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领导人在媒体面前爆发激烈争吵,震动了全球。(另见本号文章《激烈争吵!轰出白宫!泽连斯基,欢迎来到特朗普的世界!》)
其中,欧洲无疑是“震感”最强烈的方面之一。眼看着乌克兰被特朗普政府无情地抛弃,欧洲领导人不寒而栗,纷纷站出来发声,力挺乌克兰的同时,呼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当地时间3月2日,十余个欧洲和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和加拿大的领导人在英国伦敦举行峰会,就乌克兰危机和欧洲防务问题进行了讨论。

3月2日伦敦峰会上的领导人合影。
很明显,欧洲在大为震撼之余,正在重新审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激烈争吵,震动欧洲。2月28日,提前结束访美行程的泽连斯基当晚就飞往英国,受到了英国首相斯塔默的“热烈”欢迎。英国慷慨地与乌克兰成功签署了22.6亿英镑贷款协议,用以强化乌克兰的国防能力。与此同时,欧洲领导人纷纷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以及对于特朗普政府的不满和质疑。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自由世界需要一名新领导人,这一点如今日益清晰。这将由我们,欧洲人,来应对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领导人齐聚伦敦,共同研商欧洲的集体安全问题。很多分析认为,此次伦敦峰会是欧洲安全架构调整的关键节点。峰会结束当天,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了支持乌克兰的四个步骤:
一是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
二是实现持久和平必须确保乌克兰的主权和安全,乌克兰必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是达成和平协议后,继续加强乌克兰的防御能力,以阻止任何未来可能的安全威胁;
四是建立一个致力于捍卫乌克兰和平协议并保证和平的“志愿者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斯塔默在回答提问时表示,欧洲“正处于历史十字路口”,欧洲国家需要增加军事开支。法国总统马克龙建议欧洲国家将国防开支从GDP的3%提升到3.5%,以应对美国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和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洲现在迫切需要重新武装起来,欧洲国家需要更多的财政空间来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为此,她将在3月6日向欧洲各国领导人提出一份“重新武装欧洲”的全面计划。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欧洲已经觉醒。很明显,在有可能失去美国这把保护伞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乌克兰以及欧洲自身的安全,成为当前欧洲面临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右起)、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会后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拥抱,以示对乌克兰的支持。美欧分歧,加速升级。从欧洲的反应来看,美乌领导人的争吵成了欧洲觉醒的“催化剂”。尽管上台才一个多月,但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大旗,在俄乌冲突、美欧贸易等问题上动作不断,让欧洲愈发看清了其孤立主义的本质。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后,欧洲也不得不直面现实。看清美国的“安全孤立”,组建“欧洲军队”。长期以来,北约集体防御原则是欧洲安全的基石,但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直接将盟友的安全诉求视为可交换的筹码,动摇了跨大西洋信任的基础。特朗普上台后多次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并威胁称,若欧洲国家无法达到这一要求,那么“未达标国家将不会得到保护”。在“保护费”勒索下,欧盟国家开始考虑自身的安全防务问题。2月欧盟执行机构的《欧洲防务工业战略》草案被曝光,其中一条便是计划到2035年,欧盟内部采购的防务系统比例要达到一半以上,以改变目前大部分军事装备从“第三国”购买的状况。很明显,这一举措针对的就是美欧之间的军事贸易。慕尼黑安全会议结束当天,德、法、意等12个国家随即签署了《欧洲防务倡议》,计划在未来5年内组建一支规模达10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这一举动更是直接挑战了北约的军事垄断地位。看清美国的“经济孤立”,实施“对等关税”。特朗普上台后频频抡动关税大棒,向各国“极限施压”,即便是身为盟友的欧盟也不例外。2月26日,特朗普表示已决定对欧盟加征25%关税,并将“很快”宣布。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欧洲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表示,如果美国最终决定对进口自欧洲的产品征收关税,欧盟将“坚决”且“立即”作出相应反应。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直接宣布,欧盟将对美国钢铝征收“对等关税”,并呼吁欧洲必须“保护自己、捍卫自己”。

