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中医名家对黄元御的评价,王孟英公允,张山雷尖刻,学无止境

钧翔说健康 2024-03-02 22:12:49

年前,一位自学中医的朋友如获至宝似的对我说,他花了两千大洋,到郑州参加了一个中医学习班,该学习班言称两节课便能学会中医,学习后他自感中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他让了看了几张学习班的照片,原来是一位金超杰医生,自创了一套“金氏五行升降理论”,该学习班即主要讲授该理论。

下来我搜索了金超杰的资料,发现所谓的金氏五行升降理论其实不过是照搬自清代医学家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而并非其独创。

金超杰对中医推广做了很多努力,但把先贤发明窃为私有,殊为不当。

不过,言称两节课便能学会中医,也能体现出黄元御一气周流的理论,具有高度凝练、便于理解和学习的特点。

黄元御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自称天下无双,其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伤寒杂病论》都做了完整的著述,仅这一点成就在医学史上就极为少见,而《四圣心源》是其学术之集大成者。

黄元御愤世嫉俗、清高孤傲、蔑视权威,这在其著作中可以非常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点,其呼先哲为群儿,斥仲阳(钱乙)为悖谬,喻嘉言为庸医之下,东垣为昏蒙,守真、丹溪罪孽深重,言下之意,舍黄帝、张仲景等四圣之外,只其一人。

黄元御应该有超俗的医术,不然也不会得到挑剔异常的乾隆皇帝的嘉许,但孤傲的性格也使其不容于世,所以等身著作,只被《四库全书》收录书目,谓其“师心太过、求名太急。”

这种官方评价可谓冷酷刻薄,所以也导致后世学者对黄元御多持诋毁态度。

黄元御学说贵阳贱阴,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其一气周流理论确实又是对中医理论的一大升华,所以虽然争议多多,但仍难挡黄元御理论的传播。

被李可先生极力推崇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实就应该是对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现在,关注学习黄元御的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说只要学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便掌握了80%的中医精髓。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黄元御学术有非常积极之长处,但也有贵阳贱阴的明显缺点。

尊崇黄元御,亦不能真的便将喻嘉言、李东垣、朱丹溪视为庸医,正如尊崇经方,也不能视温热派理论为洪水猛兽。

下面列举三位名医大家对黄元御的评价,以期能正视黄元御:

一、王孟英对黄元御的评价。

明清名医辈出,但在众多名医中,几无差评的只有二人,一为徐灵胎,一位王孟英,二人在医术、医德、理论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无可指摘的境界。

《重庆堂随笔》是王孟英曾祖王秉衡著写、王孟英校勘,所以这可以代表王孟英的观点。

《重庆堂随笔》中引用了黄元御《长沙药解自序》中的大篇幅内容,引用内容主要谈及学医之艰难,并痛斥当时医疗界的不良之风。这代表《重庆堂随笔》赞同黄元御的观点,并认为黄元御的阐述极有代表性。

而在其后,《重庆堂随笔》也写道:黄氏虽精究医学,而泥古太甚,偏尚扶阳,恐未深于阅历者,所以非知之艰,行之艰也。

这段评述的大意为:黄元御偏于扶阳,是因为其阅历不多,见到的疾病太少。所以,做学问虽然很难,但实践更难。

王孟英还引用了自己好友杨素园对黄元御的评价:玉楸(玉楸子是黄元御的别号)所著各种,议论悉本《内经》,惟自负太高,未免有意矜奇,贤智之过,往往如此。

二、陆九芝对黄元御的评价

对黄元御学术较做详细分析的是清末名家陆九芝。

陆九芝共写了“黄坤载书总论”、“论黄氏改经”、“论黄氏窃书”、“论黄氏贵阳贱阴”、“论黄氏不识阳明病”等五篇长文对黄元御进行点评。

虽然陆九芝也承认黄元御为“医门大宗”,亦颇赞许黄元御“阳盛入腑、阴盛入脏”、“木火宜升、金水宜降”的观点,但也对黄元御的某些观点也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

我个人认为陆九芝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所谓理不辩不明,这种名医之间的学术之争对于学习中医是可有帮助的,非常值得一看的。

陆九芝之子、同治状元陆润庠 对联

尤其是陆九芝提到的“黄氏窃书”,我亦有同感。黄元御的《四圣悬枢》是讨论温病论治的,其基本观点和治疗思路与《四圣心源》迥然不同,甚至有颇多自相矛盾之处,完全不像一个人著写的。陆九芝谓其窃书,可能确实不是空穴来风。

三、张山雷对黄元御的评价

张山雷是近代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与同时代的张锡纯齐名,世称南北二张。

张山雷在学术上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中风病证的认识和治疗上。其所著《重订中风斠诠》,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现在看来仍有重要价值。

360百科认为:张山雷在病机探讨上,欲在使中西医理论结合,而在治疗上则无甚指导意义。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详细阅读《重订中风斠诠》便可知,张山雷虽著作融洽中西,但在辩证、治疗、用药上,完全遵从中医,根本无从谈起中西医理论结合。

我目前正在读《重订中风斠诠》,越读越觉其高深精妙。虽然医药技术已有飞跃式的进步,但书中所谈及的主要问题和错误,却仍是当下所常见的。

张山雷

张山雷在其所著《病理学读本》中也曾提到黄元御:

附会阴阳二字,多属堆砌空话,绝少明白了当,而尤以黄坤载八种,满砌贵阴贱阳,处处教人用温燥药,本是怪物。只为阳湖张氏,不谙医理,妄加称赞,为之刻一幅精好版本,遂能风行一时。数十年前,北京医家用其法者不少,到处杀人,造成劫运。坤载之肉不足食,而张氏之好仁不好学,亦必随黄氏以永堕泥犁。

由此以上,有三点小小的感悟:

1、黄元御的书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比较流行的,而不像某些观点认为黄氏学说一直被埋没,否则也不会让陆九芝、张山雷等大费评章。张山雷批语中的“风行一时”,也是明证。

而之所以从风行一时,到被人遗忘,或许是后人学不得法、未得精髓,也或许是黄氏学说果真有明显纰漏。

2、张山雷对黄元御的评价可谓尖酸刻薄之至,所谓泥犁,佛教用语,地狱的意思。

3、王孟英对黄元御的评价至为公允,“非知之艰,行之艰也”,可做所有学医者之座右铭。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