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被一则噩耗震得地动山摇 ——48 岁的大 S,那个曾在《流星花园》里饰演杉菜,陪伴无数人青春的女神,竟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短短五天内香消玉殒 。消息传来,无数粉丝心碎,可在悲伤之余,这背后的死因和医疗过程,却透着让人难以理解的蹊跷。

大 S 去世的消息,最初是脸书粉专 “日本旅人” 爆料,虽说没指名道姓,但已婚、有孩子、外国老公、演过《流星花园》这些标签,就差没直接写 “大 S” 三个字了。消息瞬间如野火般蔓延,各路媒体疯狂核实,2 月 3 日,确认大 S 离世的消息全网刷屏,死因是流感并发肺炎。

可这死因,在稍微懂点医学常识的人眼里,实在站不住脚。咱经历过新冠那几年,对流感和肺炎多少有点了解。流感这东西,说起来是个 “小麻烦”,但也没那么可怕。人类至今还没找到能一招制敌的特效药,主要靠自身免疫系统和它 “掰手腕”,药物只是在旁边 “递个扳手”,辅助免疫系统作战 。大部分人得了流感,就像被小怪兽挠了一下,休息几天就活蹦乱跳了,只有极少数倒霉蛋,才会发展成危重症。

流感致死的原理,不是病毒直接 “下死手”,而是它把肺部呼吸道搅得一团糟,上皮细胞坏死、纤毛脱落、黏液分泌也出问题,就像把房子里的家具全砸坏,门锁也撬了,细菌病毒这些 “小偷” 就趁虚而入,引发肺炎。重症患者的肺泡像被水淹了,整个肺部 “灌了水”,呼吸都困难,氧气吸不进来,血氧含量直线下降,最后就像被无形的手捂住口鼻,活活 “憋死”。

治疗方案也简单粗暴,就像给缺氧的人拼命送氧气。轻症吸氧就行,戴个氧气面罩,就像给快渴死的人递上一杯水;病情加重,氧气面罩不管用了,就上呼吸机,无创、有创按需选择,这就像用水泵强行往身体里送水;最危重的患者,肺部完全 “罢工”,呼吸机也救不了,还有 ECMO 这个 “终极神器”,也就是人工肺。它直接把血抽出来,在外头 “加工”,把氧气加满再送回身体,就像给车换了个强力发动机,维持患者生命。
可 ECMO 也不是万能的,价格贵得离谱,开机费 6 万,每天维持费 1 - 3 万,要是用欧美设备,费用直接翻倍,最高每天 5 万美元。虽说价格吓人,但性能逆天,能让心肺功能归零的病人再撑一段时间。不过一般也就用两个星期,时间长了,不仅烧钱,病人身体也吃不消,会慢慢出现肝衰竭、肾衰竭等问题,最后多器官衰竭,回天乏术。

回到大 S 这件事,以她的财力,区区 ECMO 费用根本不值一提。当年床垫都能花 200 万买,还会在乎每天几万块的救命钱?可她却死于 “流感并发肺炎”,这实在太不合理了。

再看看大 S 去世前的状态,1 月 26 日还和家人出席王伟忠女儿的归宁宴,照片里的她,穿着亮片礼服,外搭黑西装,勾着老公具俊晔的手臂,笑靥如花,哪像个命不久矣的病人?活力满满,和 ICU 里昏迷多日、多器官衰竭的病人,简直是天壤之别。
查了入境记录才知道,大 S 是 1 月 29 日大年初一去的日本,本想着一家人度假,顺便再过几天和老公庆祝结婚三周年,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夺命之旅。刚到日本,在箱根泡温泉时,大 S 就出现咳嗽、哮喘症状,去当地医院,医生只开了点药,让她静养。接下来两天,大 S 卧床休息,可 1 月 31 日晚上,情况突然恶化,家人急忙叫救护车送她去箱根医院,结果医生检查后说没事,让回家休息。第二天上午,大 S 病情更严重了,家人又开车把她送到东京的医院,确诊流感后,还是让回家观察。当天半夜,大 S 病情再次急速恶化,被救护车送进医院,2 月 2 日凌晨 7 点,生命永远定格。

短短五天,家人两次叫救护车,还自己开车送医,一天多跑一次医院,可大 S 还是迅速离世。这期间,东京的医院到底做了什么?从死亡速度来看,大概率没给大 S 上 ECMO,甚至连呼吸机都没上。流感再厉害,也不过是弱化版新冠,当年新冠患者上了呼吸机,再危重也能撑一段时间,可大 S 却在医院几个小时就没了,这合理吗?

难道东京的医院没有 ECMO 和呼吸机?显然不可能。只要给大 S 上个血氧监测仪,看到血氧含量急剧下降,有点医德的医生都会采取措施,更别说大 S 不差钱。可现实却是,大 S 从发病到死亡,医院就只是开点药,让回家静养,不管病情多危急,都是这句话。

以前看杂志,总觉得日本医疗有多发达,到处是 ICU,医疗直升机随叫随到,老百姓看病不花钱,享受顶级治疗。可大 S 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一个有钱有名的明星,在东京的医院都得不到应有的救治,那些没钱没名气的普通老百姓,在医疗资源紧张时,又会面临怎样的困境?难道只能回家等死?
这不禁让人思考,日本的医疗体系,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完美?大 S 事件,是个例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生命面前,金钱和名气都显得如此无力,我们又该如何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如果大 S 当时第一时间飞回大陆就医,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大陆的医疗水平在这些年飞速发展,面对流感、肺炎等病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救治体系。在新冠期间,无数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成功挽救了无数生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大 S 的离世,不只是一个明星的悲剧,更像是一记警钟,敲醒我们对医疗体系的思考。是时候重新审视那些被神话的医疗宣传,关注每一个普通人在疾病面前的生存权利。生命脆弱,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