3月2日伦敦峰会现场。看清美国的“外交孤立”,表态“坚决援乌”。近一段时间以来,特朗普政府与欧盟各国多次你来我往的“外交羞辱”,正在疯狂摇晃美欧友谊的“小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抨击欧洲“压制言论自由”“纵容非法移民”。在G7视频会议中,马克龙被特朗普安排在不起眼的桌角位置。而这次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激烈争吵,更是将矛盾公开化。特朗普的居高临下、公然羞辱,让欧洲领导人都看不下去了,在“挺乌”问题上公然与美国“唱反调”。泽连斯基前脚刚被轰出白宫,斯塔默后脚就与他握手拥抱,并表示“坚定支持乌克兰”“将与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站在一起,无论需要多长时间”,感动得泽连斯基连说三次“感谢”。凡此种种,都说明特朗普上台后,欧洲战略自主的意识正在上升。2月26日,一群乌克兰人在基辅美国大使馆外示威,抗议乌克兰即将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示威者指责美国作为世界领袖却不支持乌克兰,称特朗普让美国“变小”。战略自主,绝非易事。近年来,欧洲内部的战略自主呼声屡屡出现。去年,在特朗普美国大选期间做出“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的承诺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呼吁欧洲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波兰总理图斯克也曾表态,欧洲国家将自身安全“外包”给美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然而,长期依赖美国的欧洲想要实现战略自主,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即使美国是个“不可靠的盟友”,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欧洲的安全仍离不开美国。防务能力不足。长期以来,部分欧洲国家对军工业的投入不足,导致军事发展高度依赖外部援助,产能短板尽显。法国军工业年产能仅能满足本国50%需求,英国虽承诺2030年将军费提至GDP的2.5%,但当前资金缺口仍超300亿英镑。尽管欧盟近年推出了欧洲防务基金(EDF)、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等机制,但实际推进速度却相当缓慢。2023年,欧盟委员会提出的15亿欧元防务产业战略被批评为“资金匮乏且成效难料”。专家估算,未来十年至少需要5000亿欧元的投资才能有效应对安全威胁,但成员国普遍不愿增加国防预算。此外,欧洲各国在军事合作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由于武器系统标准化程度不足、指挥权分散等问题,欧盟各国军事合作效率低下,难以建成一支有效的“联合作战部队”,各国军队之间的互操作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内部分歧明显。欧洲各国在对待俄乌冲突的态度、目标以及实现和平的路径上,存在着显著的分歧,这使得欧洲在应对挑战时难以形成统一的立场。匈牙利公开反对“对俄过度施压”,德国因能源依赖问题态度模糊,波兰则要求优先保护本国边境……欧盟内部对俄友好国家呼吁与俄直接谈判,他们坚信这是化解冲突的有效路径。然而,部分对俄态度强硬、坚定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却坚决反对。这直接导致欧盟在此问题上的共同立场被削弱,团结一致的局面很难形成。对美依赖难改。欧洲在安全领域长期依赖美国主导的北约体系。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军军备需求暴增,欧洲却难以满足,导致乌克兰对美国的武器供应依赖程度极高。一旦美国中断援助,欧洲将面临无法填补的军事供应缺口。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大吵之后,尽管斯塔默表示要全力支持乌克兰,但同时也承认,乌克兰要想实现持久和平,美国的安全保障不可或缺。虽然英国正在与法国和其他少数几个国家合作制定一项停止战斗的计划,但斯塔默表示完成计划制定后仍将提交给美国商议。北约秘书长吕特则表示,他已要求泽连斯基“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并强调美国、乌克兰、欧洲“必须站在一起”,为乌克兰带来持久和平。尽管有分析认为伦敦峰会是欧洲从“安全附庸”向“战略自主”转型的关键一步,但峰会光鲜亮丽的“团结秀”背后,却隐藏着对美严重依赖、内部分歧难以调和等问题。面对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欧洲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欧洲要么团结自主,要么永远坐在小孩儿那桌。”不知美乌领导人的这次争吵,能否真的成为欧洲战略自主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