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拼白茶,白茶拼普洱,新茶拼老茶,茶这么拼更好喝吗?

小陈茶事 2025-04-26 12:25:0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走进任意一家咖啡店,菜单上“拼配”二字显眼又常见。

几乎所有连锁咖啡品牌的主推产品,用的都是拼配豆。

这些拼配豆,并非由边角料随意拼凑,反而经过了精细的调配。

咖啡师们将来自不同产区的、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创造出层次更丰富、口感更平衡、更能被大众所接受的风味。

这种拼配技术,已经成为了咖啡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茶的世界,“拼配”,充满了争议。

传统意义上茶叶的拼配,是一种合理的加工方式。

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大红袍的拼配。

由于母树大红袍已经被保护起来,停止采摘,为了继续生产出大红袍的滋味,武夷人开始探索,希望从复杂的岩茶品种中,拼配出最接近大红袍的风味。

结果很显然,他们做到了。

大红袍的香气再次流通在市场,这就是茶叶拼配最初的意义。

《2》

与传统的拼配工艺不同,如今在茶友中流行的拼配,是将六大茶类混在一起喝。

比如,拿红茶拼白茶,拿白茶拼普洱,拿熟普拼老白茶等等。

拼出来的茶明明是个四不像,却还要被某些人吹嘘成“相互融合”、“创新”。

拼配,在成功的案例中,重点在“配”。

最典型的例子,除了前面提到的大红袍,还有茉莉绿茶。

茉莉清雅的花香和绿茶的鲜爽搭配在一起,清新甜美,滋味的确丰富不少。

这样的混搭,并不是单纯地将绿茶和茉莉花混在了一起,而是用上了“窨”的工艺。

先把绿茶加热,再掺入新鲜的茉莉花,让热气将茉莉花的香气激发出来,再被绿茶吸收。

冲泡时,那些被绿茶吸收的茉莉香气便会缓缓释放在茶汤中,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但诸如此类精心研制出的拼配,终究还是少数。

大部分混搭的茶叶,冲泡出来的滋味都会大打折扣,因为它们的拼配,重点在“拼”。

没有经过研究,随意地、想当然地将两种根本不搭边的茶叶硬凑在一起。

白茶鲜爽,红茶甜润,黑茶浓厚,这些茶叶拼配在一起,泡出来的茶汤究竟是苦是甜?是醇厚还是清爽?

其实最有可能的,是不苦不甜,难辨滋味。

那是不用喝,都能想象到的杂乱口感。

对于品质好的茶而言,随意混搭,只会削弱其本身的香气。

花香清雅馥郁的白牡丹,若是搭上陈香浓厚的熟普,那层次丰富的花香,必定要被掩盖。

一开始提出混搭茶叶的人,初衷也许是好的,大概是想看看不同茶类之间是否存在化学反应。

但这种想法从被提出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已经变了味。

一些不良茶商从中嗅到了商机,便带着自家的劣质茶大摇大摆地入场。

既然茶叶拼配,能相互影响香气滋味,那若是在拼配茶中掺一些劣质茶,大多数人也喝不出来,即便察觉到不对劲,也会认为是拼配的锅。

为了让自家的劣质茶有出路,这些不良商家自然要在暗处推波助澜,鼓动更多人去喝拼配茶。

因此,六大茶类拼配混搭的喝法,并不值得推崇。

《3》

既然不同茶类不能拼,那同一种茶的不同品类能拼吗?

这种问题,村姑陈见多了。

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白毫银针喝起来好淡,能喝老白茶拼在一起喝吗?”

这样的问题,有时让村姑陈也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喝不出新银针的滋味,那用老白茶拼着喝,和单喝老白茶有何区别?

浓非厚,淡非薄。

白毫银针淡,并不代表它的茶汤无味,也不代表它的内质单薄。

白毫银针的原料,采自茶树肥壮的芽头,表面披满细密的银白色茶毫,只要品质正常,滋味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淡。

新茶时期的银针,毫香显著,花香、竹叶香清新灵动,由于白毫丰富,茶氨酸含量高,茶汤入口是十足的鲜爽清甜。

很多人觉得白毫银针淡,是喝不懂白毫银针的“鲜”。

这种鲜味,类似海鲜、菌菇的鲜,只可意会,如果没有喝过,会觉得抽象。

刚开始喝,也可能喝不习惯。

真正喝懂白毫银针的滋味,需要一个过程,浅尝辄止,对银针妄下定论,并不妥。

将新银针和老白茶拼配在一起,更是暴殄天物。

滋味鲜香醇爽的白毫银针,和醇厚稠滑的老白茶,虽然都是白茶,但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二者拼配在一起,无法相融,滋味和香气不上不下,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必定是一加一小于二。

既生瑜,何生亮。

更何况,好的老白茶难得,若用来和白毫银针拼配的是做旧老白茶,那好好的白毫银针也要被污染,变得平平无奇,甚至更糟。

最能体现茶叶特色的喝茶方式,就是清饮。

一切拼配,都是画蛇添足。

《4》

无论喝哪一种茶,只要是好茶,就不提倡和其他茶混着喝。

好茶混着喝,不仅会影响茶汤的原汁原味,还很有可能会拉低茶叶的品质。

同理,煮茶加料,也是多此一举。

煮红茶时加牛奶桂圆,煮白茶时加陈皮冰糖,煮熟普的时候加雪梨橙子......

这五花八门的喝法,让人扶额苦笑。

这些食材释放出来的味道,同样会掩盖茶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让好茶本身浓郁的茶香和层次丰富的口感变得杂乱,索然无味。

好茶的滋味,无需拼配和其他辅料来锦上添花,只有劣质茶,才需要其他味道来给它打掩护。

用各种辅料来掩盖茶的本味,对于真正的好茶来说,并不公平。

如果用其他味道来掩盖,就能让劣质茶蒙混过关,那制茶师精心制茶的意义何在?老茶客们品茶、鉴茶的意义又何在?

对拼配茶抱有好奇心实属正常,但盲目购入,容易掉进不良商家的陷阱。

若真想尝尝拼配茶,自己买了各种好茶来拼,万一最后拼出来的不及纯茶好喝,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更何况,制茶喝茶的人千千万,如果真有什么完美搭配,早就像茉莉绿茶一样广泛流通在市场了。

所以,收起对拼配茶那无用的好奇心吧!喝茶,还是要回归本源,单纯地喝一款好茶。

《5》

红茶拼白茶、新茶拼老茶,这些看似创新的方式,实则并不能像大红袍、像茉莉绿茶一样,给人带来好的享受。

就像用大提琴演奏小提琴的乐谱、用小提琴演奏大提琴的乐谱,得到的不是和谐的交响乐,而是一团混乱的噪音。

每款茶都有自己的香气、滋味和韵味,强行拼配往往不是相得益彰,而是相互干扰。

那些最令人魂牵梦绕的茶汤,往往来自一款单一而纯粹的茶。

不同茶叶各有其风骨个性,与其在万花丛中走马观花,不如按捺下浮躁的心,认认真真地去欣赏茶叶的本真之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