。面对铁证,该顾客连夜删除所有维权视频,未再公开回应,其社交媒体账号陷入停更状态。

就像我前面说的,维权时满世界吆喝,但当事情反转之后又装聋作哑了,这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不过,她发不发声,现在都不影响胖东来维权。

而胖东来在后续的处理上,可以说是教科书籍。对该客户的行为先进行奖励,但最初的错误行为、误导舆论的视频,也会进行追责。

有理有据,奖罚分明,不卑不亢。

四、争议与启示:企业维权边界与消费者责任的博弈

此事件引发多方讨论:

一方面,胖东来通过透明化调查重塑公信力,其“先补偿后追责”的策略,被业界高度评价为“教科书级危机公关”;

另一方面,百万索赔的威慑性举措也引发对“企业维权过度”的担忧。法律界人士指出,消费者维权需以事实为依据,自媒体时代更应谨慎核实信息,避免情绪化表达演变为商业诋毁。

值得关注的是,胖东来在报告中强调“法律裁定最终归属”,既承诺承担应有责任,也坚持对侵权行为的追责立场。这种“不回避问题、不纵容谣言”的态度,或将为消费纠纷处理树立新范式。截至发稿,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其判决结果或将影响未来企业舆情应对与消费者维权的平衡尺度。

有网友通过去该女博主账号内检索发现,在此之前,她就有多条过敏的视频,且其索赔维权明显高于普通消费者。

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该女博主家内有疑似胖东来的推车。

网友提出质疑后,她在该网友评论下回应:因为我看好多人拉着他们的车跑的[我想静静]

这是不是变相的承认不是交押金拿的?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儿,而接下来就看胖东来法务的了。很显然,这位女网红也只有接招的份儿了。

最后我也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说的,任何话都要有真凭实据,不能张口就来。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