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歼-9:九爷从未问世,但影响至今

墨林聊天 2021-11-18 16:25:31

五六七八十,我国服役的歼击机序列里,独独缺了一个九。九爷就是歼-9,这个编号其实一直都有,虽然最后没有研制成功,但在歼-9上所做的大量工作为当今多个型号打下了基础。

歼-9最终布局方案

歼-9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歼-7之后的新一代歼击机研制计划,作战目标是主要对手已经服役的图-22、B-58,以及正在研制中的图-160、B-1等超音速轰炸机,要求作战范围能够覆盖远海岛屿。1964年底初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当时有多种方案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宋文骢等人的建议,明确了涡喷双发和涡扇单发两种方案,由于涡扇发动机以及飞发匹配等方面研制经验少、风险相对较高,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先研制涡喷双发方案,后来发展为老歼-8,一直到今天两侧进气的新歼-8。

老“八爷”

今非昔比的新八爷

涡扇单发方案随后立项,按顺序就是歼-9。歼-9在功能定位上也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突出空战性能、兼顾截击作战,这种状态下要求大马赫数2.3、升限20000米左右;第二种是突出截击性能,要求最大马赫数2.4-2.5、升限22000米左右。随后设计单位选出了4种机翼平面形状,分别是后掠50度和55度的后掠翼、57度的三角翼,和带有两种前缘后掠角的双三角翼,均为常规布局,并据此制作了风洞模型,最终确定采用55度后掠角的三角翼,称为Ⅳ方案。

三角翼正常布局方案

选定Ⅳ方案主要是因为这个方案除了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外,其他总体布局和机身结构与歼-7、歼-8差不多,研制风险相对较小、成功的把握比较大。但后来的风洞试验发现这种布局下机动性不够理想,于是又提出了无尾三角翼布局的V方案,前缘后掠角60度,这一方案改善了机动性,但这时已经进入 1967年,研制工作受到干扰,加上有些技术难题也一时难以解决,1968年初歼-9暂停研制。

无尾三角翼布局方案

1969年底,受当时世界上一些局部战争的影响,歼-9又恢复了研制,但因为原单位同时还要负担歼-8等其他机型的研制,就把歼-9的设计和试制放到了成飞,并从原设计单位抽调了300多人过去支援,这也是现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起源。之后歼-9的主要性能指标又被提高到为双25,就是升限25000米、速度2.5马赫,到70年底又进一步加大到双26。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最后设计团队把目光放到了鸭式布局、两侧或腹部进气这一方案上,称为歼-9Ⅵ。

鸭式布局、两侧进气方案模型

鸭式布局的研究工作,我国其实在歼-9之前已经有过相当的积累,论证了包括 “抬式”布局、固定鸭翼、全动鸭翼等多种方案,有的甚至还进行了缩比模型的试飞,应该说有相当的技术积累。歼-9最早确定采用鸭式布局方案,时间是在70年代初,到1976年最后一次确定的总体布局方案,也仍然是无尾三角翼鸭式布局,同样也进行了大量试验,取得了诸多第一手数据,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自然也为后来的歼-10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比之下以色列“狮”的研制计划开始于1980年至1982年,歼-9的鸭式布局方案比“狮”要早5年以上、最远可以上溯近10年。歼-10气动布局是源自于我们自己的歼-9、还是“抄袭”自靠格鲁门帮忙才弄出来的以色列“狮”,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60-70年代研究“抬式”布局的战斗机和运输机模型

成果从来不是别人端过来的

歼-9从开始提出设想到最后下马,历时16年,是当时研发时间最长、投资最高而后下马的型号,当然所做的工作也是最多最充分的,与歼-9相关的很多配套也一并下马,包括发动机、空空导弹、雷达等等。下马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性能指标过高、超过当时的技术实力可能是最常被提及的一个。从事实上看的确也是这样。但回过头来从作战任务的角度看,在面对图-22、B-58甚至XB-70这类目标的时候,指标低了又有什么用呢?或许可以研制成功,但空防能力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还是于事无补。所以高指标的背后推手其是现实任务的需要。而高了搞不出来、低了搞出来没用,就是当年现实存在的困境。

