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了买台车本算是一件喜事儿,可是我听过、见过、身边也发生过很多由喜转悲的案例:买回来没机会开、没开多久就各种修、买的起养不起、买辆大车长期只坐一两个人、买辆小车经常装不下行李和乘客……
要想不出现这些情况,如何才能选择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车呢?需要很懂车么?不需要!小编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选车买车的心态问题。心态对了,做出的选择就很成熟,自然就不会后悔了。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在选车时需调节心态,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去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理性部分
首先,你先得抛下一切情怀、特殊偏好等非理性因素(如不买日本车、想买SUV等),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
1、有多少钱买车?
简单点讲,这是个预算问题。无论你打算一次付清还是分期贷款,你都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算好自己的购买力,从而将目标锁定在这个价位上的车型。
2、每个月/每年有多少钱来养车?
俗话说“买车容易养车难”,主要指的就是养车用车的费用。保养、更换耗材、加油、洗车、停车费、养路费、保险等各种花费,不出一两年就够再买一台车了。所以,我们在选车的时候要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一款养得起的车。
这里我们需要从油耗、保养费用、品牌/车型故障率、车型对应的上缴费用和保险费用来权衡考量。
油耗可参考网友实测平均油耗(前提是样本数量够大)。进口车的保养成本往往明显高于同级合资车。故障率(可靠性)数据在国内并非公开数据,因此这方面并不好了解,但是我们可以先PASS掉一些已经爆出来质量问题的车型甚至品牌。
最后关于车型,茶哥重点说一下。又便宜又大的车看似划算,但是如你用不到这么大的空间,多出的养车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数目。所以不要因贪便宜而选择更大车。
3、算完这笔账后扪心自问你买车是为了什么?
以前小编给别人提选车意见时往往把购车用途这一项放在最前面,但是后来小编发现其实很多人的购车目的并非那么明确,或者是说并非那么理智。所以现在小编把这一项放在你明确自己的购买力后再去思考的问题。
算完了上面这笔账,会对车型价位甚至品牌有所定位,准备选择具体车型了。在这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购车目的,是否真的值得买台车。举个例子:如果你前面算好可以买得起一台10万内的小车,平均每个月在它身上能花费3000元,每天开着它上下班代步;但是你所在的城市交通拥堵,或许坐地铁更快也更省力,你真的还愿意一口气付10万加上一年3.6万的用车养车费用么?
如果还是决定要买,那么选车型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SUV、轿车、旅行车、跨界车、MPV等一系列车型各有优劣,配置上、性能上、动力上、养护成本上、空间上都有差异,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权衡。
这里小编要重点提醒的是:千万别以为配置丰富就觉得划算,真正值钱的都是看不到的!比如某些国产品牌长期走低价高配路线,如果拿给质量靠谱的合资厂做,茶哥保守估计都得贵个将近10万……细思恐极啊!再说了,很多科技配置、舒适配置自己用起来自己真的觉得方便么?经常都会用到么?
感性部分
通过上面的理性选择出来的车型,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在自己完全满意前下决心购买。前面说到先要撇开情怀、特殊偏好等非理性因素,现在把它们捡回来,看看和理性选出来的车型是否违心。有人就是愿意花钱买脸面,这也无可厚非;也有人就是打死不买日本车,哪怕最后买回来的国产车里用的都是日本的零部件。
俗话说“千金难买我喜欢”,有时“顺心”的价值超过一切物质上的利益。如果你理性认知了利弊依然选择顺从自己的情怀,那么茶哥祝福你。但小编建议,为了自己荷包里的“毛爷爷”,还是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不要图一时爽快,过后又一直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