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块一斤的“福鼎白毫银针”,真的是福鼎的吗?村姑陈算给你听

小陈茶事 2025-04-22 23:10:4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想起前两天在后台留言的一位茶友。

他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地直言,你们家百分之八十都是利润。

我回复他说,你错了,亲,全部都是利润,没有一分钱的成本。

有时候不懂你的人,根本没必要去解释。而懂你的人,也不必解释。

这些年来,村姑陈的文章和视频里,拍下的那么多羊粪的照片,拍下那么多认真种茶、认真采茶、认真做茶的图片,估计这位茶友都没看到,或者选择性看不到。

认真,是很贵的;认真,是有昂贵的成本的。

但,在他的逻辑里,认真是不值钱的。买茶是只看价格的。

比他的心理价位贵的,都是高利润。

只有低于他的心理价位的,才是良心价。

所以其实我想做一次他的生意,按他的心理价位,卖一次货给他。

他要600的银针,他要500的银针,我们都可以专门帮他去淘一斤。

在那些当下已经上市的“银针”里,四川的针,云南的针,贵州的针,浙江的针,河南的针,福安的针,枯荣的针........都有600一斤的货。

品相差一点的,300就能买到。

这位茶友如果不要求品质,只需要价格适配,那么,这些超级便宜的“银针”真的非常适合他的“需求”。

价格又便宜,又是所谓的“白毫银针”,买到真是非常地快乐呀。睡着了都会笑醒,捡到如此大一个便宜。

到时候,他估计就不再会认为我们利润高了,反而会大大赞赏我们性价比超高,褒奖我们是个实在人。

看吧,卖真茶人家骂你是奸商,卖假茶却能收获大票的赞美。

这世界真是魔幻透了。

《2》

我为什么知道500-600块一斤的福鼎白毫银针是假货呢?

算一下成本就知道了。

这世上,也只有村姑陈这种金牛座,会老老实实地面对几千万的茶友,来明明白白地算成本了。

在别人那里,下面这些话,是根本听不到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一斤白毫银针的成本都有哪些。

第一个肯定是茶青的成本。

按采茶工一天300块的工资来计算,2025春茶季头期那三四天,太姥山天气寒冷,茶树凝而不发,采茶工一天只能采几两白毫银针茶青,连一斤都采不到。

且按一斤计算,那茶青的成本就是一斤300元(忽略掉采茶工包吃包住一天的费用)。

按白毫银针4.5-5斤茶青做一斤来算,一斤白毫银针的茶青价就是1500左右。

做好之后,还要捡剔,一斤至少要捡剔半天,工钱是150元(不计工人吃住费用)。

捡剔之后,一斤估计会少掉半两、一两的重量,变成九两多。

第二个是烘干的成本。

炭烘。

炭烘这项技术,当下在福鼎,能熟练掌握的人,往多了数,不会超过20个。

工资大约在两万到三万一个月左右——如果能请得到的话——基本上都是各家厂子的老板和儿子掌握这门技术,人家也看不上这几万块钱....

其实这个工钱是超级便宜的,武夷山胡歌家的焙茶师,年薪七八万呢。数一下,岩茶焙火季才几个月....

当下的福鼎,一个厂子里有五到八个炭烘炉,算是极为有规模,极有实力的了。

嗯,没有往老S脸上贴金。

毕竟,一个成熟有经验的炭烘师傅,一下子也只能照管得了七八个炭烘炉,多了,就看不过来了。

并且炭烘师傅还要包吃包住,吃好喝好....这个伙食费,海鲜的钱,就不是普通人家的数目了。

当然,还有炭的钱——买木材的钱,炭烘师傅还只是指导,还要配一到两个小工帮忙端茶,抬茶,翻茶.

这两个小工,包吃包住,工资一个月六七千块总是要给的。

另外还有购买木材的成本。

统共算下来,炭烘白毫银针一斤的成本,能达到120块钱左右。

第三个是人工成本。

茶青采好了,需要一个工人运下山,运到厂里。

茶青到厂之后,要有人接青,马上组织摊晾,至少要五六个人以上,协同作战,才能在短时间之内,把茶青都摊晾完毕,达到“及时摊晾,薄摊薄晾”的好工艺标准。

而这些茶青还需要在白天拿出来萎凋,傍晚收起来放阳光房继续萎凋,这都是工人们在不停周而复始的工作。

另外还要有一个人,有经验的,带山采茶,在山上监督着采茶阿姨们采摘,时不时看一眼,采长了不行,采短了不行,都要及时调整。

这里至少八九个工人的工资。

包吃包住按一个人六到七千块钱一个月计算。

茶青的人工成本,一斤在70块左右。

第四个是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的建造成本,每年的维护成本,每年的电费,抽湿机和空调的维修和折旧,请人看守仓库的成本。

第五个是运输成本。

第六个是包装成本,五层出口级的厚纸箱,里外两个。外加铝袋塑料袋。

第七个是老S的工资,他忙里忙外,做牛做马一年,总要给他一份能吃饱饭,能还上银行贷款利息,能养家糊口的工资吧....

上面林林总总算下来,一斤太姥山白毫银针卖个两千多,贵么?

《3》

看到这里,估计有茶友疑惑,既然这样,那600块一斤的“福鼎白毫银针”是怎么来的?

降低成本来的。

茶树枝叶直接剪下来,运回厂里,由人工摘下芽头,堆地上晾一晾,大约到20%左右的含水量,就算做成了。

连烘干都不必,省了多少成本?

尤其,外省的人工成本极低,乡下的老弱妇很多,一个月两千块就能请到一大票人愿意鞍前马后。

这种“针”的成本顶天200块。

运到各家网上卖茶的掌柜店里,转手卖六百,简直是暴利好么?

利润比村姑陈还要高好么?

所以,凭什么说我们家利润高。

越是便宜的茶,才越发具有隐藏的巨大利润空间好么?

他们没品牌,没有偶象包袱,不怕退货,不怕品质差砸了自己的牌子,今天直播卖白毫银针,明天就可以直播卖普洱,后天干脆卖芒果橙子葡萄,大后天卖奶粉和婴幼儿用品...

这种商业模式,又轻,又能大赚一笔,还没压力,没负担,更不用负责,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赚钱卖什么,船小好掉头,多爽。

那些你们知道的某某直播间,某某茶叶空间,某某老师,都是这么运作的。

他们内部有个自称,叫做,韭菜收割机。

列位看官对照一下自己,看看,你是那颗韭菜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