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一18岁少年被枪决,9年后真凶出现,法院副院长:对不起

芹芹看国际 2023-02-27 01:49:03

2006年12月20日,新华社驻内蒙古高级记者汤计,写了一份内参,直达最高人民法院。为罪犯赵志红请命,要求延期执行死刑。

赵志红2005年,因连环杀人案被抓。9年间,他作案20多起,命案10起,最小被害人年仅12岁,可谓罪大恶极,民间呼声很大,要求重判。

那么,汤计为什么要为一个恶贯满盈的“杀人狂魔”请命呢?

这事,还要从“4.09公厕女尸案”说起。

01

“4.09公厕女尸案”是9年前发生的。

1996年4月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烟厂的临时工呼格吉勒图(简称呼格),与同事兼好友的闫峰一起上中班,中班是下午三点半到晚上十二点,中间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

晚上七点半,两个人一起在烟厂附近的小饭馆吃了晚饭,八点左右分手,闫峰直接回厂,呼格看时间还早,就回家取忘带的钥匙。

他的家就住在厂子附近,离卷烟厂大约三四百米的距离。呼格只需穿过第一毛纺厂家属院的公共厕所,走路几分钟就到了。

然而,这一天,对于他来说,却是不寻常的一天。

当呼格和闫峰分开几分钟之后,原本回家取钥匙的呼格却气喘吁吁地跑回厂,对闫峰说:“快,女厕里有人呼救,肯定出事了!”说完,就拉起闫峰一起往外跑。

可等两人到了那,女厕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有人吗?有人吗?”闫峰朝黑乎乎的厕所内连喊了两嗓子,见没人回应,俩人便紧紧挨着慢慢地走了进去,想一探究竟。

厕所里没有灯,天太黑了,什么都看不到。闫峰随手点亮了打火机,可眼前的一幕却着实把两人吓得不轻。

只见靠内墙的蹲位旁,一个女子头垂在胸前,凌乱的头发盖住了大半个脸、赤裸着下半身半坐在地上,早已没了气息。

见此状,二人吓得撒腿就跑。

见闫峰往卷烟厂方向跑,呼格忙拉住了他说:“我们得去报案。”

然而,刚满18岁的呼格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这一决定,竟会将他送上断头台。

一小时后,一辆警车开进了卷烟厂,而报案的呼格和闫峰,也被当成嫌疑人带回了公安局审讯室。

呼格一进审讯室,就被警察反手铐在了暖气管上,并戴上防止嫌疑犯自残的头盔。

他一下子懵了。

审讯室内,不管呼格怎么说,时任公安新局副局长的冯志明,都认定呼格就是凶手,他质问呼格:“你若不是凶手,你一个男的怎么会知道女厕里有女尸?”

随后,冯志明还安排人员24小时轮番审问,不给吃,不给睡,不给上厕所......48小时后,果然,他们满意地拿到了呼格的“认罪书”,案子随后被移交到了检察院。

而“呼格案”的铁证是:从呼格左手拇指指甲缝的皮屑里,检测出了与受害人相同的“O”型血。

第二天上午,闫峰从公安局出来后,就马上去了呼格家。呼格的父母才知道儿子出事了。

可是,老两口怎么也想不明白,生性内向、胆小的二儿子,怎么就成了杀人犯?

随后,老两口到处为儿子鸣冤,但相关部门的回复都是:“你儿子已经认罪了”。

5月23日,“呼格案”一审开庭,也就是案发的第44天,呼格早已消瘦得脱了人形。

然而,人命关天的大案,法庭仅审理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不仅如此,休庭了三四分钟后,审判长当庭宣判:呼格吉勒图死刑。

听到儿子被判了死刑,尚爱云当场晕厥了过去,悲痛之余,家人请了律师把希望寄托在了二审上。

然而13天后,也就是6月5日,高级人民法院书面审理后,核准死刑并立即执行。6月10日,呼格被执行枪决,而此时的他,才年仅18岁。

02

当天,报纸上便刊登出了《九·四公厕女尸案侦破》的新闻,一时间,报纸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了呼和浩特的各个角落。

“他家老二就是那个流氓、凶手 。”“女厕那个案子的……”“那女的死的真惨,死后还被那个了。”“真是看着老实,竟会做出这种事。”

此时,呼格的家人即便满身是嘴也说不清,走在路上就有人指指点点,各种议论声更是如芒刺背。

为此,父亲李三仁一夜白了头,母亲尚爱云整日以泪洗面,这个本来拥有三个儿子、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随着二儿子的枪决,陷入了一片死寂。

