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开国功臣郭崇韬:忠诚的背叛者,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秋梧叶落意韵伤 2025-01-03 16:33:45

他是后唐第一名将,也是后唐首功之臣。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有定国安邦之策。他深谋远虑,才能卓越,仅用八天就灭了后梁,用七十天就灭了前蜀。最终又因功高震主和得罪宦官,连同五个儿子一起被杀害。有他在,李存勖开疆拓土,无往而不利。他一死,后唐就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他就是被称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谋士——郭崇韬。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庄宗李存勖帐下的首席谋士。

郭崇韬最初在李克修手下效力,他凭借着自己的卓越才能,逐渐赢得了李克修的赏识与信任,在军中累典军务,开始崭露头角。李克修死后,他又到了李克用身边,凭借着此前积累的声名和自身的才华,此后就一直是李克用的近臣。担任晋王典谒、教练使等职务,负责处理诸多重要事务。

郭崇韬做事以干练、清廉著称,而且遇事机警,应对从容。《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这一时期,郭崇韬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他还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务,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在沙陀集团中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和地位,成为了众人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让李克用父子对他另眼相看。

李存勖嗣晋王位后,对郭崇韬的才干尤为器重,任命他为中门副使,和中门使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事务。中门使这一职务,虽地位尊崇,却也充满了危险,此前担任此职的官员大多不得善终。不久,李绍宏到幽州任职,孟知祥因惧怕重蹈前任中门使的覆辙,向李存勖请求外任。李存勖让孟知祥推举人来代替他,孟知祥便推荐了郭崇韬。从此,郭崇韬专掌机要事务,跟随李存勖四处征战,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在这一时期,郭崇韬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谋略和临危不惧的决断力。

公元921年,后梁贞明七年。郭崇韬随李存勖征讨镇州的张文礼,契丹借口援救镇州,出兵进犯至新乐(今河北新乐)。晋军将士面对契丹的大兵压境,惊恐万分,纷纷请求退还魏州。李存勖犹豫不决之际,郭崇韬冷静地分析了局势,他认为契丹此次出兵并非真心为了救镇州,而是冲着财物而来,只要挫败其前锋,契丹必然退兵。况且晋军刚战胜梁军,士气正旺,应趁机驱逐契丹兵。

李存勖听从了郭崇韬的建议,挥师北进,与契丹军队展开交锋,最终果然取得了胜利,成功收取镇州,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次胜利,进一步巩固了郭崇韬在晋军中的地位和威望,也让李存勖对他更加倚重和信任。

公元923年,后唐同光元年。李存勖在魏州登基称帝,建立后唐,改元同光。李存勖称帝后,郭崇韬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当时,李存勖正和梁军对阵黄河两岸,梁军的统帅是王彦章。王彦章身为五代名将,乃是后梁的顶梁柱,当时郓州失守,王彦章亲率大军攻打杨刘城,李存勖被围,战争空前激烈。就在李存勖不知如何应对之时,郭崇韬站了出来,给出了计策,郭崇韬让李存勖正面牵制王彦章,自己则率人迂回到王彦章的后方,修筑城池,一方面可以通兵援救郓州,另一方面能分散王彦章的兵力,最终对王彦章形成包夹之势。李存勖采纳了郭崇韬的计策。

郭崇韬率领上万人夜里渡河南下,在博州马家口一带连夜修筑工事,保护新渡口。正如他所料,王彦章得知后,立即领兵前往进攻,却遭到郭崇韬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王彦章再回师杨刘时,又遭到迎击。王彦章被前后夹击,不敌之下选择了撤退。《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彦章果引兵急攻之,时方大暑,彦章兵热死,及攻垒不克,所失太半,还趋杨刘,庄宗迎击,遂败之。”?这次战斗不仅成功解除了杨刘之围,还恢复了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的联系,为后唐扭转了战局。郭崇韬也因功加检校太保、守兵部尚书,充枢密使,成为李存勖麾下的核心决策人物之一。

不久,后梁以段凝代王彦章为招讨使,领大军渡河北上,不断进掠澶州、相州地区,后唐军粮供应困难,大将李嗣源被围困在郓州。此时,梁将康延孝投降了李存勖,郭崇韬向康延孝了解梁军的内部情况,康延孝告诉郭崇韬,梁军将集结大军,前来攻打李存勖。李存勖知道后很是忧虑,召集诸将商讨对策,诸将都说后梁势大,建议放弃郓州,与后梁和谈,以黄河为界分而治之。李存勖不想与后梁和谈,但自己又没有好对策,于是向郭崇韬问计。

