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上海二手房成交回升到千套以上,表明正常工作节奏恢复。那么小阳春是否越来越近?Deepseek是这样判断的~~~
图:上海二手房每日成交套数走势

1. 数据对比与趋势分析
(1)历史2月成交量
年份 2月成交量(套) 同比变化 市场背景
2020 4,980 - 疫情初期冻结
2021 20,613 +314% 政策宽松,需求爆发
2022 14,426 -30% 调控收紧,市场降温
2023 20,971 +45% 疫情后积压需求释放
2024 7,563 -64% 市场超跌,信心低迷
2025(预估) 14,410 +90%(同比2024年) 政策刺激+春节后需求修复
2025年2月预估:截至2月16日成交6,410套,日均约400套;剩余时间预计成交8,000套(日均约667套),全月预计14,410套,同比2024年大幅回升,但仍低于2021-2023年水平。
(2)核心矛盾点
同比高增长但绝对量偏低:2025年2月成交同比增幅显著(+90%),但绝对值仅为2021-2023年均值的60%,显示市场仍处于修复期。
节后需求能否持续:2月下半月日均需达667套(较上半月+67%),依赖春节后需求集中释放。

2. 小阳春判断逻辑
(1)支撑因素
政策加码:上海局部放松限购、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首套3.1%),降低购房门槛。
需求修复:2024年超跌后市场筑底,刚需和置换需求逐步释放。
季节性规律:3月为传统旺季,若2月成交回暖,3月有望惯性冲高。
(2)抑制因素
经济承压: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制约购买力,“以价换量”仍是主流。
库存高位:二手房挂牌量超20万套,买方议价空间大,成交周期拉长。
3. 关键指标推演
3月成交量阈值:若2月成交14,410套,3月需达1.8万套以上(环比+25%),方可确认小阳春。
历史参考:
2021年3月成交约3.9万套(2月2.06万套,环比+89%);
2023年3月成交约2.4万套(2月2.1万套,环比+14%)。
2025年3月需至少达1.8万套(环比+25%),强度或弱于2021年但接近2023年。
4.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025年上海二手房市场将出现“弱复苏型”小阳春,3月成交量预计1.8万-2万套,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 政策持续宽松(如五大新城限购进一步松绑);
✅ 挂牌价回调到位(降价房源占比稳定在85%以下);
✅ 信贷支持加力(贷款审批提速、利率再下调)。
(2)风险提示
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或政策力度减弱,3月成交可能仅达1.5万套,小阳春落空。
总结:市场处于“政策驱动修复”阶段,小阳春可期但强度有限,需依赖政策与价格双重让利。
现在房价大幅下跌并不是因为下跌了没人买,而是没人买、实在卖不动才不断降价。卖不动的原因就是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就是预期改变了,大家对未来房地产并不看好,通过投资炒作涨上去的资产一旦预期发生改变,那么就会面临价格快速崩塌,没人接盘了这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人会去投资一个长期看跌的资产,哪怕是刚需也会非常谨慎购房,因为今年买需要100万,明年只需70万,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觉得自住就无所谓,而是会选择等等。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的利好。房子也是消费品,是用来住的消费品,只有炒房客想着买房升值的才天天幻想房子涨价,整天吹嘘房子。还说什么房价下跌就会对经济不好,你买个车是不是车行还要给你保价啊?不然经济就不好了?不可笑吗?还有就算货币贬值也不代表房价就会涨,这是房吹强行挂钩忽悠大家的。现在钱是更值钱了,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