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王府上篇:大宗绝嗣没有兄终弟及,反而让叔叔辈的郡王袭爵

楼哥看明史 2024-07-30 19:34:00

前言:在今成都市龙泉驿区正觉山山麓及青龙埂等地,有一处类似北京十三陵的明代王陵墓葬,即明蜀王家族墓。目前已经确定墓主的有这么几座:僖王陵、成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昭王陵。

以保存相对完好的僖王陵为例,不同于普通藩王四十九颗门钉的级别,其朱红色的石门上不仅有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更有五爪金龙图案,在在都是皇家风范,充分展现了蜀王一脉的超然地位。

蜀僖王墓地宫

自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蜀献王朱椿之国成都,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蜀愍王朱至澍自尽殉国,其家族共在成都繁衍生活了二百五十四年。蜀王一脉的字辈是“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历代蜀王的故事。

第一代蜀王

蜀献王朱椿

朱椿,生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生母惠妃郭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册封为蜀王,封国四川成都府。

郭惠妃剧照

郭惠妃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女儿,而郭子兴则是朱元璋能够开国称帝的第一大贵人。故而当朱椿尚未之国的时候,每年滁阳王庙的祭祀,都由他这个亲外孙来主持。

王无后,国初以蜀王主祀。蜀王之国,掌滁之卫事者主焉。—《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二》

朱椿在凤阳读书的时候,其老师苏伯衡,是明初大儒宋濂的好友。这位蜀王殿下“博综典籍,容止都雅”,朱元璋给了儿子一个爱称:“蜀秀才”。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十月,永昌侯蓝玉的女儿被册封为蜀王妃。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在近两千名军士的护卫之下,朱椿和王妃蓝氏一起前往成都府就藩。

永昌侯蓝玉剧照

成都蜀王府始建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至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三月竣工,位于今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周长2500多米,面积达38公顷多。整幢建筑坐北朝南,金碧辉煌,是整个明代最富丽的藩王府之一。

癸未,蜀王府城垣宫室成,成都中护卫具图以进。—《明太祖实录卷二百》

到了成都之后,朱椿一方面积极推行仁政,王化教育百姓。另一方面则全力征讨意图叛乱的西番蛮人,同时严厉打击朵甘、乌思藏、长河西一带茶叶走私贸易。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方孝孺,在其所著的《学孔斋记》中也给予了朱椿极高的评价:“以臣观乎蜀王殿下,其圣人之徒而得其大全者乎!”

朱元璋驾崩后,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全力削藩,最终逼反了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朝廷处于劣势之时,曾有御史建议请蜀王出山辅政,却被建文帝一口回绝。燕王登基后,朱椿又第一时间赶赴南京朝觐新君,以示忠心。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的时候,朱椿更是举报亲弟弟谷王朱橞谋反,得到了四哥的一句称赞:“蜀王忠孝人”。

明代蜀王府复原图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二月,朱椿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献。谥法“聪明睿智”曰“献”。史书给了这位蜀献王极高的评价,同时称其“宗室为最贤”。

王性惇厚慈祥,孝友笃至,循执礼法,表里惟一。潜心儒术,旁及佛老。读书为文,苦志不懈。喜延贤士、大夫讲论,或至夜分,不为声色游畋之事。—《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第三代蜀王

蜀靖王朱友堉

朱友堉,蜀献王嫡长孙,其父朱悦燫,朱椿嫡长子,建文年间封为蜀世子。朱悦燫虽然是方孝孺的学生,靖难之后朱棣倒也没有为难这个侄子,反而因为他“嗜学问,好贤接士”的品行,而对他十分欣赏。

永乐皇帝朱棣剧照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六月,朱悦燫去世,年仅二十二岁,谥曰悼庄。朱友堉三岁丧父,四岁丧母,全靠祖父含辛茹苦养育长大。

朱椿去世后,其次子华阳王朱悦燿仗着自己乃次妃金氏所生,对世子之位虎视眈眈,妄图夺嫡,向四伯朱棣诬告大侄子朱友堉有“悖逆、怨诽十数事”。朱棣不顾自己北征尚未班师,派人去成都召朱友堉来北京“廷辩”。

