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锡九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晋绥军第六十六师第一九八团第十连在河津县东庄击垮日军岛田小队,当时我是那次战斗的参加者。当时第六十六师师长是李佩膺,第一九八团团长是郑汶河,我是第十连的建军委员。那时候每到夏收和秋收的季节,晋绥军就兵分数路下山,到平川地区掩护征粮。
一九四三年七月间,晋绥军第六十六师第一九八团由吉县城附近开向河津县佛峪口一带。佛略口是高原处的雨水向下冲刷成的沟口,这沟口是平川与塬上的交通要道,沟的两壁很陡,我们第十连就住宿在这沟口两边被水冲成的窝窝里。沟口外是又高又陡的悬崖,出了沟口便是一望无垠的平川,河津县城就在这山口的西南方约有二十多里。
七月二十四日该团第三营向离河津县城五里多路的东庄出发,去掩护征粮。当部队到达东庄时,正是天气很热的中午,我第十连官兵一百一十多人便在村里一个戏台上,边吃老乡们送来的西瓜边休息。这时候我方地下组织送来情报说:“日军有一个小队配合伪军共一百二十余人,一大早由万荣县古城出发,向河津开来。”
东庄是从古城到河津的必经之路。我考虑一旦发现敌人,是打还是不打以及如何打的问题,感到村里有很多土墙,打起仗来妨碍指挥和展开,便到村外侦查了一遍地形。我对连长说:“如有敌情可把部队拉出去,依托村北围墙阻击敌人,比在围墙里打要好得多。”话毕不久,便听到村北哨兵鸣枪报告发现敌情了。
全连官兵一跃而起,我对连长张万义说:“速派人向团长报告”,接着喊了声“全连村外集合!”这个连是训练有素的,很快便跟上我跑出了村,这时敌人已利用在村西北凹道向我射击。立刻在我前后有两名士兵受伤倒在地上。全连就向着朝我射击的方向快速的冲去,很快占领了村北离凹道仅有五、六十米的玉茭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连三挺轻机枪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敌人曾有三次企图冲上玉茭地,但都被我连打了下去。激战一个多小时,敌不支,将死尸及枪支抛入紧靠凹道西边的大水坑内,向河津县城狼狈逃窜。
我们在清理战场时,发现有佐佐木大臣奖给岛田小队的奖旗一面,还有岛田小队长和他母亲、妻子及女儿合照的像片一张。还有骡马八匹,皮箱和柳条箱六个,手表数块。这次战斗我连阵亡二十四名,受伤两名。当我返回佛峪口行至中途时,第六十六师师长李佩膺骑马迎面驰来,离我很远便下了马,紧握着我的手说:“我已接到报告了,指挥得好,打得好!”
把英勇牺牲的二十四具官兵遗体,分别埋葬在佛峪口沟口里边西侧,并立了纪念碑。我被调回吉县后,看到了《阵中日报》刊载的建军委员会表扬我“堪称铁军骨干”的嘉奖令。
作者杨锡九,当时系第八十三军第六十六师第一九八团第十连建军委员。
选自《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晋绥抗战》(198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