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是我国的开国元帅和六位开国元勋之一。他英勇善战曾被毛主席赞誉。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又被称为“彭总”,带领发动百团大战。
彭德怀率领的红军以作战勇猛著称,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屡屡取得战功。然而,在他光辉的战绩中,有四次败仗,让他在晚年回忆起,还耿耿于怀。分别是: 赣州战役,关家垴血战,西府陇东战役,和抗美援朝时期的第五次战役。
其中关家垴战役,由于彭德怀违背抗日战争的总策略,一意孤行,与日军正面硬刚,造成了八路军严重伤亡,让彭德怀在军中的评价一时受损。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一向专注于研究战术的刘伯承,讲述战术原则时,也婉转提及作战中的失误,以及反思教训等。可见,关家垴战役的失利,已经成为全军反思作战的一个案例。
日军“扫荡”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发动进攻,战争持续到12月,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被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共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八路军进攻破袭作战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防御作战,即反“扫荡”作战。
关家垴战役正是发生在最后一阶段的一次作战。此时,日军在前两阶段被重创,一直计划着反攻。由于日军武器兵力强于我军,毛主席事先分析制定了,坚持运动战与游击战的结合的作战方案,使敌人持续消耗,减少硬碰硬的阵地战。
游击战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因此在前两个阶段,八路军取得了作战成功。被重创的日军,面对八路军的游击战,也作出了调整。他们将队伍分编成几百人组成的小队,对八路军华北各根据地进行“扫荡”, 日军称为晋中作战。
1940年10月2 日,百团大战结束了第二阶段作战。八路军129师留少数部队在部分区域继续作战扩大战果,主力部队则集中休整。然而10月6日,日军的扫荡就开始了。
10月19日,面对日军的扫荡,中央发布作战命令。让军队适当修整,准备坚决歼敌一至两路,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分散部队。八路军129师刚结束第二阶段作战,军队修整时间短暂,还没有补给充足就不得不进入新的斗争。
相比八路军仓促的准备,日军则是有备而来。10月20日,日军第3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4旅团各一部,近万人分由武安,辽县,武乡,潞城,从四面向关家垴挺进,扫荡太行抗日根据地。
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及第129师师直属机关,企图消灭八路军和党政机关,及第129师主力部队。
日军每次扫荡的间隔较短,八路军还没来得及到外线作战,日军就进入合击地区,连续多天在当地烧杀和清剿。这些恶行让彭德怀勃然大怒,又加上八路军处于被动挨打形式,彭德怀为了扑灭日军气势,夺回主动权,下令势必歼灭敌人。
黄崖洞兵工厂
与129师在关家垴交锋的是日军冈崎支队。冈崎支队大约4,500人。10月27日早,冈崎向黄崖洞方向进军,受到八路军的顽强抵抗。冈崎支队之所以向黄崖洞进军,是因为这里有八路军的“掌上明珠”之称的,我军最重要的兵工厂。
我军的兵工厂有“四所一厂”之称。黄崖洞是军工部一所,二所平顺县,三所辽县,四所武安县,一厂在武乡县蟠龙镇。黄崖洞是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强的一所,全盛时期有2000多人在这里工作。
可以生产步枪、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地雷、刺刀等武器,是当时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产武器弹药可以装备16个团。
起初我军的兵工厂在山西省榆社县讲堂乡韩庄村。日军入侵榆社县后,兵工厂受到威胁。为创建一个隐蔽稳固的军工生产基地,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为新厂选址,转移兵工厂。他深入太行山一带,几经斟酌最终选择了黄崖洞。
黄崖洞位于太行山脉中部,壁立千仞,只有一条狭长的“S”形通道能进入。地形上易守难攻,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以说黄崖洞存放着我军的全部家当。这样重要的地方,必然是日军虎视眈眈之地。27日早,冈崎支队进入黄崖洞。本来是易守难攻的有利之地,但正是因为它的有利,让守卫掉以轻心,又加上士兵的疲惫还没恢复。
冈崎支队的突袭让守卫们出乎意料,即使抵抗,也没能阻止敌人的进攻。27日下午1时,冈崎支队占领黄崖洞。次日上午撤出,向洪水镇方向前进。
黄崖洞一战,八路军阵亡228人,2座弹药仓被炸毁,损失步枪子弹约1万发,手榴弹2000枚,印刷机、棉布、石油、爆破引信,防寒衣服等大量物资被烧毁破坏。
关家垴血战
10月28日,冈崎支队在突袭八路军兵工厂之后,撤退到蟠龙镇的关家垴附近宿营。得知兵工厂被偷袭,八路军的多个团,从四面八方迫近,包抄冈崎支队,在关家垴将其包围,意欲将冈崎支队歼灭。
