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大多自带滤镜,喜欢看书是聪明,喜欢玩电子产品是聪明,贪玩是聪明,甚至不爱写作业也是聪明不努力,自私爱讨小便宜更是聪明,在很多家长眼中,对于自己的孩子,只要不是极为明显的思维能力不足,都可以找出印证聪明的论据。
然后这种他们认为的聪明,又没有对应的成绩体现,那就只能证明一点,孩子不够努力,即使可能各种培训班走起,但在这些家长眼中,永远有没有利用好的时间,自己的孩子在成绩上的差距,只是因为孩子不够努力。
他们不承认没有补课的学霸存在,所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比的谁更具有投入度 。优秀的孩子只是听话,会读书,细致,听话,但唯独没有聪明的评价。如果自己是男孩,往往更能建立莫须有的性别优势。
但这种认知,除了获得自我情绪的满足,对于孩子提升并没有太高的帮助,两种明显的影响,一是维持对孩子的高期望值,远远超过孩子能力所达到极限,在思维能力受限情况下,单纯的提升投入度,并不会持续提升,超过临界点反而越努力越差,孩子很难在学习中获得正反馈。
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就是孩子干脆不努力,用以维持这种自己很聪明,只是不努力的评价,而一旦开始努力,成绩仍然很不好,就会展现出思维能力不足,有其父母就会有其孩子,父母过于关注面子,孩子也同样如此。
能够认知孩子的能力差距,并能够因人而异的制定合理的期望值与努力目标,不一味的一边捧杀,一边加压,承认孩子是一个普通人,让孩子只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