另一个方面是指标的反复变更,导致了对气动布局的多次调整和修改,严重影响了研制进度。这个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每一次的变更无疑会重新对气动布局进行又一轮计算、试验和验证,这个过程费时费力、对于项目本身是极为不利的。但如果换个角度去想,这个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设计经验,以及各种气动布局的数据和资料,于后来其他机型的研制,未必没有借鉴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呢?

总而言之,正是在这样的困境里,我们的前辈们不断摸索和积累,才有了今天的成功,至今在歼-10、枭龙,或许包括歼-20的身上仍然能找到当年的影子。九爷,其实一直没有走远。

一种鸭式布局的风洞试验模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请点个关注呗
49 阅读:24299
评论列表
  • 2021-11-18 20:24

    歼九的各种技术方案多的超乎想象,虽然没有转化成实体,但是进行了大量技术积累,为十号工程乃至以后的其他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

  • 2021-11-19 11:48

    技术积累是需要时间人力和资金去堆垒!十爷是在九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要谈幼师了

    用户13xxx26 回复:
    幼狮跟狮是两码事儿,这都没搞明白你又能知道什么?
    刀锋锐 剑锋疾 回复: 用户13xxx26
    不好意思,哥说的就是幼师!比较的时候,总用来说的就是歼十与幼师。和狮没关系,说的是幼师,这回看明白了没有!
  • 2021-11-18 23:02

    你以为世界上就狮式一种有鸭翼设计呢?更早还有一款战斗机叫萨博37了解一下?

    mud 回复:
    鸭翼就是前翼,前翼就是鸭翼
    低糖绿茶 回复:
    雷式的前翼可不是固定的,它是半可动[得瑟]
  • bobosa 11
    2021-11-18 22:15

    个人感觉歼九都还好。涡扇六才是真的扯。完全就是不尊重科学规律的预期指标。

    大氺犇^ò^ 回复: bobosa
    当时下达的指标就是歼8双22歼9双26,别说26了现在也没有那个国家的单发能飞2.4马赫吧,但那时就是要求这样的指标啊。涡扇6台架试车的确达到了设计指标,并通过了24小时长时实验,整机试车300多小时,歼9强6下马无装机对象也跟着下马
    bobosa 回复:
    这话你自己都不信吧?八爷那是双发的。指标都没有这么高[得瑟][得瑟][得瑟]你说是双发的速度快还是单发的速度快?
  • 2021-11-19 09:35

    这架飞机的最大问题就是它的设计是没问题的,但是发动机严重不足,飞控还差一点。如果我们当时有一台好点的发动机,也许不间久就在机场飞了。

    用户14xxx77 回复:
    不懂装懂,轰六用的d30
    Zgg 回复: 用户14xxx77
    90年代的思贝还是从英国买的淘汰二手货。真用出来还是2000年以后的事
  • 2021-11-19 04:09

    九爷为后来的歼十发下了基础,

  • 2021-11-19 16:42

    歼八II在苏27引进中国之前,是唯一一款可以短暂巡航南沙的战斗机,那年月的国土防空任务很重啊!

  • 2021-11-22 23:09

    九爷还是当时步子太大了,双26超过当时科研水平

  • 2021-11-24 10:47

    歼九、运十下马太可惜了,尤其是运十,运十当年如果成功了,少走很多路。

  • 2021-11-24 18:53

    到现在飞机发动机也没有搞好!!!