10月29日下午,彭德怀、左权、刘伯承和邓小平相继赶到蟠龙镇石门村。彭德怀决定亲自指挥,下令不惜代价,彻底消灭冈崎支队。在动员会上,陈赓建议免去组建不到1年的第38团和第25团的战斗任务。
彭德怀决心已定,相信靠指挥和战术不会造成很多伤亡,如果有退缩的部队,就取消番号。彭德怀部署:刘邓指挥右翼部队,陈赓指挥左翼部队,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
29日晚,冈崎支队见已经被八路军四面包围,突围无望,于是连夜抢占高地,通过无线电迅速向上级申请支援。冈崎支队连夜挖战壕,准备作战坚守阵地,等待大部队的增援。
10月30日凌晨4点,彭德怀下令进攻,关家垴战役打响。此时的日军占据高地的有利地形,八路军不得不从低处仰攻日军。而且日军已经修筑好工事,又劫取了黄崖洞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八路军在武器和防守上都不占优势。
30日白天的战斗最为惨烈,日军的空军增援赶到,对八路军进行空袭。空袭干扰了八路军的进攻,八路军一天向敌人进攻7次,都没能杀入敌人核心阵地。士兵们与敌人进行白刃战,从未皱过眉头,但面对敌机轰炸和扫射,不知所措。
八路军一波一波地向高地冲锋,战斗异常残酷,黄土被鲜血染红。第772团第一营原本近200人,战斗到中午时,只剩下约20人。剩余的人继续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到下午2点时,只剩下6人。
鉴于伤亡惨重,前线的刘伯承给彭德怀打电话,建议部队暂时撤离,另寻作战机会。彭德怀对一向十分尊重的战友吼道:“拿不下关家垴, 就撤掉你129师的番号”。
刘伯承见撤离没希望,又绞尽脑汁想办法尽量避免正面交锋。他组织士兵挖暗道接近敌军战壕,又想出,先扔一捆炸药到日军战壕,将其炸懵,再丢烟雾,让对方看不见,我军士兵再进去用大刀和刺刀于敌人肉搏。
在总指挥所里的彭德怀更是心急如焚,他希望在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消灭冈崎支队。接完刘伯承的电话,彭德怀钻出指挥所,一口气跑到离阵地只有500米的壕沟,背靠着土逼,双手举着望远镜,右脚蹬着前方的土包。
彭德怀的身体几乎全部暴露在壕沟外,他紧张地盯着前线,战情的急迫已经让彭德怀顾不上自己的安危。此时,“咔嚓”一声,《新华日报》的随军记者徐肖冰,照下了彭德怀的形象。这就是被日后广为流传的彭德怀在前线的照片。
战争进行了一昼夜,31日上午,日军增援部队逼近。八路军发动最后进攻,进入关家垴山头与敌人展开肉搏。时任连队指导员的郑加平回忆说,在与敌人10多次的肉搏战中,我们伤亡大一些,全连只剩下10多人,仍然坚持战斗。
31日下午4点,1千500多人日军,在10余驾飞机掩护下,赶来增援,为了防止被反包围,心有不甘的彭德怀,不得不发出了撤退的指令。
余波与反思
关家垴战役的死伤人数,记载数量不明确。有的称冈崎在此战役中身亡,死后被追赠为大佐,日军伤亡500余人。战斗结束,刘伯承在报告中称日军遗尸280余具,另以火药焚烧人灰3堆,约50人。
日方展示记载,冈崎支队在此次战役中,官兵死亡61人,受伤123人,生死不明2人,伤亡总人数近200人。
八路军方面,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中记录1940年10月,八路军129师共阵亡767人。据步兵109团团史称,772团伤亡200余人。
据陆军第40师斗争简史记载,关家垴战斗,决1纵伤1570多人,阵亡589人。依据目前有限的史料,有学者估计阵亡多于1000人。
战斗结束后,刘伯承看到日军挖的“猫耳洞”,既小巧又安全,对其大加赞赏。并且日军善于利用地形构筑工事和合理配置火力的实例,对八路军的将领们很有启发。
对于亲自指挥的彭德怀来说,也让他吸取宝贵的经验。打击日军嚣张的气焰固然重要,但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作战,更多是牺牲无辜的生命。日军转为扫荡作战,正是为了挑起我军的情绪,此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中了日军的下怀。
彭德怀晚年回忆说“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的一个加强营附以伪军为一路。我总想寻机歼灭敌军一路,使敌人下次扫荡不敢以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进攻。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部队太疲劳,使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的伤亡多了一些。”
可见彭德怀最后也认识到,理想中的作战也要符合实际条件。关家垴是没有按照抗日方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而是正面与日军直接交锋的战役。战争失败让人反思,但同时也看到八路军的勇敢与血性。
参考资料
刘心嵩 “关家垴战斗: 彰显八路军血性与胆魄” 炎黄春秋, 2020年8月5日
吴晶 郭洋 “中共抗日战史的微观书写—以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战斗为例” 社会史研究, 2021年1月15日
朱晓明 蔡朋岑“惨烈关家垴—百团大战中的一场力竭血战”, 党史博采, 2015年6月5日
王崇嘉 杨 静 康伟佳 “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国防部网,202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