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潭王府:首封亲王莫名其妙自杀,传闻他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

楼哥看明史 2024-07-08 09:19:07

前言:在今湖南长沙市解放中路、五一大道之间,有一块区域被称为“藩后街”,素有“三湘第一官巷”的美誉。清代布政司称为“藩府”,藩后街因位于其衙门之后而得名。

至于清代的湖南布政使司衙门,则是在明代吉王府的旧址之上修建而成。事实上吉王一脉,并非明朝第一个分封在长沙的亲王。在首封吉王朱见浚之前,还有潭王朱梓、谷王朱橞、襄王朱瞻墡先后在长沙就藩。

藩后街

而吉王府的前身,则是潭王府。至于在他之后的谷王和襄王,为何不使用现成的潭王府呢?因为朱梓本人在此自焚而死,相邻不久的两位亲王可能觉得晦气。

遗腹子疑云

朱梓,生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初六日,太祖朱元璋第八子,生母定妃达氏,也被称为阇(音dū)妃。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元璋下旨封建诸王,目的是为了“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其中还未满周岁的朱梓被封为潭王,封国湖广潭州。潭州古称湘州,元代时以元文宗潜邸所幸,改为天临路。而到了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潭州府改称长沙府,其名称就此沿用至今。

戊戌,改潭州府为长沙府,靖江府为桂林府。—《明太祖实录卷七十四》

达定妃剧照

有人可能要问,朱梓年龄那么小,繁琐复杂的册封流程,他如何来完成?这个事情当然难不倒强迫症超级患者朱元璋,他老人家特意设置了一个岗位:“保抱”,让她们在宫中抱着小殿下行礼。

洪武年间的政治生态,对于江南地主文人集团内来说极不友好。这些人在元朝当惯了“土霸王”,对于剥夺他们特权的朱元璋,特别的痛恨。老朱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动弹,但可以画个圈圈诅咒,哦不,写篇文章诬蔑你啊!

早在明朝中叶的时候,江南文人圈子里就出现了一种说法:潭王朱梓并非朱元璋亲生,而是元末枭雄陈友谅的遗腹子,见《皇明纪略》。本书作者皇甫录,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官至顺天知府。这位知府大人生于长洲县,属苏州府管辖。苏州府就是元末的平江路,张士诚东吴政权的国都,最恨朱元璋的一块区域。

帝克陈友谅,俘其妻孥曰: “我自起兵以来,未尝纳人子女,今友谅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甚恨之,其妻阇氏可没入掖庭。”未几生子,实友谅遗腹也。—《皇明纪略卷下》

陈友谅剧照

朱元璋自起兵之初,便十分强调军纪。之所以纳了陈友谅的妃子,应该有羞辱老对手的意思在内。然而江南文人们趁机发挥,搞得老朱成了接盘侠。

文人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逻辑性,我们不妨来捋一捋时间线。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下旬,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被流矢射死,汉军阵脚大乱,遭遇了一场决定性的惨败。

未几有降卒来奔,言:“友谅在别舸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诸军闻之大呼喜跃。杀敌益奋,敌众大溃。于是禽其太子善儿、平章姚天祥等。—《明太祖实录卷十三》

而潭王朱梓的出生时间,我们前文已经提过,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距离陈友谅之死已经过去了六年。好吧,就算是帝尧和王阳明这样的圣人,怀胎十四个月也出生了,潭王何德何能,要在娘胎里待上六年?江南文人的荒唐,可见一斑。

朱元璋剧照

说起来达定妃有两个儿子,其中老大齐王朱榑出生于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十一月,距离陈友谅之死差不多有十五个月,还能往遗腹子的身份上面靠一靠。

那么江南文人为啥不盯着齐王造谣呢?因为他们本质上是坏,但并不蠢,齐王身上故事性不强,没法胡编乱造。但是潭王不一样,他的死因成谜,捏造一下陈友谅遗腹子的身份,更可以用来给太祖皇帝泼脏水。

死因成谜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五月,前军都督佥事于显之女于氏,被册封为潭王妃。当年十二月,潭王朱梓与王妃于氏一起,正式之国长沙府。在《明史》的记载之中,朱梓的形象非常正面:

梓英敏好学,善属文。尝召府中儒臣,设醴赋诗,亲品其高下,赉以金币。—《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潭王府出土文物

然而在明朝官方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中,却记载潭王曾经“一千皮鞭打死典簿一员,铁骨朵打死典仗一员”。而在朱元璋自己所写的《御制纪非录》中,更是记录潭王"于宫中造淫亵器具,授之于宫中老妇,非礼百端”。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三月,朱元璋召潭王赴京问话,未曾想朱梓却带着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一时间朝野为之震动。对于如此不正常的死亡,《明史》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妃于氏,都督显女也。显子琥,初为宁夏指挥。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显与琥俱坐诛。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丞相胡惟庸剧照

换句话说,潭王的老岳父于显、大舅子于琥,因为被打成胡惟庸余党而遭诛杀。而朱梓慑于老爹嗜杀的“凶名”,听说南京方面派人召自己入朝,一时心态崩裂,于氏带着王妃一起自焚而死。

然而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首先于显早在三年前的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便已去世,朱元璋还特意追封其为英山侯,谥襄武。其次潭王自焚的时间是在三月,此时胡惟庸案的余波:李善长案都还没爆发,朱梓有什么好怕的呢?

