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将中国的势力范围扩展至西南地区。
像越南地区,秦朝时期,秦始皇征服百越地区,设立象郡,包括今越南北部,越南首次纳入中国版图。汉朝时期,西汉灭南越国,设交州,并在越南境内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行直接统治。
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家,在《明史》中也被归为外国,与中国仅有朝贡关系。
但是历朝历代,为何没有再进一步拿下中南半岛,中原王朝没有将势力范围扩展至印度洋,这是为何呢?
一、北方边患
中原王朝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占据一地,必然是长久居住,繁殖人口,开垦土地,种植庄稼,在此地从此获取利益。
在此地长久经营,人口不断繁衍,这块土地也不会再从中国分离出去。游牧民族恰恰相反,打下占领一块土地,只为抢掠财物不善经营。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更大边患来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北方游牧民族经济不稳定,遇到恶劣天气,他们就会过来抢劫。古代中原王朝,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北方边患上边,根本无暇顾及中南半岛的开发。
中南半岛,古代也称为瘴疠之地,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吸引力不强,中原王朝占据此地,不但无法耕种,还要耗费更大的财力物力进行管理,显然投入大于产出。
二、交通不便
古代中南半岛拥有繁密的热带和亚热带雨林,既有凶猛野兽,也有未知危险,如果中央王朝真的派兵征服这个地区,极端恶劣的环境和交通条件,就足以将远征的军队拖垮。
清朝能征善战。1762年,缅甸的贡榜王朝,入侵中国云南地区,清朝反击。1769年,双方停战收场,缅甸向清朝称臣。
清朝的骑兵非常厉害,但中南半岛属于热带雨林地区,并不能发挥清朝骑兵的优势。再加上热带雨林多,当地人更容易撤退和埋伏。哪怕
暂时打赢,清军在追击的过程中也会付出巨大伤亡。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之后,约3万远征军带着电台通信工具穿越野人山,伤亡极为惨重,仅有3000余人幸存,死亡率超过90%。
从中也可见西南地区的环境之恶劣。
三、距离过远
即使征服了中南半岛,由于距中原地区距离太过遥远,对于中央王朝而言,它既没有足够有效的控制措施,也难以防止当地的叛乱和藩镇割据。中原王朝自然不会做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
古代中国对于出海口也没需求。大家看《乔家大院》,乔致庸做茶叶生意,从福建武夷山收茶,然后北上卖给俄罗斯人,也是走的陆路。
由于中国不重视海运,因此,印度洋的出海口对于古代中国而言就毫无意义,中央王朝自然也没有获取印度洋出海口的动力和需求。
想要征服中南半岛,比较适合的还是海运,像英国一样走印度洋路线。走海路的话,直接避过西南地区的恶劣环境,极大减低成本。
但是,古代中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于大海产生兴趣,自然也不会想到从海路去占领中南半岛。说实话,印度也就偷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