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仅仅用六个字就记录一段兄弟争权夺利的仇杀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鲁隐公元前,即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
郑国国君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横生倒养,取名寤生,次子段。武姜不喜欢寤生,非常爱小儿子段。但是郑武公立长子寤生做了继承人。庄公继位,母亲武姜为段争取各种利益,庄公也就顺势纵容弟弟段。等到段志得意满终于和母亲一起想要颠覆兄长的时候,庄公一举把弟弟给灭了。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对于这场兄弟之间的纷争观者各执一端。“春秋三传”无一例外地都遣责郑庄公。
《左传》比较含蓄,将庄公称为“郑伯”,降低爵位称呼以明褒贬。
《穀梁传》说“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认为郑庄公是处心积虑,欲擒故纵,从开始就没安好心。说郑庄公追杀弟弟就好像从母亲怀里夺走婴儿杀掉一样,太过分了。那么庄公应该怎么做?《穀梁传》认为庄公应该“缓追逸贼”,就是缓缓地追,有意放段逃走。这样才是和亲人相处之道,不让母亲伤心,不伤弟弟性命。
《公羊传》直指郑庄公的错处在于“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母亲想立弟弟段做国君,但庄公却杀了段,不如不给他封地就好了。
三传解经的观点如此一致,没有庄公罪大恶极,只有认为他更罪大恶极。可见,在春秋时期,亲亲尚恩的观念是主导思想。不管母亲和弟弟曾经做过什么,郑庄公都要宽仁以待。但是如果郑庄公死在母亲和弟弟的共谋之中又会怎么样呢?我相信,史籍也会同样感叹一番,以言辞遣责段的过失,仅此而已。
或者,事隔两千七百多年,当时的真相也实在是难以弄清楚。目前从史籍看来,郑庄公确实是个相当有城府的人。克段的时候庄公大致三十五岁的年纪,他继位时只有十四岁。庄公也算是春秋时期的小霸,作为平王卿士控制周王室。
段则相比来说更单纯。《诗经》的郑风里有两首诗:《叔于田》、《大(太)叔于田》都是赞美段的。赞美他“美且仁”、“美且好”、“美且武”;赞美他善射、良御,能襢裼(赤膊)暴虎。这样看起来段是一个性格宽厚单纯,爱好狩猎这种武力运动的人,不像是有什么心计,也不像是有什么野心。
总之,事情的真相是很难弄清楚了,作为后人也只能是感叹而已。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主要作品:《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
《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