再说得难听点,就算于显、于琥真是胡党,那又怎么样呢?韩国公李善长死了,影响到他的儿媳临安公主了吗?吉安侯陆仲亨死了,影响到他的儿媳汝宁公主了吗?日后凉国公蓝玉死了,影响到他的女婿蜀王朱椿了吗?颖国公傅友德死了,影响到他的亲家晋王朱棡了吗?定远侯王弼死了,影响到他的女婿楚王朱桢了吗?潭王就这么把自己给嘎了,是不是有些冤?

死因猜想

在《皇明纪略》中,皇甫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洋洋洒洒写了一段潭王听说自己身世之后怒不可遏,在封国长沙举兵造反。朱元璋派魏国公徐辉祖平叛,潭王大骂老朱是“贼王”,然后举火自焚。

高皇遣太傅徐达之子讨之,潭王坚闭城门,抱其幼儿绕城上行,取铜牌书其上云: “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因掷于城外,遂举火阖宫尽焚,携其子投隍堑而死。—《皇明纪略卷下》

魏国公徐辉祖剧照

你看看,江南文人对朱元璋有多痛恨,借着小作文也要过一过嘴瘾。也许是觉得这句话太过分,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在其所著的《罪惟录》中,将其改为了“宁见阎王,不见父皇”。

明代史学家何乔远编写了一本纪传体史书《名山藏》,里面对潭王的评价是“貌美秀而性淫宕”。如果结合《御制纪非录》和《太祖皇帝钦录》的记载,何乔远的这个说法确实非常符合朱梓的为人。那么接下来何乔远又说朱梓曾淫乱后宫,这就有些意思了。

未之国,尝乱宫中。每朝,留宫中旬月,上爱之,不知其奸也。—《名山藏·列传卷之四》

朱元璋剧照

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的时候,潭王秽乱后宫之事被朱元璋发现。老皇帝盛怒之下,让魏国公徐辉祖去长沙,带朱梓回京,他要亲自教训这个逆子。未曾想潭王惊惶之下,竟然选择了一死了之。

潭王府沉浮录

朱梓死后,因其无嗣,谭国除封,潭王府也就此荒废。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湖广布政司上奏朝廷,称潭王府官门栋宇损坏。工部查勘之后,对王府的宗庙、社稷坛以及斋房进行了修葺。

癸未,湖广布政使司奏:“故潭王府官门栋宇损坏。”上命工部遣官阅视撤之,唯宗庙、社稷及斋房有损漏者修葺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八》

明代亲王府大门

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九月,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改封长沙。由于打开金川门放靖难大军入城,谷王在新天子四哥朱棣面前很说得上话。不过当他希望在长沙重修王府的时候,永乐皇帝以“天下初定”的理由,让朱橞挑选卫府的廨舍,稍加修缮以后先住进去再说。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时候,谷王因谋反的罪名被削爵除国。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襄王朱瞻墡之国长沙,其王府没有新建,用的是当初的谷王府。

戊午,命行在工部及湖广三司,遣官于长沙修治谷庶人旧居宫室,以俟襄王之国。—《明宣宗实录卷五十四》

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不过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潭王府和谷王府、襄王府应该相距不远。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二月,襄王府长史司向朝廷上奏,称王府未曾修建社稷山川坛场,请求在“于潭府旧坛行事”,宣宗皇帝当即允准。如果两座王府相距十分遥远,恐怕行事也不方便。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三月,明英宗第七子朱见浚被封为吉王,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正式之国长沙,而吉王府就是在潭王府的旧址上改建而成。

结语:其实笔者一直怀疑,潭王并没有自焚而死。理由有三个:

其一、潭王府长沙护卫在调往越州卫(今属云南曲靖)戍守之时,其名号并未改变。一直到蓝玉案之后,才正式并入到越州卫。

朱元璋剧照

其二:上文在潭王府损毁之时,朱元璋特意要求对宗庙、社稷坛进行修缮。如果朱梓一家都死绝了,修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其三、朱元璋认为“生封死谥,古典昭然”,但他却一直没有给潭王赐谥号,哪怕是一个恶谥,比如第十子鲁王朱檀的那个“荒”字。反向理解一下,如果朱梓没死,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

事实上一直有朱梓焚烧王府为假,趁机隐居山林为真的传说。而从本文的梳理来看,这个传说,不排除具有极高的真实性。这样说来,朱梓也算是一条汉子,当机立断,连老爹都拿他没办法。可怜朱元璋在南京心急如焚,只能用不赐谥号这个办法告诉潭王,老爹我知道你还活着,快回来吧,既往不咎。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