郭崇韬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决策力,他深入分析后梁的作战意图,认为一方面梁将段凝统大军渡河北上,并决开河堤凭险据守,阻止唐军南渡;另一方面则由王彦章乘机收复郓州。在此形势下,郭崇韬大胆建议李存勖亲率六军,直趋大梁,他指出汴州城内兵少力薄,梁军主力在外,若能迅速出击,汴州必将望风溃败。只要梁帝首先投降,后梁军将都会不战而降,半月之间,天下便可统一。

李存勖听后十分高兴,采纳了郭崇韬这一避实击虚、直捣黄龙的用兵谋略,率领大军从郓州出发,长驱直入,直逼大梁。后梁朱友贞惊慌失措,无力抵抗,最终城破自焚。后唐大军势如破竹,仅用八天的时间就消灭了后梁,?结束了梁晋之间四十年的对峙。《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庄宗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郭崇韬的这一计策,?不仅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和准确判断。

郭崇韬因灭梁之功,受封赵郡公,兼镇州、冀州节度使,还获赐丹书铁券,可以免除十死。郭崇韬因此在后唐朝廷上下威望大增,文臣武将对他都很佩服。灭梁初期,郭崇韬接受了一些贿赂,亲友都规劝他,?但郭崇韬的行为并非出于个人贪欲,?而是出于政治策略的考虑。?在后唐建立之初,?许多后梁的旧臣因为身份问题感到不安,?为了稳定这些人的心态,?郭崇韬决定收受他们的贿赂,?以此来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为后唐效力。后来,?郭崇韬将这些不义之财全部上缴国库,?用以填补后唐国库的空虚。《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郭崇韬虽然高风亮节,心底无私,但这种做法却不太好,他后来也是吃了这个亏。而且郭崇韬十分贪恋权力,他为了自己的权力,想方设法排挤他人,渐渐的树立了许多政敌。?郭崇韬也明白权力过重会招来祸端,他担心自己功高盖主,不得善终,于是假借退隐,堵住小人之口,然后上奏立刘氏为后,寻求庇护,最后又上奏章,列举当今应当做的二十五项大事,都是一些便民得人心的措施,希望自己能得到天下人的喜欢。

不得不说,郭崇韬在自保方面,是下了一番大功夫的。但是,郭崇韬的权势和威望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尤其是宦官集团和一些旧贵族势力,他们对郭崇韬的崛起深感不安,认为他的权力过大,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于是,他们开始在李存勖面前进谗言,诋毁郭崇韬,试图削弱他的权力和影响力。李存勖起初对郭崇韬还是信任有加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耳边的谗言越来越多,李存勖的心中也渐渐产生了疑虑和猜忌,而郭崇韬也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脱身避祸之计。

公元925年,后唐同光三年。李存勖灭梁之后,实力大增,为了完成天下一统的伟业,李存勖将目光投向了西南的前蜀政权,意图进一步扩大版图。郭崇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战略时机,力主伐蜀,并建议李存勖任命魏王李继岌为行营都统,自己则担任招讨使,实际负责军事指挥。郭崇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军事考量。李继岌身为皇子,担任都统之职,既能彰显此次征伐的重要性和正统性,又能在名义上统领全军,符合当时的政治传统和礼仪规范。而郭崇韬自己则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实际掌控军队的指挥权,确保征伐行动的高效执行。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郭崇韬深知前蜀的地理形势和政治状况。前蜀虽地势险要,但内部政治腐败,君臣离心离德,军队战斗力不强。他制定了长驱直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充分利用前蜀内部的矛盾和弱点,计划迅速突破防线,直捣成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出征前的准备阶段,郭崇韬精心策划,调兵遣将,组织粮草物资,确保军队的后勤供应充足。他还对前蜀的军事部署进行了深入的侦察和分析,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了多种应对预案,力求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同年九月,后唐大军正式出征,一路势如破竹。郭崇韬率领大军从凤翔出发,迅速向大散关挺进,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破了前蜀的防线,先后攻取凤州、兴州等地,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为后续的进军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前蜀军队在唐军长驱直入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内部更是人心惶惶,许多将领纷纷望风而降。武兴军节度使王承捷、武德节度使宋光葆、武定节度使王承肇等先后率部归降,使得后唐军队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也加速了前蜀政权的崩溃。

在战争过程中,郭崇韬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他善于把握战机,灵活调整战术,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例如,在面对前蜀军队的抵抗时,他巧妙地运用兵力,分路合击,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在得知前蜀军队的粮草辎重存放地点后,他果断派出精锐部队进行突袭,成功缴获了大量物资,进一步削弱了敌人的实力。经过短短七十天的激战,后唐军队便兵临成都城下。前蜀主王衍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率百官出城投降,前蜀政权宣告覆灭。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极大地扩充了后唐的版图和实力,也彰显了郭崇韬的非凡才能,让他坐稳了后唐第一名将的宝座。

