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厂再演绝活!同时建造3艘大型舰艇,美国想学都学不来?

浩漫玩转趣事 2025-02-21 13:04:22

注:文中数据综合自工信部、央视、澎湃新闻、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等权威信源。文内观点仅供参考,更多细节可参考官方报道与行业报告。

中国造船厂再次进入“开挂”模式——大连造船厂一个船坞里同时建造三艘大舰:2艘055型万吨驱逐舰、1艘052DL型驱逐舰,总吨位超过4万吨!

这并不是孤例,中国造船业已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俨然将“不可能”变成了寻常操作。

更令人称奇的是,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想学都学不来”。

一、硬核实力!从“追赶者”到“领航者”

先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模块化造船”。

比如沪东中华开发的LNG船模块技术:把107个模块单元预先组装,再拼成整船,这一招能让周期缩短30%以上,简直像搭积木。

更别提自动焊接机器人、激光切割、无人搬运等智能生产线大规模上线,如今在上海三大船企,平均5天就能交付一艘高附加值船舶。

量产速度如同“跑步前进”,令国际同行惊呼“我们真跟不上”。

(△1月16日,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造船企业生产船台,多艘船舶同时开工建造中。中新社发 钟鑫旺 摄)

在全球18种主流船型中,我们国家就占据了14种订单量的世界第一,尤其055型驱逐舰、LNG运输船等高端大船更是频频亮相。

更重要的是,环保理念也走在前列:

中国造船厂包揽了全球78.5%的绿色动力船舶订单,还在氨燃料、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上提前布局,堪称“闷声发大财,爆发震全球”。

二、全产业链与国家战略惊煞旁人

若问核心优势是什么?

那就是咱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钢铁、机械、电子,乃至配套服务都能自己搞定。

成本能打、协同高效,再加上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的“政策组合拳”,让企业敢于投入技术研发,利润率也从早年的负数冲到了7.52%。

这种“全链条+政策协同”的模式,放眼全球都难逢敌手。

(△2025年1月12日,多型特种船舶在中集来福士山东烟台基地建造。中新社发 唐克 摄)

再说美国,坊间常拿他们的航母吹嘘,但别忘了,福特级航母动不动就“拆东墙补西墙”,工期一拖再拖。

加之《琼斯法案》等市场封闭政策、劳动力短缺、造船产业空心化,导致美国商船产能只有全球的0.13%。

缺配套、少人才,连军舰都要跟时间赛跑,挤牙膏一样往外出货。

弄到最后,美国媒体也只能感叹,“学是想学,可条件不允许啊”。

三、“一坞三舰”带来的海军换代!

据统计,2024年中国新接订单占全球74.1%,利润总额达471.8亿元。

只要把技术和订单死死抓住,企业就能滚动投入研发,进一步巩固竞争壁垒,“技术-订单-利润”三者形成正反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滚雪球”,越滚越大,一旦形成规模,想停都停不下来。

055型驱逐舰批量下饺子般地建造,让全世界看得眼花缭乱,也让中国海军握有更强的远洋作战能力。

大连造船厂推出的“一坞三舰”模式,更是加速海军现代化步伐。

有美国专家直言:以中国海军如今的扩张速度,美国将逐渐难以维系传统海上优势。

对比之下,美国同级别军舰的建造周期被中国甩开几个身位,差距正进一步缩小。

结语:

中国造船业的强势崛起,绝非一朝一夕的偶然。

回头看美国陷在供应链断裂的泥沼里束手无策,我国却用踏实且坚决的步伐,从“造船大国”迈向真正意义上的“造船强国”。

慢慢来,毕竟,占领未来就是如此的波澜不惊又坚定无比。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2024年又是第一!中国造船业连续15年全球领跑

2.经济网+人民日报:中国造船业水平持续提升

3.观察者网:“看看中美造船差距吧”,美国找日韩求助

0 阅读:62

浩漫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