好在等朱友堉赶到北京之后,朱棣已经驾崩。新天子仁宗朱高炽,二十年来饱受夺嫡之苦,自然不待见华阳王。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朱友堉袭封蜀王。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华阳王朱悦燿迁居湖广澧州(今湖南澧县)。

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二月,成都护卫官军随同黔国公沐晟进入交阯平定叛乱。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和六月,朱友堉又先后调动护卫官军六千人前往松潘协助朝廷剿捕叛蛮。

蜀藩成都三护卫的彪悍战斗力,引发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极大忧虑。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正月,四川总兵官、左都督陈怀上奏朝廷,称在蜀王府中听到炮铳声。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六月,饱受压力的朱友堉,不得不上交成都中护卫和右护卫。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九月,朱友堉去世,年仅二十六岁,谥曰靖。谥法“恭已鲜言”曰“靖”。

蜀僖王朱友壎

朱友壎,蜀靖王朱友堉母弟,蜀悼庄世子朱悦燫第三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封为罗江王。

朱友壎墓地宫

因靖王无嗣,故而朱友壎在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七月,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蜀王。和祖父以及兄长相比,朱友壎的性格颇为懦弱。靖王去世后,朝廷派来吊丧的应城伯孙杰公然索贿,朱友壎除了生闷气却只能束手无策,还靠着御史出面弹劾,才为他讨回公道。

今御史所奏者姑宥其罪,凡所受皆追入官。礼部仍移文各王府长史司使启王:“今后朝廷凡遣人至,勿与财物。”—《明宣宗实录卷一百一》

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六月,朱友壎去世,年仅二十六岁,谥曰僖。谥法“小心畏忌”曰“僖”。

第二代蜀王

蜀和王朱悦(劭火)

朱悦(劭火),蜀献王庶第五子,靖王和僖王的叔父,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册封为保宁王。

土木堡之变前蜀藩世系图

悼庄世子共有三子,除长子蜀靖王、第三子蜀僖王以外,次子黔江王朱友坿也在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去世,且同样无嗣。换句话说,蜀藩大宗至此绝嗣。

按照惯例,既然蜀献王长子一脉绝嗣,就应该由其次子一脉袭爵。华阳王朱悦燿虽然已经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八月去世,但其子朱友堚正在守孝,完全可以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蜀王。

然而当年朱悦燿贬居澧州之时,仁宗皇帝给了一句评语:“鸾枭不可同处矣”,事实上剥夺了华阳王一脉子孙在蜀藩的继承权。而蜀献王第三子崇宁王朱悦燇、第四子崇庆王朱悦炘全都早逝且无嗣,蜀王这个超级大馅饼,就此落在了老五保宁王朱悦(劭火)的头上。

蜀王金宝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二月,保宁王朱悦(劭火)进封蜀王。对于保宁王家族的运气,华阳王家族始终深感不服气,朱友堚袭爵华阳王之后,向朝廷讨要当年祖父蜀献王朱椿遗留的财物仆役,还曾酸溜溜地指出五叔不过是个宫人之子。

辛巳,华阳王友堚奏:臣父悼隐王乃蜀献王次妃金氏所生,为第二子。叔父保宁王乃献王宫人所生,为第五子。今保宁王子孙袭王爵位,享有封国之富。臣在澧州,窘乏殊甚。乞以献王所遗金帛器物、内使、宫女、官校分赐于臣。—《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十九》

事实证明,当年仁宗的眼光非常毒。保宁王的后代和和睦睦,华阳王的子孙却兄弟反目。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朱悦(劭火)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谥曰和。谥法“不刚不柔”曰“和”。

第三代蜀王

蜀定王朱友垓

朱友垓,蜀和王嫡长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册封为蜀世子,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三月袭封蜀王。

蜀世子金宝

和王去世之后,本来应该与原配何氏合葬。但继妃徐氏绝食殉节,年仅二十六岁,谥曰静节。虽然徐氏的年纪足够做朱友垓的女儿(二人相差十七岁),但他还是对这位继母表现出了足够的敬重,特意向朝廷上奏,请求不要打开自己母妃的坟墓,就让和王与静节王妃一起合葬。

