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曾红遍全国,如今却面临无戏可拍的困境。
“消失”的老戏骨引发热议,谁让他们陷入如此境地?
娱乐圈流量至上,老戏骨被边缘化,真相待解。
这里说的老戏骨都有谁?他们为什么被“消失”了?
本文内容有真实信息来源,赘述在文末
老戏骨终究是老戏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娱乐至死、以流量为尊的时代了,资本觉得流量能赚钱,会把资源投给流量明星,而很多老戏骨或是因为自身原因,或是因为不被资本关注默默无闻。
直观来看,很多的老戏骨都面临着一个重大危机,那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我们只能看着电视上和电影荧幕上流量戏子们挤眉弄眼毫无生气的演技发愁,这是观众的悲哀,也是整个影视圈的悲哀。
许多曾经红遍全国的面孔已经渐渐消失,他们用实力构筑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荧幕形象,让观众着迷,并且沉浸在影视作品构筑的世界中,可现在已经不是曾经了。
观众们只认得一个李云龙说到那个面对强敌也敢亮剑的家伙,他就是《亮剑》里的“战神”团长,一喊“开炮!”这句名台词直接让观众记忆深刻,刻在脑海里忘也忘不掉。
不止是《亮剑》里的李云龙,还有《闯关东》里的那个“草莽商人”,他有一个品质,叫做从不放弃。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他的名字其实叫李幼斌,不是剧里的李云龙或李开山。
说到李幼斌,他真的是大器晚成的一个明显代表,快50岁了才火起来,但他火起来原因很多,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是他选剧本和塑造角色的能力,这是一个演员重要的能力。
面对观众的喜爱和自身知名度的不断上涨,李幼斌没怎么过多的在意这方面的事情,毕竟他在这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一个艺人的生涯有起有伏是在正常不过了,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深渊。
他对角色特别认真,多年的话剧表演经验让他能深入角色,让观众看得入戏,如果他不理解角色,他宁愿不演,也不愿演砸了,在剧里,他完全就是角色本身,演得特别真实。
李幼斌这人可以说是活明白了,知道自己擅长啥,不擅长啥,他就不喜欢演古装戏里的权势斗争,还有喜剧,他知道自己不喜欢研究这些东西,让他背着性子演那也演不来。
虽然他现在热度越来越高,能选的剧本也多了,但他选剧本还是特别谨慎,毕竟他深知适合自己的好剧本才是正确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他说过,他更喜欢演能弘扬民族精神的那种剧,让我想到了那部《横空出世》,外界对他个人的评价也很好,跟他合作过的演员和影视公司都夸他。
不过为啥这两年咱们在屏幕上见得少了呢?李幼斌红了之后,跟老婆的关系慢慢变淡了,最后他们24年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头。
后来,他和史兰芽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的,他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事业在绯闻和自身状态的双重影响下开始滑落低谷。
但李幼斌并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选择低调地和爱人一起生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话剧上,虽然名气不如以前,但最起码他过得很自在。
把尊重他人放首位王学圻的人生算是曲折,而演艺事业最开始得从一个“男主角的替补”说起,他小时候就梦想着投身文艺事业,退伍后在进入了北京机械厂当工人。
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机械厂要拍话剧,男主角脚崴了,他就顶了上去,结果效果是出奇的好,导演韦廉是他的贵人,看中了他,推荐他进演艺圈。
后来,他成功的进了空政话剧团,和濮存昕、李雪健一起被称为“三大龙套”,毕竟老戏骨一开始并不是老戏骨,都是一步步走上去的,谁都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
过了六年,王学圻参与了陈凯歌的作品《黄土地》,惊喜的是一下子红了,虽然走红之后面临很多的邀请,但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话剧上。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作为一个军人,得听领导安排,为部队服务,有时候放弃点机遇不算什么,个人利益排在后面。
2009年,王学圻迎来了事业巅峰,在《梅兰芳》里演了梅兰芳的伯乐兼对手十三燕,他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让好多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王学圻和十三燕真的挺像的,都特热爱舞台,执着于表演,王学圻有个原则:不想重复,想挑战更多不一样的角色,或许他作为一个演员更喜欢挑战自己的塑造能力和对角色的观察力。
正是在他的精进下,后来才有了《十月围城》里的富商李玉堂、《剑雨》里的大反派“转轮王”、《赵氏孤儿》里的狠毒屠岸贾,还有《建党伟业》里的蔡元培等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
回头一看,时间俨然已经几十年过去,他的演技在业界是数一数二的,属于当之无愧的老戏骨,而现在随着时代在变化,流量开始兴起,他的身影开始渐渐被浪潮淹没。
他作为一个演员的品质让人动容,2019年《大明风华》的一场杀青戏里面,73岁的他对着剧组全员行了一个跪拜礼,原因是他扮演皇帝,受演员跪拜。
而他自己认为自己还受不起这种对待,没法接受,杀青后第一时间还礼,影视圈失去这样的老戏骨、老前辈就是所有观众的损失!
可是,那些真的在认真演戏、踏实努力的老演员们,反而被大家忽视,流量和颜值确实重要,但它们并不是评价一个演员好坏的唯一标准,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得有扎实的演技、敬业的精神,还得能深入理解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演出真实、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让观众看了有共鸣,能被打动,那些只靠流量和颜值吃饭的“花瓶”们,终究只会成为时代的灰尘,被时间和观众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