紧接着,大儿子昭力格图,因受不了社会舆论的压力,一年后就离开本市去了外地打工谋生。

才16岁的小儿子一个多月就秃了顶。半年后,他又因受不了老师、同学的排挤,原本成绩优秀的他不得不辍了学,只能替人开车来谋生。

老两口也先后办理了病退,一家人的生活脱了轨。

尽管如此,老两口仍坚信,连鸡也不舍得杀的儿子不可能是凶手。

因为,据闫峰回忆,案发当天,两人分开最多也就十分钟,呼格根本没有作案时间,再说了,如果真是他做的,他又何必叫上闫峰,还要去报警呢?

这样的逻辑怎么也说不通。随后,李三仁便开始订阅各类法制报刊,自学法律相关知识,他们要用法律来为儿子讨说法。

尽管,现在的他们手上没有证据,而且自从儿子被带走后,他们就没说上过话,连他的口供都是从报上看来的,但他们相信,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滑过,终于,9年后他们等来了转机。

03

2005年10月23日,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赵志红被捕。而他交代的第一起命案,就是“4.09公厕女尸案”。

一案不可能两凶,老两口从几个目击邻居口中得知消息后,就每天拿着厚厚的申诉材料,奔波在公检法三院,为儿子申请重审。

可是,天不遂人愿。原以为真凶出现了,为儿子翻案会变得很简单,可谁知,申请重审的过程却困难重重。

老两口四处奔走,但是每到一处,得到的答案都如出一辙:“没有办法,我们也同情你儿子,当年他可能是冤死的,但仅凭赵志红的口供,没有其他证据,根本不符合重审的条件。”

尽管,老两口坚持不懈,但是不断的打击,还是令人绝望不已。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总算给老两口带来了一丝光明。

“你们去找一下这个人,也许就有希望了。”一天,一个知情的好心人,悄悄塞给尚爱云一张纸条。

按照纸条上提供的信息,老两口找到了新华社驻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当时的汤计已过花甲之年,负责党政公检法的报道。

了解情况后,汤计当即打电话给赵志红专案组的人员核实情况,当确认情况属实后,一个记者的良知和责任,让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案子。

2005年11月23日,汤计写了第一篇内参直达中央高层。

三个月后,专案调查组复核此案后,给出意见:“呼格案”可以认定是冤案。此时的汤计,与很多人一样,认为法院会很快启动再审程序。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内部认定的错案,此后却再没了下文。

随后,为了给儿子申冤,呼格的父母还请了两位资深律师,作为他们的代理人。可是,令人无奈的是,律师们申请阅卷时,却连案卷都接触不上。

幸好,老两口心存一股执念,坚持申请再审。每年的1月5日,两会期间,汤计总会见到站在大门口,冻得瑟瑟发抖的两位老人。对此,汤计深感无奈,也无计可施。

而一切的转机,源于随后的一通电话。

一天,汤计突然接到赵志红专案组公审人员的一个电话,希望他阻止赵志红死刑。

原来2006年11月28日,赵志红案件进行不公开审理时,十起命案中,刚巧漏诉了“呼格案”。而如果把赵志红处决了,呼格案就永远翻不了案了。

不仅如此,专案组经过四轮的审讯,赵志红对死者的特征、暴力侵犯过程的供述一致。与呼格的口供相比,赵志红的更真实。

而且,在指认现场时,当年的公厕早已拆除,但赵志红找起来却轻车熟路。

虽然如此,为慎重起见,专案组还请了著名的心理测试专家杨承勋老师,做了测谎实验,结果也显示赵志红没有撒谎。

从赵志红专案组相关人员那里,收集到以上这些信息后,汤计立即写了第二篇内参。

内参发表不久,一位警察突然来访,他递给汤计一份赵志红的《偿命申请书》复印件,转身就走了。

原来,赵志红在狱中申请,要求重新侦查漏诉的第一起案件,还死者清白,让自己没有遗憾!

