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好大夫之后,蚂蚁集团医疗AI又有新动向

永思看商业 2025-03-25 05:56:53

2025年,各行各业想要登上大模型这趟跨时代快车的心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在医疗领域,大健康企业、医疗机构、主管部门等主要参与方争相接入DeepSeek,或升级已有大模型、推出新的垂类大模型。

数据规模大、增速快,但应用率低,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开发应用前景广阔。不过,集中部署DeepSeek只是大模型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个关键节点,AI+医疗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反复探索与迭代才是常态。

蚂蚁集团正是持续加码医疗AI的重要一员。2023年以来,蚂蚁集团在医疗AI方面的动作频繁:与浙江卫健委合作首创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推出医疗大模型,发布“AI健康管家”,收购好大夫在线、共创AI医生助手……

2025年3月21日,蚂蚁集团医疗AI再次迈进一大步:升级发布面向机构、医生和用户的AI产品体系;至此,借助大模型机遇,正式形成“三端一体”的医疗AI战略布局。

蚂蚁集团“三端一体”的医疗AI战略布局

大模型时代,医疗领域没人愿意缺席

2025年以来,DeepSeek引发了各行各业对大模型的广泛关注。大模型对AI发展的意义深远,它降低了开发门槛,可加速AI在各个产业领域的落地。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就医疗领域而言,2016-2017年开始,AI在国内掀起了第一轮热潮,到目前为止已取得大量实质性成果,包括AI辅助诊断三类医疗器械等产品。

2024-2025年以来,大模型开启了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一轮变革热潮。尤其是随着DeepSeek火爆,各大行业参与方接入大模型的积极性空前。

据公开报道,全国已有超过100家医院宣布完成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不同程度地与院内业务系统融合,将大模型应用于诊疗、管理、服务等流程中。多地卫健或医保部门推进DeepSeek部署,在整合区域健康信息或医保业务信息的基础上,为当地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民生服务。

大健康企业则结合自身业务领域,将DeepSeek融入业务流程,提升研发、管理或服务效率。与此同时,在行业内已有众多医疗大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于医疗各细分领域的垂类大模型不断涌现,包括生物医药推理大模型、中医大模型、医疗装备知识产权大模型等。

甚至在医护人员之间,也流传着诸如《DeepSeek实操指南》的攻略。毫不夸张地说,医疗行业已经进入一个言必称大模型的时代。

蚂蚁的“三端一体”,“搅动”行业朋友圈

接入DeepSeek或其他大模型不是目的,更关键的还是要符合医疗行业实际应用需求。

以医院场景为例,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需要高性能硬件支持,对数据安全风险管理要求高,与院内系统集成与流程适配也非常复杂。因此,医疗机构需要更高效、便捷和安全的部署方式。

3月21日,蚂蚁集团联合行业伙伴发布了“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全栈式解决方案,医疗机构仅需一键接入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设备,即可完成国产算力、医疗大模型、AI训推一体的私有化部署,并选配相应的上层智能体应用。

蚂蚁医疗大模型全栈解决方案

事实上,大模型一体机已成为在医疗机构快速部署的解决方案之一,大模型风口催生了不少制造大模型一体机的企业。

相比作为技术厂商被调用,蚂蚁则更愿意进入行业深水区。在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时,蚂蚁集团充分整合了生态伙伴之力,集各方所长,以推动大模型及其他AI技术的切实落地。从当天披露的信息来看,蚂蚁医疗AI的“朋友圈”既包含了卫宁健康、东软等医院信息化厂商,也有智慧医疗、医保系统和AI诊疗厂商,几乎全面覆盖了医院数字化相关领域。

在业内,蚂蚁集团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已建立起机构、医生、用户“三端一体”的医疗AI布局。就在3月21日,蚂蚁集团还升级发布了面向医生和用户的AI产品体系。

