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钟振振认为毛主席的词《西江月》用词林正韵衡量错得离谱

一杯醽醁 2024-02-10 11:14:44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谈毛主席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

偶尔看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古诗词的专家钟振振谈毛主席一首《西江月.井冈山》的词,他认为毛主席这首词如果用《词林正韵》来衡量的话,错了三个韵部,错得十万八千里。

以他来看《词林正韵》是不能用来检测词作的,并且说毛主席这首词虽然押了韵,但押的是方言韵,为了证明他的论点,他还用方言有模有样的念了毛主席的这首词,确有些那种湖南话的感觉,但我觉得这只是笑谈,也是他个人牵强附会的理解。

△毛主席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

毛主席的这首词是赞扬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黄洋界保卫战的一段胜利的历史经历,表达了毛主席运筹帷幄,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这次保卫战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一个缩影,是毛主席描写革命战争最早的一首词。在那种峥嵘岁月中哪会想到用方言来押韵?我觉得还是毛主席那种豪放不羁的胸怀左右了他词作的风格,所以就没有过多的考虑一些条条框框。

《西江月》这个词牌正体是双调五十个字,唐、五代词是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尾句转仄韵。这个词牌在宋朝广为流行,填这个词牌的人很多,据统计有四百七十多首,其中苏轼和辛弃疾的名声最大。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铸就了他光辉的史诗

毛主席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如果从平仄和押韵的角度来看确实不符合《词林正韵》,也不符合《平水韵》。《西江月》的词谱里上下阙第一句不用押韵,但二三四句要押韵,二三句押平韵,而第四句押仄韵,上下阙相同。

现在附毛主席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加以分析: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在这首词里以“重”和“动”作为押平韵和仄韵的对象,显然“闻”和“重”不是一个韵部,就是声韵扩大了的《词林正韵》也不在其范围之内,而“城”和“隆”;“动”和“遁”也不在一个韵部,按钟振振教授的观点确实不符合词林正韵的规则。

钟振振说毛主席是用方言押的韵,我觉得一方面是他的突发奇想,也是一种方言上的巧合,另一方也可以认为他是为了维护毛主席诗词的崇高地位和声誉,所以作这样的笑谈。

毛主席的诗词既有现实主义的历史厚重感,也有豪放旷达的浪漫色彩,有时大笔一挥就顾不得那么多束缚和牵绊了。我觉得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词风,像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有一种豪放的风格在里面,所以无论是诗还是词就会别开生面,气势恢宏。

钟振振认为宋人填词大都不按《词林正韵》来,不作兴那一套,还说绝大部分宋代名家在填词中都会出韵,这个我不赞同,如果我们随便抽出一首苏轼的或者李清照的词,押韵都是很严谨规范的,不会去犯低级错误。

我觉得无论写诗填词,诗词大家平仄可能不会照顾得很周全,但用韵大都不会错,这是写诗填词的基本功,即使是古体诗,押的韵也很规范,不会乱来。无韵不成诗,韵是诗的附身符,韵押不好诗就缺乏声韵节奏的美感。

△清朝人戈载归纳概括的《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是清朝人戈载“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其实就是依据《平水韵》并参考著名词作改编归类而已,而《平水韵》早在宋朝就很流行,也是根据历代的韵书整理归纳而成的,是一个被历代无数词作者不断实践并得到广泛认同和欢迎的韵书,并不是戈载的杜撰。虽然唐宋没有《词林正韵》,但唐韵、广韵、平水韵都归纳在里面,使得填词比写诗用韵更广泛和方便,应该说戈载对词韵的归纳、合并、整理作了很大的贡献。

有的人主张写诗填词用现在的《新韵》,写诗应抛弃《平水韵》,填词不用《词林正韵》,那现在的诗词用韵归纳就科学合理?也不见得,创新和发展不是推翻和颠覆,是继承和发扬。

我们不能拿诗词中的个例来谈创新发展,要看整个诗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变化,就拿韵的发展史来看,古代的《平水韵》与其它的唐韵、广韵、切韵都大同小异,没有根本的区别,如果有也是因为方言的原因。

