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龙袍上有几条龙

大道知行 2025-02-08 15:05:06

看电视时,我们会注意到,皇帝的龙袍上绣着好几条龙。那么,到底绣有几条龙呢?

▲ 清 光绪 明黄缂丝五彩云福寿金龙纹男袷袍 抚顺博物馆藏

在抚顺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清代光绪皇帝的龙袍。据介绍,这件龙袍长125厘米,两袖通长172厘米,下摆长110厘米。龙袍为圆领,右衽,具有满族风格的马蹄形袖。龙袍上的前胸、后背及两肩各绣有正龙,前后襟和底襟绣有升龙、降龙和行龙。

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金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被绣织在衣襟里面。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器具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不过,也有例外的,明朝皇帝龙袍的龙纹数就多于九条。

▲ 明 黄缂丝“十二章纹”皇帝衮服(复原件)北京明定陵出土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藏

1958年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就有十二条龙,被绣在一个圆形的中间,俗称“团龙”。十二条龙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位于衮服前胸和后背位置的龙,是正身的龙,也就是面向外的龙,被称为“正龙”或者是“坐龙”;侧身的龙叫作“行龙”,行龙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万历皇帝龙袍上龙的数目比起明世宗嘉靖七年创制的“燕弁服”上的就不能算多了。由弁帽、袍服、玉带、袜子和丝履构成的“燕弁服”上的龙纹呈九九之数:前身一个盘龙团纹,后身两个盘龙方纹,领子与袖子上的龙纹加在一起是四十五条,衣襟上的龙纹是三十六条。另外,在腰间的玉带上还装饰着九件刻有龙纹的玉片。

◎本文原载于《快乐国学一本通》,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