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两兄弟18万卖出的破石板竟是国宝!后来装疯也无法要回!

温子淳阿 2025-03-21 17:52:25

1982年,两兄弟以1.8万元将一块破石板卖给北京文物商店,秦掌柜因书法愿付此价并开票,注明为“南宋王献之洛神赋刻石(十三行)”。两兄弟后悔,称被骗精神病,要求归还并起诉商店。

《洛神赋十三行》因古石板而引发争议,该石板上的内容、真伪及价值,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各方观点不一,成为书法史上的焦点话题。

历史长河中,古老瑰宝传承辉煌智慧。东晋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引争议。1982年,兄弟以18000元售“南宋王献之洛神赋刻石”给北京文物店,后引发匪夷所思纠纷。

1982年,两名外地口音的男子匆忙步入北京文物商店。

他们欲出售之物为一块石板。该石板为售卖核心,表述清晰,用词精准,无冗余语气词,且保持了原段落中心思想。

北京文物商店掌柜观石板后,决定以18000元购之。两兄弟大喜,兄长随即收钱并在发票签字。

收了石板,文物商店急寻多位专家鉴定,确认其为《洛神赋十三行》刻石本。该作为东晋王献之小楷代表,原迹书于麻笺,录曹植《洛神赋》,唐宋时已失传。

真迹难觅,贾似道所刻石本最为接近,因石色似碧玉,得名《玉版十三行》。文物商店觉其珍贵,捐予首都博物馆。珍品现世,引起,亦传至售石板兄弟处。

曹植《洛神赋》为东晋文学之珍,文笔精妙,情景相融。原书于麻笺,显王献之书法精湛。刻于破石板后,价值倍增。两研究生受秦掌柜雇,刻字其上,致漫长法律纠纷。

石板归属成闹剧焦点,兄弟告商店欺诈虽显荒诞,却显文物珍惜。商店坚称合法购得,并出示发票。此官司不仅是纠纷,更是历史价值与现实利益的碰撞。

众人聚焦于这对兄弟,质疑其动机与真实身份,是贪婪作祟还是真诚以待?秦掌柜的行为亦遭外界质疑,是热爱文物还是仅为商业利益?

这场争议挑战了文化价值与历史传承,背后反映人们对历史珍宝的向往及古物价值的认同。文物交易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漠视和伤害了历史与文化。

一块看似无价的破石板,承载了悠久历史与文化。此案引发对文物交易、历史传承的反思。官司中见利益争夺,也呼唤珍视传统。望纷争得解,历史文物皆受敬畏。

《洛神赋十三行》,即《洛神赋》,为王献之东晋小楷杰作,原书于麻笺,录曹植《洛神赋》。至唐宋,该作已残损并失传。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