△钟振振在给学生讲课

过去没有普通话,但韵的形成无疑是一种文字通行的规则,也是一种默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交流。如果像钟振振所说的用湖南方言去填词押韵那岂不要乱套?广东的话山西人听得懂吗?看得明白吗?也不排除他取笑毛主席这首《西江月.井冈山》的可能,认为填得相差十万八千里,太离谱了。

写诗填词应该遵循普遍的规则,但也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去解释一通。诗有拗救变通,词也应该有,这是发展的趋势,但大方向不能变,变了就不是词了。

20 阅读:9727
评论列表
  • 2024-02-13 09:24

    所谓砖家、教兽,简直书呆子,或者别有用心,丑陋不堪。

  • 2024-02-13 16:54

    不知道自己水平有多高?有资格评价伟人吗?我们上学时的课文,老师讲的可比这个什么钟教授的不知好到哪里去了!现在的无耻之人怎么这么多呢?!

  • 2024-02-13 11:04

    无聊文人

  • 2024-02-13 09:52

    诗词界有两条裹脚布,一条叫平水韵,一条叫词林正韵。他们自己裹脚也就罢了,还到处挥舞裹脚布,把空气都污染了

  • 2024-02-13 19:27

    什么专家。来写一首现现眼。

  • 2024-02-13 06:56

    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24-02-13 08:42

    教条,写读有意义,上口好听即可。平仄是人定的,也是人改的。

  • 2024-02-13 17:39

    填词造句,何🌵处处拘于小节,有时出韵也是常事,关健是要顺口入韵,声调並不全部!这是我的意见!

  • 2024-02-13 01:02

    《词》是用来唱的,如果不押韵,等于唱歌跑调。唐《诗》和元《曲》也一样。

  • 2024-02-13 21:12

    韵 不过是文人为了美化意境而已 诗词的根本不是非要怎么怎么的 主要是表达思想

  • 钟振振是个der!

  • 2024-02-13 20:55

    最无聊的教授

  • 2024-02-13 08:16

    是先有韵呢?还是现有诗词?我看是现有诗词,所谓的韵不过是后人在前人的作品广泛出现后归纳整理的产物,是为了让门外汉能够快速上手掌握所谓诗词“规律”的捷径而已!只有不懂诗词创作的人才十分看中后人总结的所谓的“韵”的严规戒律

    湛蓝之心 回复:
    先有韵。诗经中的诗无一不压韵,如果今人念着不押韵,那也是语音流变的原因,反而可据此倒推上古音。
    珍惜 回复: 湛蓝之心
    押韵那也算地方方言咋做吧!古代十里可能口音都会有变化。哪怕是现在不顺普通话,一个县得口音也许都不一样,听起来都怪怪的。
  • 2024-02-13 09:56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不断的创新,用固化的东西来衡量就是思想僵固的表现

  • 00 8
    2024-02-13 06:22

    别的不说你让他填一首工整的看看。他能填就证明他说的对。

  • 2024-02-13 21:12

    李贺不说,李白最好许多诗并不合格律

  • 2024-02-13 07:31

    用科学的方法来定义诗词歌赋,本身就是很不科学。艺术作品的规律基本上都是走多了所成的路。词牌名是天生就有的吗???

  • 2024-02-13 22:38

    这首词本来就是用的方言韵。

  • 2024-02-13 08:08

    用韶山冲的口音再试试呢,老学究😄

  • 2024-02-14 01:27

    内容决定形式,不是形式决定内容,所以关键是看思想内容。

  • ZXY 4
    2024-02-13 20:33

    方言押韵也未尚不可呀!那时有几个人会说普通话?

  • 2024-02-14 07:25

    作者想说什么?律诗是有严格规矩的,怎么能不考虑条条框框呢!忠于跟学术文学艺术是两回事。

  • 2024-02-14 06:29

    那时还没有统一的普通话。

  • 2024-02-14 07:54

    胡说八道

一杯醽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