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好闻的味道,总能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
用电饭煲煮红烧肉,切好大块的新鲜猪肉,依次往锅中放入生抽、料酒、八角、香叶、花椒等调味料,最重要的是,加上一大把黄冰糖。
所有食材准备好,一股脑地倒入锅中,开启煮饭模式,就可以做个甩手掌柜,静候美味出锅了。
等待的时候,锅里不断传出的香气,最是勾人。
八角的辛香、冰糖的蜜意、恰到好处的肉香,随着咕嘟咕嘟的蒸汽填满整个厨房,幸福感也随之填满内心。
人类对气味的记忆总是格外深刻绵长。
初中校门外的一大丛栀子花,即便被雨水润透了花瓣,香气也丝毫不减。
此后在外,每每闻到熟悉的栀子味,那雨水打在白色花盏上的画面便会在脑海浮现,闻着熟悉的香气,仿佛又回到稚嫩的从前。
美好的气味时不时便能唤醒内心深处的珍贵回忆,同理,难闻的味道也常如晴天霹雳般令人不悦。
对于村姑陈来说,只要闻到一种酸臭味,就能立马回想起曾经路过某个做旧茶厂房的场景。
那是一个阴雨天,厂房门口的空地一片漆黑,大片大片已经变色的茶青,像黑色的海浪,被放在阳光下暴晒。
那可怖的臭气裹挟着酸味直冲天灵盖,此生难忘。
做旧老白茶的怪味、臭味与真正优质的老白茶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是在老白茶身上闻到下面所说的3种臭味,茶友们还是多留个心眼为妙。
《2》
一、酸梅味。
作为微发酵茶,白茶不会出现任何酸味。
食物中的酸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食物本身自带的果酸,比如柠檬、百香果这类酸味水果;
二是在特定条件下发酵产生的酸味,比如酸奶和醋。
要想通过发酵产生酸味,温度和湿度缺一不可。
很明显,发酵程度轻的白茶,这两个条件都无法满足。
茶叶是典型的碱性物质,其内含物质中的果酸微乎其微,根本不足以释放出能被人类感知到的酸味。
其次,白茶的主要制作工艺是萎凋和干燥,这两道工序都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将茶叶内的水分排出,成品茶的含水量按照国标要求,必须低于8.5%。
只有加工过程中的工艺不当,才会导致茶叶的含水量过高,形成发酵环境,使茶叶产生酸味。
而做旧茶的工艺,恰好可以满足过度发酵所需的环境。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渥堆。
采下来的茶青鲜叶,没有被及时摊晾,而是如小山般厚厚地堆积在一处。
茶叶堆的密度大,空隙很小,细胞呼吸之间温度逐渐累积升高,水分难以有效排出,适合发酵的高温高湿的环境就此生成。
在此种环境下过度发酵的茶叶,不仅要生出酸味,内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营养物质大量流失,毫无饮用价值。
代表着做旧的酸味,在茶叶市场上,经常被茶贩子包装成“梅子香”,声称梅子香是老白茶经历多年陈化,才能转化出的珍贵香气。
可实际上,这样的酸梅味最能证明茶叶的劣质。
有酸味的茶,不是做旧了,就是存坏了。
《3》
二、沤味。
沤味,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复杂的味道。
但只要闻到,立马就能意会。
这种味道通常会出现在做旧老白茶冲泡后。经过沸水的激发,茶叶间藏匿的各种不好的味道,全部都会卸下伪装,现出原形。
它像是植物腐烂的气息,尤其像是夏季高温时,菜市场门口潮湿的地上,堆满烂菜叶的味道。
或者说是已经枯萎了,却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烂花梗的味道。
沤味一旦出现,若是用盖碗泡茶,那盖上、杯壁上,都要被这怪味霸占,难闻得让人想丢了这只盖碗。
白茶出现沤味,毫无疑问,这款茶的制茶工艺相当糟糕,明显影响到了茶叶品质。
而沤味的产生,同样归功于渥堆。
从前面的描述不难看出,植物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就很容易产生沤味。
茶也是植物,而渥堆创造出的环境,刚好符合沤味产生的条件。
鲜叶被采下后,没有及时薄摊薄晾,反而厚厚地堆叠在一块,根本不透气。
茶青鲜叶内部的水分,在高温下被蒸发出来,却又散不出去,只能留在茶堆内部。
如此恶性循环,负面发酵就产生了,沤味随之出现。
这样的怪味茶,包装得再精美,价格再低,也是难以下咽。
《4》
三、烟味。
烟味如果出现在其他茶类中,大概率是正常的制茶工艺所致。
比如红茶中的正山小种,传统的加工方式就是用当地的马尾松,烟熏小种红茶,让其产生独特的松烟香。
但白茶的工艺不炒不揉不杀青,按理来说并不会出现烟味。
归根结底,还是茶叶的品质出了问题。
做旧老白茶中出现的烟味,并非各位想象中温和的柴火香,而是焚烧潮湿的植物时,散发出的沉闷呛人的味道。
做旧茶的烟味并不似焚烧草木时那么浓重,要稍淡一些,但即便稍加稀释,在冲泡,甚至喝到口中时,体现出来也十分令人不适。
烟味的出现,和茶叶的含水量过高有关。
白茶两道工序中的其中一道——烘干,相当考验制茶师的技术。
只有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制茶师,才能保证在烘干时将茶叶完全烘透,既不会过火,把茶叶烘焦,也不会烘不透,让多余的水分留在芽叶内。
要请这样的制茶大师,成本不低。
茶贩子们生产做旧茶,就是看上了它相当可观的利润,若要花高价请制茶师,不就相当于在他们身上割肉吗?
如此一来,只能请普通制茶师来烘干茶叶。
为了保证茶叶的外表不会太糟糕,烘茶时,必然不能将茶叶烘透,因此便只能做做样子,让水分继续留在茶叶内了。
含水量过高的茶叶,在后期的仓储过程中,自身多余的水分会持续不断地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烟味。
老白茶中的烟味,和过量的水分有脱不开的关系,茶友们在日常存茶时,也要保持茶叶干燥,防止生出烟味。
当然,对于做旧的劣质茶,即便仓储再用心,也回天乏术。
《5》
自然陈化的老白茶,一定是香气悠扬持久,层次丰富且分明的。
不同的品类,也能陈化出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老银针的稻谷香、老牡丹的药香、老寿眉的枣香等等。
存放得当、品质优秀的老白茶,芬芳经久不散,反而越陈越香,韵味绵长。
只有粗制滥造,毫无品质可言的做旧老白茶,才会生出各种令人不适的酸味、沤味、烟味等。
一款茶闻起来让人感觉不舒服、不好闻,不论是什么味道,这茶的品质都值得推敲。
做旧茶原料劣质,做工粗糙,不论从品饮体验,还是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都最好远离。
别让这些不好的气味,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挥之不去的痕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