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华裔女科学家李飞飞:AI教母,欲以中国人身份摘取诺贝尔奖!

粉萌小仙女 2024-11-29 15:24:0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追梦人

编辑 |追梦人

●— 前言 —●

“我以我是中国人为傲。”

这句话,掷地有声,出自一位站在人工智能领域巅峰的女性——李飞飞。

她是美国三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还担任谷歌云AI的首席科学家。

然而,比起这些头衔,更令人瞩目的是她内心深处那份对祖国的眷恋,以及她想要以中国人身份领取诺贝尔奖的强烈愿望。

那么,一个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学家,为什么会对中国还有这么深的感情呢?

●— 从洗碗工到世界级科学家 —●

1976年,出生于首都北京的李飞飞,从小就饱受文化氛围的熏陶,其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文艺青年。

而在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美国梦”的影响无处不在,时至1988年,李飞飞的父亲决定抓住机遇,只身前往美国。

但是,现实远比想象中的残酷!身处异国他乡,由于语言不通,纵然有一肚子的墨水,也很难找到机遇去证明自己。

为了养活自己,李飞飞的爸爸只能到处打些低收入的零工,四年之后,16岁的飞飞和妈妈一起去了美国。

彼时的李飞飞并不知道,这次远行,竟是漫长漂泊的开始,坐标“新泽西州”,这里成为了李飞飞新的起点。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她夜以继日地学习英语,用惊人的毅力跨越了语言的鸿沟。

然而,语言关只是挑战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挑战,更是一个接一个!

由于父母的学历在美国不被承认,加之微薄的收入,很难养活一家人,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李飞飞开始边工作边学习。

当日常作业写完之后,她就换上衣服开启“牛马”生活,小小的身子穿梭在人来人往的大小餐厅之间,为了就是能够多挣一分钱用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而为了养家糊口的父母,更是没有闲着,通过四处筹钱最终运营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干洗店谋生,它的存在,也见证了李飞飞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

她一边帮助父母清洗衣物,一边埋头苦读,在油渍和洗衣粉的味道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时至1995年,李飞飞凭借出色的“SAT”成绩,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资助,并且以全校第六名的成绩进入了物理系。

这扇常春藤名校的大门,为她开启了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在普林斯顿的四年时光,正是李飞飞学术生涯的起点。

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面对未来抉择之际,她并没有选择高薪的职业,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科研之路。

1999年,李飞飞前往西藏,探寻藏医药的奥秘,这段经历不仅让她见识更广,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做科研的信念。

彼时的她深切认识到,科学探索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推动。

2000年,李飞飞回到美国,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

从那时起,她正式踏入了人工智能的领域。

●— 学业突破 AI教母 —●

当时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计算机视觉,远未像今天这般炙手可热,让计算机像人一样“看懂”世界,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已有的计算机识别系统,能识别的物品种类屈指可数,这也成为了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

当很多研究者都望而却步,甚至建议李飞飞换个方向,但她却坚定地选择了这条人迹罕至的赛道。

李飞飞意识到,要让计算机识别图像,必须先让它“学习”,就像人类的孩子一样,通过观察和学习,逐渐认识这个世界。

而如何让计算机学习呢?这成为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她试了好多算法,但都没成功。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李飞飞和她的团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构建一个庞大的图像数据库,为计算机提供学习的素材。

这个强大的数据库,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ImageNet”。

李飞飞一行人收集了数千万张图片,并对每张图片进行精细的标注,例如“猫”、“狗”、“汽车”等等。

为了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李飞飞和她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还动员了亲朋好友,以及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图片的标注工作中。

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伴随着激情和希望!

2009年,ImageNet数据库正式上线。

这个数据库包含了超过1400万张图片,涵盖了2万多个类别。

ImageNet的出现给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数据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以前,电脑在识别图片里的东西时经常不太准;而借助ImageNet海量的数据,研究者们可以训练出高精度的图像识别模型。

ImageNet的成功,让李飞飞一举成名,她也因此被誉为“AI教母”。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飞飞并没有将ImageNet据为己有,而是将其无偿开放给全世界的研究者使用。

这种开放共享的精神,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加入“斯坦福大学”后,李飞飞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

她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算法,让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理解图像的内容。

他们还构建了全球最大的3D场景数据集,为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此外,李飞飞还十分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呼吁加强对AI系统的约束和监管,确保这一技术造福人类,而非带来危害。

从博士生到教授,从实验室负责人到谷歌高管,李飞飞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她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很多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成果。

2017年,44岁的李飞飞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成为该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同年,她还受邀担任谷歌云AI首席科学家,领导谷歌的人工智能研发工作。

在谷歌,她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比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她之所以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的普及,为的就是让更多人接触和使用它。

●— 三院院士 报国之志 —●

李飞飞不仅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还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她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应该仅仅追求技术的进步,更应该关注其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她建议加大对人工智能伦理和监管的力度,确保这项技术能为人类带来好处,而不是造成伤害,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李飞飞,并没有停下来!

2018年,她又先后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和国家文理科学院院士,成为了美国“三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代表着她在不同领域的杰出贡献。

李飞飞能够当选,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她在科学界影响力的认可。

尽管荣誉不断,李飞飞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她明白,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有祖国,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但她一直记得自己的根在中国!

而在某次公共场合演说之际,李飞飞曾骄傲地这样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的祖国和我的民族,我的根在中国,一定要服务国家,这是我毕生的追求。”

为了践行自己的报国之志,李飞飞积极推动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她多次回到国内,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合作,一起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

除此之外,李飞飞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她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为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她觉得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来肯定会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2020年,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李飞飞再次回到斯坦福大学,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她和团队研发了一套人工智能医疗诊断工具,比如一个能帮助医生快速识别新冠肺炎的AI系统。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 结语 —●

反观李飞飞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曾经济紧张过,也遇到过学术上的难题。

但现实的困境,都无法阻挡她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深爱。

她认为科学能够改变世界,而李飞飞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李飞飞

中国企业家杂志:2024年8月28日,《硅谷VC寻找下一个“李飞飞”》

证券时报:2024年8月24日,《“AI教母”李飞飞,一边创业一边投资》

2 阅读:17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