前蜀灭掉之后,郭崇韬的命运并没有好转,反而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由于灭蜀基本上是郭崇韬一个人在谋划指挥,军事战略就不用说了,就是平定之后所有的政事也是郭崇韬来管理,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军队与朝廷的奏报往来都是经他之手,而魏王李继岌却被冷落了。李继岌并没有什么野心,再加上年轻,所以和郭崇韬也没什么冲突,但李继岌身边的宦官们却对郭崇韬十分不满。宦官李从袭等人为了协助李继岌争权,不断在李继岌耳边进谗言,挑拨他与郭崇韬的关系,声称郭崇韬专权跋扈,有割据蜀地的野心,让李继岌对郭崇韬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和猜忌。

加之李存勖在统一大业初成后就骄奢淫逸,宠信伶人宦官,朝堂风气日下。李存勖派向延嗣入蜀,催促郭崇韬班师。向延嗣因郭崇韬不肯出城迎接,便在李存勖面前进谗言。李存勖疑惑不定,派马彦珪前往查看。马彦珪却在刘皇后面前进谗言。这位曾经在郭崇韬的支持下得以登上后位的女人,此时选择了与宦官勾结。她深知郭崇韬权力过大对自己和儿子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于是听信了宦官的谗言,决定对郭崇韬下手。

刘皇后派人假传诏命,指使李继岌除掉郭崇韬,以绝后患。《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刘皇后全然不顾郭崇韬对后唐的赫赫战功和一片忠心,将个人的利益和权力欲望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成为了郭崇韬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

公元926年,后唐同光四年。大军班师,李继岌犹豫不决,不敢杀郭崇韬。但在宦官的挑拨下,李继岌以议事为名,骗郭崇韬前来。等郭崇韬来到后,早已埋伏好的伏兵突然发动袭击,郭崇韬毫无防备,就这样在蜀地被残忍地杀害,结束了他辉煌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郭崇韬的五个儿子,也一同被杀害。《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郭崇韬至死估计都没想到,他对后唐忠心耿耿,最后居然会落得如此下场。刘皇后估计也不会想到,她谋害郭崇韬的情急之举,会让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以及她自己后来都因此而遭殃。

郭崇韬之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后唐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混乱。军队内部因为郭崇韬的死而陷入了分裂和恐慌之中,许多将领对朝廷的这一行为感到寒心和愤怒,纷纷产生了离心离德的情绪。在朝廷内部,李存勖也因为失去了郭崇韬这一重要的支柱,导致权力平衡被打破,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不久之后,李存勖在洛阳遭遇了兵变,最终死于乱军之中,后唐政权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危机之中。郭崇韬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后唐政权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深刻地影响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走向。

郭崇韬的一生,波澜壮阔却又以悲剧收场,后世对他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充满了争议和感慨。

从功绩方面来看,郭崇韬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斐然,为后唐的崛起和兴盛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梁晋争霸的关键时期,他多次提出的战略决策都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在镇州之战中成功阻击契丹,以及在黄河渡口之战中巧妙地解杨刘之围,并最终献计直捣大梁,帮助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八日之速灭掉后梁,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梁唐对峙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其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被誉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名将之一,实至名归。

在政治方面,郭崇韬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他在担任官职期间,积极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决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现象,选拔任用贤能之士,使得后唐的政治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和清明。他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积极倡导儒家思想,推崇礼仪道德,为后唐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上,郭崇韬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他深知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后唐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鼓励商人投资兴业,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为后唐的国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举措都表明,郭崇韬不仅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更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和治国安邦之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贡献对于后唐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成就也得到了许多后世学者的肯定和赞扬。

然而,郭崇韬的一生并非完美无缺,他也存在着一些为人诟病的地方。在权力的巅峰时期,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与宦官集团和一些旧贵族势力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他的一些行为和决策,也成为了他最终走向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

一些人认为,郭崇韬在蜀地时,权力过大且行事有些专断,引起了李继岌以及朝廷的猜忌和不满。他虽然没有谋反之心,但却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消除他人的疑虑,反而在一些事情上处理不当,进一步加剧了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也给后唐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混乱。

但也有许多人对郭崇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他们认为,郭崇韬一心为后唐的发展和壮大而努力奋斗,却因为小人的谗言和政治斗争的残酷而含冤死去,这是那个动荡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性丑恶和权力欲望的牺牲品。在那个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忠诚和才能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常常成为了被嫉妒和陷害的对象,郭崇韬的命运便是这一时代特征的典型写照。

郭崇韬的命运,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纵观郭崇韬的一生,他历仕两代三主,以廉洁干练、机警从容著称。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后唐的建立和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因性格缺陷和政治斗争,而遭遇了悲惨的结局。伴随着郭崇韬的枉死,后唐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也因此蒙上了厚重的阴影,最终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