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卫报》报道,2024年10月,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76%。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绝大部分来自中国、欧盟和美国,其中中国主导着这一市场。俄新社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不断增强,逐渐取代西方大型品牌。
根据乘联会预测,2024年全年,预计我国汽车出口总量将超过630万辆,领先第二名达150万辆以上,稳坐全球汽车出口第一把交椅。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12月13日在《财经》年会透露,比亚迪2024年累计销量有望达到425万辆。
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2020-2024年,五年时间里,已倒闭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威马、高合、爱驰、天际、拜腾、游侠、云度、自游、雷丁、汉龙、力帆、博郡、赛麟、前途......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熠熠生辉,另一面则显得较为暗淡。从自然界的法则来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一样,如“躺平”于这个时代,“醉死”于这个温床,那自然就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车企的倒闭,而去否定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大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单单只是一辆汽车,是融合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当下中国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不仅推动了国内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
谈论中国工业的崛起之路,汽车工业绝对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全方位开放。
同年11月,几个风尘仆仆的中国人,突然出现在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总部。领头的中年人就是时任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他对保安说:“我是中国来的,想跟你们厂的领导聊一聊。”
按照原计划,这次考察团是来德国找奔驰谈技术引进的,但在大街上看到遍地都是W(大众)车标的车,代表团长周子健临时改了主意:走,去大众看看。就这样,促成了改变中国汽车命运的一次会面!
自此,中德双方关于此项目进行了长达6年的谈判。最终于1984年10月签订合资协议,12月奠基开工。
其实说起来,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并不晚。
1929年,张学良聘请了美籍技师麦尔斯为总工程师,从美国购买了瑞雷号载货汽进行研究仿造,1931年6月,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民生牌75型2.5吨国产载货汽车。不久之后,爆发“九一八”事变,这一切全都落到了日本人之手,中国的汽车之路戛然而止!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汽车制造路才又重新开始。
1953年,位于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被认为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1957年7月15日,由中国一汽组织生产的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卡车驶下生产线,结束了新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长春第一汽年制造厂制造出东风牌CA71型小轿车,这是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小轿车。
1959年国庆节,一批中央领导开始换乘“红旗”,“红旗”同时成为国庆检阅车。
1978年,邓小平作出指示:“汽车可以合资,不仅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这掀开了中国汽车对外合资的序幕。
新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1983年成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但由于进口全散件组装(CKD)的模式并不符合中国引进技术和出口换汇的初衷,这次合资并不成功。
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为成功,以国产化作为目标。
进入90年代,中国民营汽车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1990年,魏建军入主了成立于1984年的长城汽车;1995年,比亚迪成立;1996年,吉利集团成立;1997年,奇瑞汽车成立。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合资模式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行业的主导模式。
2000年,一汽马自达品牌成立;2001年,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一汽与天汽完成重组后成立,宝马汽车也落户东北,与华晨汽车共同组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04年,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在完成北京吉普重组后成立。
不到十年时间,欧美主流车企纷纷完成在中国的布局,分享着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204年3月28日,带着万众期待,小米汽车SU7正式上市发布。
如果你随机问个外国人,知道小米公司么?他会说“我听说过,造手机的公司”。如果你给他说,NO,小米也在造汽车,他肯定会很诧异。
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全球195个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提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要尽快达峰,争取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净零排放。
《巴黎协定》既是许愿池,更是紧箍咒,西方国家通过这100年来的发展已经完成转型,但中国还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小算盘打的贼把响,想要通过“绿色能源”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然而,令西方国家没有想到的是,以为作为“棋子”的中国却弯道超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狠狠地扇了西方国家一个大耳光。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为“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大家肯定有疑问,欧美日韩的汽车工业发展早,技术实力雄厚,按道理说应该在造车技术上持续领先,为何会让中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2009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开始。这一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开始推动新能源汽车布局。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到2020年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目标。
2014年,蔚来汽车在上海成立,并于2017年下线首款量产车型ES8;同年,小鹏汽车在广州成立,其首款量产车型G3于2018年上市;2015年,理想汽车成立,并于2019年下线了首款量产车型ONE,至此,目前行业中俗称的“蔚小理”形成。
“蔚小理”,应该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甲。我们应该也不要忘记这个名字,“乐视”汽车,2024年也是乐视造车的第十个年头。
2014年12月,贾跃亭公布了乐视“SEE计划”,标志着乐视正式进军造车领域,他在行业中第一个提出“生态造车”的模式。尽管PPT讲的确实不错,但很快乐视汽车就陷入资金链紧张之中。2017年7月,贾跃亭借造车之名远走美国,至今也只能在抖音上看到贾老板的身影。
2022年,比亚迪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全面转向电动车生产。
2021年3月30日,雷军在小米十周年庆典上正式宣布了小米造车的计划。2024年3月28日,小米召开XIAOMI SU7上市发布会。
十年以来,中国新能源车企们,乘着中国工业实力崛起的东风,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技术融合、技术变革,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闯出了一片天地,让中国新能源汽车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202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上,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官方用车,为赛事提供绿色出行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南美洲的巴西,中国品牌汽车销售店陆续开张,制造工厂开工或升级改造。电动汽车已成为中国对巴西出口的第四大主要产品。
在东南亚的泰国,2023年泰国的电动汽车年增长约690%,其中大多数都为中国品牌。
2023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了百万,达到了120.3万辆,成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的领头羊。
2024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年度达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2024年9月27日,美国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上调至100%。2024年10月29日,欧盟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条例正式生效,为期5年。
就在2024年年尾,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哪吒汽车陷入倒闭边缘,极越汽车身陷困境。即时相对较好的蔚来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亏损高达50.6亿元,总亏损突破1000亿元。
稍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雷军等人也曾公开表示,2025年行业淘汰赛将真正开打,能留在牌桌上的品牌最多不超过5家。
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将走向何方?
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行情下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洗牌将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降低生产成本。汽车行业的洗牌是个正常的变革过程,我们看欧美日韩,每个国家能叫出名字的车企也不过3-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经历类似的变革,最终留下少数几家具有强大实力的品牌。
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研发更高效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提高能量密度和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整车成本。同时,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新的增长点。
面对美国和欧盟等地区的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汽车除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也要探索“走出去”,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以规避关税和反补贴税的影响。通过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提供符合当地标准和法规的个性化新能源汽车。
政府将继续通过法规和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鼓励汽车以旧换新、发放新能源汽车消费券、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方式,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府支持,从国家层面保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新能源的车企们,除了在国内修好内功,也可借鉴日本经验,加速从中国制造和出口转向海外本地化生产的全球化进程。而从“出口”到“出海”的转变,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必经之路,正如当年日韩汽车的崛起那般!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定然是一片璀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