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福布斯》称为"全球最神秘女操盘手"的女人,手里攥着超过2000亿美金的流动资本,却在朋友圈晒着三胞胎的辅食食谱。
她叫李一诺,18岁保送清华生物系,27岁拿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博士,30岁成为麦肯锡全球合伙人,34岁被世界首富钦定为家族办公室CEO。更令人咋舌的是,她在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结婚生子,四年连剖三胎,每次产房里的胎心监护仪旁边都放着并购协议。

1977年,李一诺出生在山东济南,家境贫寒,父母俩经常吵架。
父亲没有工作,整天喝得烂醉,半夜回家趁着酒劲摔东西,全家只靠母亲那份微薄工资。
母亲李莲娜是下乡知青,自学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却在婚姻里活成“哑巴”——被打碎的镜子、缝补了17次的旧外套、永远温在灶台上的白菜汤,构成了她对“家”的最初认知。
母亲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一家子,还要想尽办法筹足孩子的学费。
碍于孩子还小,母亲不敢提出离婚,父亲变本加厉,竟偷走母亲存的一年学费,买酒花光了。
李一诺虽然年纪小,但天生敏感的她,早就明白了母亲的委屈。
在12岁那年,父母决定离婚,要强的母亲带着李一诺离开了父亲的家。

幼小的她被动接受了这个事实,早早地面对生活的艰辛,学会了坚强和忍耐。
李莲娜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学的学习机会,还担任过工厂的车间主任。
去德国公派进修后,她成为了厂里的第二个女总工程师,却因工作理念问题与领导班子发生冲突,最后愤然离职。
离开化工厂后,为了母女俩的生存,李莲娜开启了自己创业之路。从卖服装到批发商品,她大胆尝试着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
生活虽拮据,母亲却始终秉持“态度决定一切”的信念。一次数学考试,李一诺因粗心考了80分,母亲拒绝签字:“不会做可以教,但粗心不可原谅!”
这句话让她刻骨铭心,从此养成极致认真的做事风格。

多年后,她在自传中写道:“我人生最早的商学院,是母亲的血泪史。”
李一诺也从没辜负母亲的期望。
1996年,李一诺以全校第一保送清华生物系。初入校园,她一度因“土气”自卑——同学讨论猕猴桃时,她甚至不知其为何物。母亲得知后,咬牙买下一整袋寄到学校:“没见过就去尝试,人生本就是个探索的过程!”

在清华,她与同乡颜宁结下深厚友谊。她们俩也被其她人称为“中国最牛闺蜜”。
教授曾预言:“李一诺会成为科学家,颜宁则是社会活动家。” 但命运却让她们互换赛道——颜宁扎根科研成为院士,李一诺转身商海叱咤风云。
清华大学生物学毕业之后,李一诺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学霸从来不会因为学习而头疼,但其实对于李一诺来说,她的博士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去了国外之后要重新接受一套新的教育体系和生活环境,并且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才济济,各地的顶尖学者都在此,彼此之间要展开激烈的竞争,这让她压力非常大。
但再艰难的科研生活,她都扛过了。
2005年,博士毕业的李一诺决定投身商界,她选择了应聘麦肯锡咨询公司。

尽管专业不对口,她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拿到了这家全球百强企业的offer。
这份工作的年薪达到了11万美金,对于一个刚刚从学术领域转过来的新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机遇。
作为公司唯一一名非商科背景的异国员工,刚开始的李一诺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
“我能做的,就是付出200%的努力做好每件事。”在李一诺看来,努力是可以做成任何事的万能法则。
她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超强,因此也得到了客户同事的高度评价。

最终她凭借着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成为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年薪一度上涨至百万美元。
但在后来,李一诺发现该公司存在不公平对待,“上司欺负新人”现象比较明显,这种职场文化让她嗤之以鼻,脑海里产生了“辞职高薪工作”的念头。
2011年,比尔·盖茨旗下基金会曾向李一诺抛出橄榄这,希望她能利用专长为基金会出一份力,但不熟悉慈善管理领域的李一诺,选择拒绝。

2015年,西雅图一场慈善晚宴上,双方通过畅谈,彼此欣赏对方,李一诺也深入认识了盖茨基金会。于是,比尔·盖茨将一封信推到李一诺面前:“每年30万儿童死于疟疾,但治疗谢顶的研发经费是它的四倍。”
转身意味着放弃麦肯锡的千万年薪,降薪三分之二加入基金会。 朋友劝她“别犯傻”,她却盯着盖茨办公室墙上的世界地图:“如果钱能买命,我愿做那个掏钱的人。”
在盖茨基金会,她成为了在中国的首席代表,致力于实现基金会使命,帮世界首富“花钱”。
她主导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让疟疾疫苗研发周期缩短40%;疫情期间,她推动的“疫苗冷链计划”覆盖87个发展中国家。
2020年,《财富》杂志将她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时,编辑部用了一个扎眼的标题:“从赚钱到救命,她比比尔·盖茨更懂中国。”

在这些巨大的成就下,李一诺又是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呢?
李一诺和丈夫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他们在攻读博士学位时互相鼓励,成为了对方的精神支柱,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即将完成博士学业时,李一诺和华章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一起度过了几年平静而幸福的时光。
在2009年李一诺已经怀孕,而此时的她是晋升全球董事合伙人的关键时期。
在所有人以为她不会生下这个孩子的时候。
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养胎,2010年顺利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2013年怀二胎时,她直接在产房架起视频会议系统,当助产士喊"用力"时,她正在对新加坡主权基金代表说:"这个条款需要更用力地谈判。"
短短四年间,她就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

2016年,李一诺带着全家回到中国北京,在国内全力发展慈善项目,她曾经接触过很多富豪,每年都花费几百万让孩子读名校,但是回国后她发现有些地区的孩子一年教育经费只有3000块钱,她感受到世界的不公、教育的担子越来越重,她认为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2020年,李一诺与合伙人共同创办了“一土”教育,致力于探索一种结合应试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创新模式。

她希望以一种社会参与的方式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重构教育的生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一诺所创办的“一土”教育正不断被更多人认同。
“一土”获教育部创新课题认证,从北京扩展到硅谷,成为教育界黑马。

从山东出租屋到世界慈善舞台,她用40年证明了:所谓“大女主”,不过是把命运给的碎玻璃,一颗颗攒成星星。
正如她在《力量从哪里来》中写的:“真正的自由,是允许自己成为任何样子。”
而这,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生存智慧。
参考资料:
1、人物:《李一诺 贪心的人》
2、人物杂志:《李一诺:当你不满现有的体系,就在现实环境里自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