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到韶山》一九五九年六月
作品原文: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主席的家乡——韶山
毛主席回乡发现巨大变化,写诗《七律·到韶山》赞英雄儿女,期望美好未来。诗中回顾革命历史,描绘丰收景象,歌颂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和风貌。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光辉形象(塑像)

革命人民向往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

革命人民参观毛主席旧居

革命战士参观毛主席旧居陈列馆的一个陈列室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韶山。第二天大清早,他来到父母亲的墓地前,将一束松枝恭敬地放在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虔诚地说了一句:“前人辛苦,后人享福。”下山后,他走进老乡家,详细地了解家乡的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以及少年时代的老师、同学、亲友等情况;看了旧屋,走访了韶山学校,与师生合影,还看望了老邻居;和当年的贫协会员、自卫队员、儿童团员叙家常;与家乡父老欢聚畅谈,感慨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当天深夜,毛主席抚今追昔,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诗中蕴含了对韶山无数英雄儿女的高度赞誉,更是对韶山美好未来的殷殷期望!

韶山学校

毛主席少年时代读过书的房屋和游泳过的池塘
此时此刻,他脑海里会想起很多人,有自己的亲人,也有很多他可能还叫不上名字的,跟他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他这首诗写于1959年,他是6月25日回到韶山的,那天到了韶山,天色已经很晚;第二天早晨一早,去拜祭他的父母,说了一句话叫:“前人辛苦,后人幸福。”这话你想想,那就不止在说他的父母了,那是无数家庭里的“前人辛苦”。然后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可以“后人享福”了。

毛主席少年时代耕种过的稻田
你看他写“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的时候,那种情感在心里激荡。但是32年前,他离开韶山的时候,最鲜明的印象是什么?他在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领导秋收起义!所以说“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然后如何才换来今天后人的幸福呢?因为有无数的前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主席少年时代晒过谷的禾坪
《七律·到韶山》实际上是一首回乡的诗,他要用写故乡的变迁,来概括这个家国的变迁。他概括从1927大革命失败以后,他走上了井冈山,一直到1949年,22年的历史用两句话就概括了,叫“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反压迫、反压榨,推翻三座大山,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毛主席一家6位烈士,他们的牺牲年代,分布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比如说像:杨开慧、毛泽覃、毛泽建,这都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民是在抗战时期;毛楚雄这是年龄最小的一个19岁,他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有毛岸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从某种程度来讲,毛主席的这一家人,代表了中国革命在历史进程当中的广大的民众为了新中国,所献出的自己全部的生命;他们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欢庆韶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
所以写的是回乡,但表达的是什么呢?是整个中国在20世纪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说,“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未来紧接着的是建设祖国,“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下夕烟。”这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韶山人民公社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人民永远都是历史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