世子友垓奏: “母妃何氏卒时未有合葬事例,以此未为合葬规制。今若穿圹,恐惊母妃体魄,乞别为一圹。”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六》

然而朱友垓运气不佳,在袭爵当年便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谥曰定。谥法“纯行不爽”曰“定”。

第四代蜀王

蜀怀王朱申鈘

朱申鈘,蜀定王嫡长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袭封蜀王。自宣德朝上交两护卫之后,蜀王在文武官员中的地位就一日不如一日。除了前文索贿的应城伯孙杰外,还有身为册封使,却宿娼作乐的彭城伯张瑾,更有在王府喝得酩酊大醉的巡按四川监察御史田斌。

到了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蜀王府护卫十五人,在闹市抢夺银两,被四川按察使郭纪派人抓了起来。这事本来没什么,但郭大人却擅自动用杖刑,直接打死了三人。

明代王府端礼门

打狗还要看主人,朱申鈘大怒之下,立刻向朝廷上疏控告郭纪“酷暴”,还称其过端礼门不下轿。端礼门是蜀王府南门,官员于此经过不下轿,是大不敬的重罪,当朝皇帝宪宗朱见深当即下旨逮问郭纪。

诏巡视四川户部右侍郎黄琛,会巡按御史鞫之。逮下狱,罪当杖。—《明宪宗实录卷八十五》

当然朱申鈘最大的成就,在于刊印了《献园睿制集》和《定园睿制集》两部文集,开蜀藩刊印文集之先河。这里做个解释,献园、定园分别指代献王朱椿和定王朱友垓,所谓的“睿制”就是亲王自己创作的作品。皇帝用御制,亲王则是睿制。

《献园睿制集》

《献园睿制集》记录了朱椿在位期间的各种谕令、家法,不但是后世蜀王得以效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后世研究明初蜀藩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五月,朱申鈘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谥曰怀。谥法“慈仁短折”曰“怀”。

蜀惠王朱申凿

朱申凿,蜀定王庶第三子,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赐名,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封为通江王。因蜀怀王无嗣,朱申凿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四月,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蜀王。从朱申凿睿制的诗集来看,他对兄长的感情还挺深,比如在拜谒怀王坟园之后,还特意写诗纪念。

东山山路正遥遥,稳坐骅骝不惮劳。

淡淡薄烟笼树沓,踈踈远草接天高。

兄王厚土千年固,内翰雄才百世豪。

出入銮坡经几载,皇猷黼黻喜相逢。

明代亲王府大门

自献王以后,历代蜀王都遵循“以礼教守西陲”的方针,而朱申凿更是堪称贤王。他在位期间,曾经做过两件事情:

第一件:祭祀“开国文臣之首”美誉的宋濂。宋濂因受胡惟庸的牵连,在发配四川之时,于在夔州(重庆奉节)去世。当年除了教导太子朱标,蜀王朱椿也受到宋濂的指点,所以他在就藩之后,顶着压力资助宋濂之孙宋怿,并将其墓迁葬到成都华阳县。

而朱申凿在位期间,宋濂墓已经破败不堪,这位蜀王殿下又将其迁葬到“锦城迎晖门外”,即成都的净居寺西侧。为了更好地祭祀宋濂,朱申凿不但把净居寺改名为报恩寺,还赐田80亩作为香火费用。要知道此时宋濂尚未平反,朱申凿此举要冒的政治风险可不小。

报恩寺

第二件:赈济灾民。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年间,四川大旱、地震等灾害不断,连皇帝都不得不开口向蜀王求援。朱申凿毫不犹豫,立刻捐银五千两、、谷种五千石。

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八月,朱申凿去世,终年三十五岁,谥曰惠。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结语:蜀王一脉两度大宗绝嗣,但是得益于优良的家风,顶上来的亲王表现都不差。献王奠定基业,靖王完成削藩,和王稳住传承,怀王和惠王推动对于宋濂的平反,都称得上是一代贤王,即使是《明史》,也不得不对此进行夸奖:“自椿以下四世七王,几百五十年,皆检饬守礼法,好学能文。”

那么惠王之后的历代蜀王表现如何,他们又是如何覆灭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之中的呢?我们放到下篇再讲。

1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