显然,这份申请书是要递交给内蒙古高院的,而这位警察担心它又会莫名丢了,到不了高层,就亲自送了过来。

阅读了赵志红的《申请》后,汤计很快写了第3篇内参,于是,便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然而,在随后的一年里,重审工作却始终无法启动,阻碍重重。

有少量反对的呼声认为:赵志红的这个案子,只有口供没有物证。而且“呼格案”当年的物证,如指甲、血迹等,不知何故竟全部消失了。

更让人无法释怀的是,“呼格案”的关键物证——法医尸检时提取的死者阴道分泌物,不仅当初未做DNA检验,就连样本也一并莫名失踪了。

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对比两个人的口供,赵志红的更加准确,哪怕凭口供无法判定赵志红有罪,按照疑罪从无的精神,也应该为呼格吉勒图翻案。

然而,再审工作停滞不前,看不到半点希望。

04

汤计万万没想到,自己踏上的竟是一条漫漫征途。

但一个记者的良知,让他一直为“呼格案”四处奔走呼吁。他曾找到内蒙古检察院的检察长邢宝玉,希望他抗诉。

但邢检察长说:“如果现在开庭就是终审判决,但假如维持原判,那呼格就永远被判成死刑了。”

怎么办?事情似乎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直到2009年8月,一个陌生人的来电才打破了僵局,让事情有了一丝转机。

“你不要问我是谁,我只能告诉你,我是一名尚有良知的检察官,我不想说什么,只想给你一个东西。”对方说完就挂了电话。

一天,就职于北京《法制晚报》的媒体人朱顺中,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十分钟后,四页传真被发了过来。

传真的内容,是检察机关做的呼格的笔录,笔录中的呼格彻底推翻了他之前的有罪供述,并提到当时认罪,是因为他实在尿急,不得已才胡乱编的。

朱顺忠明白这份笔录的重要性,这足以说明呼格的供词是不稳定的,做出有罪供述是事出有因。

随后,朱顺忠便以这份笔录为主要内容,在《法制晚报》上发表了相关文章。然而,事情却依然没有因此得到新的进展,重审似乎进入了寒冬。

在这条漫长而曲折的征途中,因为有了汤计、朱顺忠,还有其他一些好心人的相助,老两口始终没有放弃。

尚爱云坦言:“我相信法律终究有讲公正的一天。”

可等待是煎熬的、痛苦的,直到2011年,春天的气息才终于来了。

这一年5月,支持“呼格案”的胡毅峰,出任内蒙古高级法院院长。汤计于是发表了第5篇内参,胡毅峰院长马上批复,重审程序终于启动。

随后,苦苦等待、执着坚持的“呼格案”,终于有了结果。

2014年12月15日,一份迟到了18年的无罪判决书,终于被送到了呼格吉勒图家人的手中。

内蒙古高院副院长赵建平和同事,亲自上门致歉,并说道:“向你们表示真诚的道歉,对不起!我们一定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再发生这样的冤案错案。”

两天后,“呼格冤案”主要负责人冯志明被带走调查。后来,他因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罪名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另外参与“呼格案”的二十多人也同时被追责。

随后,尝遍人间百味、唯独没有甜的一家人,拿着无罪判决书的复印件,连忙赶到呼格的坟前,告诉他这个迟到了18年的好消息。

而面对这份无罪判决,百感交集的不仅仅是呼格一家人。

媒体人朱顺忠在电话中泣不成声:“我们胜利了!”电话那头是呼市公安副局长贺峰:“哭吧,我陪你。”

与此同时,汤计也接到了公安刑侦总队孟凡涛的电话,两人哽咽着说:“正义胜利了!法律胜利了!”

至此,历时18年的“呼格冤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05

反观“呼格案”的发生不禁让人心痛,涉案人员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愤恨!

试问,一个18岁的少年在面对冤屈时,该是何等的无奈,在执行枪决的前一刻,呼格的内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和绝望。

尽管,最后“呼格案”翻案了,该惩罚的一个也没落下,可正义终究还是来得太迟了,18岁的陨落,18年的苦等,对于家人,是煎熬更是虐心。

有人说:“呼格案”的发生,正赶上全国开展第二次严打运动,与当时从严、从重、从快的形势不无关系。

然而,尽管“呼格案”的发生,有其历史的特殊性,但作为一名司法人员,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心中所有的不应该是“公平”“公正”吗?

愿逝者安息,愿“呼格案”不再发生,愿人间不再有冤情!

作者:沛泽宝宝

编辑:Sarah萱草悠悠

参考资料:

1、媒体报道呼格吉勒图案笔录:公安局的人不让我解手  .人民网2016年11月12日

2、《今日说法》 20141230 迟到十八年(上、下)_CCTV节目官网 .

3、呼格吉勒图案:案件始末-中国法学网 (cssn.cn).

4、重启尘封疑案 呼格吉勒图再审案改判无罪始末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court.gov.cn)2014.12.14

1 阅读:79
评论列表
  • 2023-03-21 20:38

    极少数人竭力撑起的正义,,,

芹芹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