面向医生,蚂蚁依托好大夫在线升级了AI医生助手系列工具,在已有AI病历助手、AI科普助手的同时,新增AI科研助手,更全面地支持29万注册医生的医、教、研工作。

面向用户,2024年9月上线的“AI健康管家”新增支持DeepSeek的深度思考模式、自研智能思考模式,匹配用户不同对话需求;新增健康自测、体检报告解读等功能。

“AI健康管家”新增思考模式和健康自测功能

借助“三端一体”布局,蚂蚁可直接为相关参与方提供AI产品或解决方案,更建立起连接机构、医生、用户、支付方、服务方的医疗AI生态。

例如,“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联合了百余家行业伙伴,高效打通算力、模型、平台应用层。与华为、阿里云的合作,使得该解决方案具有集成国产算力、三模驱动、训推一体的特点;与医学诊断、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AI影像等近百家伙伴达成共建,使得医院可在不影响现有软件体系、工作习惯的情况下,按需部署相关应用。

又如,“AI健康管家”向医疗及泛健康行业开放了智能体协作,目前已有全国60多位名医AI智能体,以及多个医疗健康机构、专科、卫健、医保智能体入驻,共同为用户提供上百种服务。

医疗AI持久战,没有捷径

医疗是一个慢行业,AI作用于各类复杂的医疗场景,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炙手可热的大模型,才刚迈出第一步;大模型在真实医疗场景实现灵活应用,注定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以问答为例,大模型还存在对上下文理解不足、回答冗余、幻觉问题等现象。试想一下,用户提问后,大模型或给出一堆主次不分的“正确的废话”,或给出一串表面逻辑清晰实则基本信息有误的回答,用户该何去何从?

医疗大模型及应用,需在技术能力与场景创新的螺旋式上升中逐步完善。蚂蚁早已意识到这一点,2023年以来,密集迭代AI产品、尝试融入不同场景。

2023年以来蚂蚁集团布局医疗AI的重要节点,资料来源:公开报道

技术方面,蚂蚁从通用的百灵大模型到专业的医疗大模型,医学专业能力持续加强。

此前,支付宝应用蚂蚁百灵大模型能力,面向医疗机构、医生开放了“AI就医助理”“生成式电子病历”等解决方案,在医疗知识专业性、安全可控性、客户端轻量化等方面积累起技术能力。

2024年,蚂蚁医疗大模型发布。近期,在MedBench评测平台上,蚂蚁医疗大模型因医学知识问答、医学语言生成、复杂医学推理表现突出,位居几大单项榜单第一;按榜单的综合得分,蚂蚁医疗大模型也长期位列第一。蚂蚁近期还完成了基于强化学习的新一代医疗推理模型研发,AI引擎升级后,该模型不仅可具备“医学思维”推理能力,还能完成图、文、音视频等多模态交互。

应用场景方面,蚂蚁一直在优先解决服务传统医疗产业端,以B端为切入点推进大模型的落地。

2023年,浙江卫健委与蚂蚁集团合作首创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安诊儿”也是前述“AI就医助理”解决方案全国范围内的率先应用。在“安诊儿”的帮助下,这样的“丝滑”就诊场景浮现:一位患者因眼睛不适前往医院,在手机上用语音向AI陪诊师询问流程,AI陪诊师不但给出了详尽的就诊建议,还在此后的候诊、检查等环节进行主动提示,大大改善了就医体验。

截至目前,“安诊儿”已覆盖超1000家公立医院、服务超3000万人次。以此为基础,蚂蚁沉淀出一套可复用的AI解决方案,助力全国医疗机构拥有像“安诊儿”这样的应用。

“医疗领域的每个项目,哪怕再小,都非常耗时费力。没有2到3年时间,很难出惊艳的产品。”蚂蚁集团副总裁、支付宝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曾这样感慨,这也道出了医疗科技从业者的心声。

从“互联网+”到“AI+”,在新交互时代,医疗服务也将迎来新路径,一切还刚刚开始,而蚂蚁仍在路上。

0 阅读:0

永思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