    青青荷叶碧连天 回复:
    起码有正向研发的能顶用的发动机,以前都是仿制
  • 2021-11-30 10:28

    战机研究周期都很长,哪有那么简,基本都在15年左右,只是印度那个太长了。

  • 2021-11-19 16:44

    那个时候除了歼八II,就是歼七,无论是国土防空还是外贸出口,都指望歼七系列。

  • 2021-11-19 12:20

    八爷改鸭翼

  • 2021-11-19 15:06

    请问,是不是鸭翼布局是对发动机的一种补偿方案?

    用户37xxx61 回复:
    去问美国六代机为什么要有鸭翼
  • 2021-11-20 08:47

    九爷最大的功劳就是拉出了另一支研发队伍[呲牙笑]

  • 2021-11-19 15:33

    歼9是真有很多验证技术,歼8除了造就一堆院士还有啥贡献,有懂的人说说吗

    用户37xxx61 回复:
    嘿嘿,戴帽子对我没用,机体设计保守且脱离实验数据,还用了个不成熟发动机,各种故障亮瞎眼的情况下还量产了几百架。只能说个别子系统搞的很不错,就整机而言就是垃圾[得瑟]
    墨林聊天 回复: 用户37xxx61
    这个帽子是你自己扣上去的,我没有逼你。机体设计保守,歼-9强-6都是很激进的,看看什么结果?脱离实验数据,脱离了什么实验哪些数据?涡喷七不成熟,你来个成熟的双涡喷六?还各种故障亮瞎眼,到底哪些个故障亮瞎了你的眼?量产了几百架,你又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早期的白天型全天候型又有多少是后期的BDEF?不要随便看到听到一些胡言乱语就到处瞎起哄乱宣传,少看野史多看正传,但闭着眼睛你永远只能看到黑暗
  • 2021-11-19 14:43

    以前天天论证8爷和F22拼刺刀

    黑山老腰 回复:
    把敌人打跑了不是很好么
    sxfomgan72 回复:
    按拼刺刀?同一高度下方圆2公里以内6爷能把F22虐出翔,只不过实战中6爷靠不到F22的150公里那也是真的
  • 2021-11-19 16:57

    武器里山寨的还不够多?不过不管怎么样,都是我们国家的武器

  • 2022-04-29 21:29

    歼-9真造出来会是又一个萨博37吗?

  • 2021-11-18 23:32

    你确定你看懂了文章?[睡觉][睡觉]为了控制增稳 雷神之锤鸭翼削成啥鸟样了 没可比性 脱体涡流应用水平还不如大边条翼

  • 2021-11-19 20:51

    当初还有人说八爷可以吊打F22

    退咯落寞酷我 回复:
    特定情况?你这说的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么?怎么个特定情况?你都说谁的体系更强了,不说这点,照你这么说,那国家还研究个屁的五代机六代机?用歼五歼六去打F22F35呗,说话不经过脑子,不说隐身,就算近距离缠斗,F22也是有二维矢量,你说一个三代机吊打五代机?你开玩笑吧?多读点书
    sxfomgan72 回复: 退咯落寞酷我
    多读点书的是你吧?特定情况是指特定的条件在这是是说F22跟J6放在几百米指定的区域内狗斗,你去看看数值F22玩的过j6吗?还不研发5代机?实战情况下你能把这两种飞机放在我说的环境下?何况我也说过在实战情况下绝大多数别说J6即使J8也靠近不了F22的200公里以内
  • 2021-11-19 15:37

    八爷在21世纪之前完全不具备可靠的战斗力,就一大号歼七。

  • 2021-11-19 22:42

    需要强大的工业支撑。

  • 2021-11-29 18:04

    六十年代中苏交恶后来和法国建交的时候其实可以想办法弄到幻影III,没办法穷啊

    老子是孔子 回复:
    当年F14都差点签约成功了呢
  • 2021-11-29 21:58

    放到现在升限2万5 速度2.5的截击机估计都还不一定能造出来

  • 2021-11-19 12:50

    20年前在世界军事杂志上看过

墨林聊天

简介:聊聊天上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