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家人聚会就喝3种茶,味道好,寓意喜庆

小陈茶事 2025-02-11 16:26:5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忘记是从哪一天起,耳边不再响起震耳欲聋的新春爆竹声。

一切似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生活中的年味还未完全消散。

家门口贴着的对联、窗棂上的剪纸,依旧保持着那份沉稳而喜庆的正红色泽。

夜晚归家的路途上,一盏盏红灯笼高高挂起,散发出温暖而红火的光芒。

将人间照得如同白昼,让人心生暖意。

某首诗中有一句“上元灯市雪打灯”,每次一读便让人心生欢喜。

往年元宵节时,屋内时常有茶香袅袅升起,喝茶不只是舒缓身心,遵循着自己的节奏,也让时光在杯盏里慢下了脚步。

厨房里飘来一阵阵甜糯的香气,是家人正为元宵家宴忙碌的气味讯息。

在这样的时刻,一杯应景的茶显得尤为重要。

既能化开胃里因丰盛菜肴产生的腻味与不适,又能抚慰心中因年味将尽,出现的淡淡怅惘。

那么,在正月十五这天喝什么茶,能将元宵的喧闹烟火记忆,化作喉间心底的宝贵珍藏?

今天就凭借白茶、红茶与岩茶三味,为列位看官带来一份圆满的味觉、嗅觉盛宴。

《2》

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包容性极强。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金黄酥脆的年糕在各式家宴中从未缺席,在油锅里炸得诱人。

但到了元宵节这天,最重要的主角,必定是青瓷碗里浮着的一个个白玉丸子。

地域不同,风俗各异,有的地方偏爱包出来的汤圆,有些则钟爱滚出来的元宵。

按照福州的传统,元宵节一定吃的是肉馅的汤圆。

每当有外地的朋友知道这件事,无不惊讶万分:

“连吃饺子都要蘸番茄酱的福州人,汤圆居然是咸味的?真是难以想象!”

粽子有甜咸之分,汤圆又未尝不可?肉馅香而不腻、外皮软糯适中,一碗下肚就能带来极强的饱腹感。

不过,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吃多了,难免会觉得难以消化。

这时正适合煮上一壶老白茶,特别是2018春寿眉饼《春日迟》。

趁热喝一口茶汤,汤水中蕴含着清新花香与迟缓药香,只觉清澈空灵,瞬间驱散了所有不适。

待温度稍降,茶汤变得更稠更滑了,如凝冻般带来温和柔软的包裹感。

纷繁的花香融入水中,滋味十足,咽下后伴着回甘,是无尽芬芳在唇齿间荡漾。

饭后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着屋外的烟花。

消食解腻的同时又能将当下美好一刻,化作嗅觉、味觉的记忆,深深镌刻在脑海中。

《3》

喝焙火到位的岩茶,富有层次感。

说到烟花,茶界中的武夷岩茶也有发言权。

烟花和茶,完全不相关的两类物品怎么会产生关系?

其中的滋味体验,品鉴过的人自然能找到一丝共鸣。

最近喝的那款慧苑高丛水仙,茶汤中层层递进的劲道感,正如烟花般绚烂多彩。

用110毫升的标准盖碗冲泡,温杯烫壶结束后,拆开泡袋,倾入所有干茶。

以沸水冲泡后迅速出汤,与热气一起扑面而来的,不是常见的木质香或兰花香,而是浓郁的焦糖香。

在这些年喝过的水仙里,这样的表现算得上极为稀有。

由此可见焙火工艺的传统精湛,与知名坑涧带来的深厚底蕴。

初见的小小惊奇,在真正品尝茶汤时,又被进一步放大了无数倍。

细啜一口茶汤,汤水中的滋味感越过了醇厚的口感,直击味觉细胞的终端。

就像是烟花绽放之前,持续升起的轰鸣声好似要划破夜空,预示着美的完全展现——

花香、药香、陈香、木质香、焦糖香,在汤水中浮浮沉沉,弥漫于口腔的每一处区域,点燃了无尽的春意盎然。

每一次品尝,只觉香氛丰富到了极致,滋味迷人而曼妙,为心灵带来几分温暖与安定。

《4》

温和鲜甜的红茶,为节日划上圆满句号。

元宵节不仅仅以美食满足味蕾,在视觉享受上,除了烟花的亮点,还有花灯的雅致。

道路两旁彩灯璀璨,遵循传统的人家,自大年三十起便挂上了红灯笼。

饭后,一家人漫步街头,到处都是浓浓的烟火气,长街上的花灯宛如游龙,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逛至尽头,灯谜也猜过之后回家,恍然间发现,衣襟上还沾着糖炒栗子的那份焦香。

老一辈总念叨着,“年过十五才算完”,过完这一场热闹的夜晚,便宣告着新年的正式结束。

该上学的,是时候收收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而已经工作的人们,早在春节假期结束时就回到了生活正轨,元宵的结束,更提醒人们拂去心头的喧嚣。

这段时间晚上温度都不高,寒风仿佛能穿透厚重的衣裳,回到家后极有必要喝杯茶暖暖身。

红茶性质温和,茶多酚、咖啡碱等刺激性物质含量低,晚上喝不仅暖身暖胃,也不易引起失眠。

同样是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投入5克桐木老丛红茶,以沸水冲泡快速出汤。

公道杯中的汤水色泽橙黄,如玛瑙琥珀般晶莹剔透,心中升起对老茶资历深厚的敬畏。

鲜花香与鲜果香交织跳跃着,入口清爽而鲜甜;清雅含蓄的木质香,是老茶树的“老味”,更是悠久岁月的见证。

茶汤柔润饱满,如一盏稠到极致的蜂蜜水,顺着咽喉滑下后快速升起回甘,满口皆是花香,随着呼吸而流转。

饮尽这一杯温润的红茶,也为年节划上了句号:圆满,也余韵悠长。

《5》

收拾茶桌的时候,茶壶摸着还有些温热,公道杯底部沉淀着些许碎渣。

透过品茗杯里剩余的茶水,还能瞧见杯底工笔描绘的缠枝纹样。

这些零零碎碎的痕迹拼凑在一起,倒比朋友圈里费尽心思凑齐的九宫格,更有一丝温情的年味。

现在的人总说年味变淡,事实上,缺的无非是完整相聚的热闹氛围。

饮罢杯中的茶汤,来年此刻再相见的念想,不知不觉间也就续上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