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青文评过去 2025-04-08 09:23:05

在古代,但凡帝皇将相,身边总会发生一些神神道道的事情。天生异象已经算基本操作了,一些人甚至伴随着各种预言。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有位道士预言他会登基称帝。

多年之后,还是这个道士,又成功预言了赵匡胤的死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道士预言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真相?

偶遇道士,改变人生

赵匡胤与这位道士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他很年轻的时候。

那时候后周还没有建立,后周太祖郭威还只是后汉的枢密使,至于周世宗柴荣,更是不知道在哪里。

五代十国,战乱不断。当时各方势力互相征伐,赵匡胤可不想随便归附某方势力,被人拿去当作炮灰。于是他投奔父亲的旧识,正在复州当防御使的王彦超。

可惜王彦超并不顾及往日情分,随便给点盘缠就将赵匡胤给打发走了。

后来赵匡胤辗转多地,幸亏得到随州刺史董宗本赏识,在其帐下做事。董宗本这人不错,可惜他的儿子董遵海却是个实打实的纨绔子弟。

当时的赵匡胤疾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因此频频与董遵海发生冲突。董宗本虽然赏识赵匡胤,但是董遵海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亲疏有别,董宗本最终选择站在儿子这边,赵匡胤无奈离开了随州。

这一系列的经历使得赵匡胤意志消沉,他觉得自己一身本事,却无法得到重用。

更让他头疼的是,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去哪里。

就在这时候,赵匡胤遇到了那个改变他命运的道士。

当时赵匡胤来到一座小城,在那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走着,他发现不对劲了。以他行走江湖多年的经验,他知道有人在跟着他。

他开始往一些人迹罕至的小胡同走,突然冷不防地一转身。只见一个老道站在他的身后,一脸笑意地盯着他。

赵匡胤一脸不善地问道:“阁下跟着我这么久,所为何事?”

老道被这么一问,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说道:“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刚才偶然看到阁下,感觉气度不凡,世所罕见。贫道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阁下这样的人,一不小心老毛病犯了,就想多看几眼。让阁下误会了,实在是抱歉。”

赵匡胤闻言,并不太相信。但是看老道的样子,一把年纪了,对自己应该没有威胁。于是他问道:“既然如此,先生不如给我算一卦,看看我的运势如何。”

“正有此意。”说完,老道便拿出吃饭的家伙,开始算起来。

不一会儿,他告诉赵匡胤:“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

赵匡胤闻言,一脸迷茫,根本听不明白是何意思。他请老道细说,老道却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

过了一会儿,老道对赵匡胤说道:“往北走,阁下迟早会明白我这番话的意思。”

说完这番话,老道竟然头也不回地走掉了,只留下赵匡胤一人在那里琢磨老道的话。

可惜他读的书不多,实在想不通老道到底是何意思。他干脆不想了,反正他也没有目标,干脆按老道说的,先去北边看看得了。

结果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赵匡胤的人生。

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北边有什么呢?当时后汉枢密使郭威与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就在北边开战。赵匡胤顺理成章地投效郭威麾下。

赵匡胤真正时来运转,是郭威建立后周之后。

当时郭威的养子柴荣出任开封府尹,柴荣见赵匡胤身手不凡,便将其招入麾下,做了开封府马直军使,统领柴荣麾下的军队。

赵匡胤因为能征善战,且能识文断字,颇有文化,这在军中是十分罕见的。因此他被柴荣引以为心腹。

等到柴荣继位,赵匡胤得到重用,连连高升。加上他的九位结拜兄弟,成为了禁军之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等到柴荣病逝,赵匡胤凭借黄袍加身,成功篡夺了后周的天下,建立了大宋。

直到此时,赵匡胤才明白那老道当年说的是什么意思。

原来,他登基的时候,正是“猴年虎月初四”,正好对应了老道的那句“金猴虎头四”。至于“真龙得真位”就更好理解了,意思是赵匡胤乃是真龙天子,理应在这个时候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时常感叹那老道的料事如神。他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见那老道一面,一方面感谢对方为自己指点迷津,另一方面也希望对方能帮自己再算一卦。

可惜他当初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所以根本没有询问过对方的尊姓大名。好在赵匡胤对对方的样子印象颇深。于是他命人画下画像,再简单地说了下当年是在什么地方遇到对方的,剩下的,就交给下面的人去慢慢搜寻了。

“皇帝一张嘴,下面跑断腿”,虽然赵匡胤提供的信息太少了,但是下面的人依然想方设法去寻找老道的下落。

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在赵匡胤登基16年后,也就是公元976年,下面的人总算找到了老道。

看到面前那熟悉的身影,赵匡胤一时间感慨万千。

当年要不是这老道指点迷津,赵匡胤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为此,他拿出大笔礼物来感谢老道。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老道对这些身外之物毫不在意,直接谢绝了赵匡胤的好意。

原来,老道此生都沉迷参悟天机,对于功名利禄毫无兴趣。他当时帮赵匡胤一把,那是因为赵匡胤的“机缘”到了,他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赵匡胤闻言,对老道更加佩服。心想:不愧是世外高人,和那些凡夫俗子就是不一样。

于是赵匡胤转而又问了老道一个问题:朕还能活多久?

这也是每一个皇帝都想知道的事情。

老道看了看赵匡胤的面相,又开始推演起来。好一会儿,他才告诉赵匡胤:“陛下怕是活不过今年了。”

赵匡胤闻言,大失所望。但是他转念一想,这老道本领通天,也许有什么办法帮自己避祸。于是问道:“大师,可有什么破解之法?”

老道沉默了半天,才答道:“看在陛下终结乱世,为天下苍生带来太平日子的份上,我就破例多说几句。关键在于今年的十月二十日,如果那天夜晚是个大晴天,那么陛下还能续命十二年。如果是阴天嘛……”

老道没有再说下去,但是他的意思不言而喻。

此后,老道对于此事绝口不提。赵匡胤明白,老道已经破例泄露了一丝天机,自己不能得寸进尺。

于是二人寒暄一番,赵匡胤留老道吃了顿饭,便派人将其礼送出宫了。

天意?或者是人意?

此后,赵匡胤度日如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老道的话。弄得他有一阵子整天患得患失的。

后来他想通了,老这样也不是个事。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与其这样患得患失,不如坦然对待,等待决定他命运的那天到来。

一转眼,大半年过去了,时间也来到了十月二十日。

甭管赵匡胤平时多么淡定,到了这一天也变得紧张兮兮起来。这一天,他根本没有心情批阅奏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盯着天看。

等到天黑下来,天空依然一片晴朗,赵匡胤提起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他心情一好,就派人去叫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喝点小酒庆祝一下。

然而赵匡胤没想到的是,随着赵光义的到来,这天空也被一片乌云笼罩。

结果,赵匡胤没能熬过当晚,第二天被人发现暴毙而亡。

表面上看,赵匡胤的死完全是天意。但是真的如此吗?赵匡胤的死,存在着太多的蹊跷之处。

事实上,就在赵匡胤宴请赵光义当晚,就有很多蹊跷之处。

虽然赵匡胤将其他人都支开了,但是有人在远处通过影子看到二人似乎发生了争吵,赵匡胤还一边用玉斧敲击地面,一边说着“好为之”。显然是在训斥赵光义,要他好自为之。

关于二人为何争吵,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赵匡胤察觉到赵光义窥视皇位,于是让他不要有非分之想。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赵匡胤发现了赵光义和花蕊夫人之间的关系。

这花蕊夫人原本蜀后主孟昶的宠妃。赵匡胤平定蜀地后,便顺手将花蕊夫人纳入后宫。花蕊夫人姿色过人,深受赵匡胤的宠爱。

都说红颜祸水,此话一点不假。花蕊夫人身为赵匡胤的宠妃,却和赵光义关系暧昧。

赵匡胤发现了二人的关系,因此才会训斥赵光义。

不管是哪种原因,赵光义都闯下大祸。

而当天后半夜的事情就更诡异了。当宫人发现赵匡胤暴毙后,立刻通知了宋皇后。

宋皇后当机立断,派心腹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先下手为强,继位了再说。

谁知王继恩出去转悠了半天,带回来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原来,这王继恩早就是赵光义的人了。

宋皇后见大局已定,只得认命,于是对赵光义说道:“我们这孤儿寡母的,都要仰仗官家了。”

就这样,赵光义登上了皇位。至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则先后不明不白地死掉了。

从这前前后后来看,要说赵匡胤的死和赵光义没关系,有人信吗?

所以说,这哪里是什么天意,分明是“人意”。至于老道的故事,显然是赵光义事后编造出来的。就是为了撇清自己与赵匡胤的死之间的关系。

用所谓的“天意”来掩盖赵匡胤真正的死因。

都说“天家无私情”,赵匡胤兄弟二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赵匡胤辛辛苦苦得来的江山,最后却便宜了弟弟赵光义。还害得自己的两个儿子死得莫名其妙。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后周的臣子,说不定还能善终。

参考资料:

《宋史》

3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