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一辈子情系63师——林云安军旅生涯之十九

绿拂晓 2024-05-18 05:18:09
作者||林云安

耿耿

耿耿,一辈子情系63师

——我的军旅岁月回忆之十九

文/林云安

  提起原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空军著名作家耿耿,63师世纪之交时期的政治机关的干部无人不知,没人不晓,特别是187团的干部对他就更熟悉了,耿耿对于63师的感情可以说是血浓于水,渊源流长。他身在北京,却一辈子情系63师。

耿耿的父亲易若侠烈士

  耿耿的父亲是陆军21军63师187团政委易若侠烈士。易若侠在 1950年12月10日夜,在参加有关会议乘船返回途中不幸落入江中,溺水遇难。当时耿耿还没有出生。耿耿的母亲耿琳是63师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一个人把儿子抚养长大,所以儿子随了母亲的姓,取名耿耿。1969年当知青的耿耿被母亲送到父亲的老部队63师187团当兵,成为该团"英雄八连"的一员。后来他考上大学, 197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易若侠(1945年7月摄于淮北)、耿琳(摄于1947年)

1969年10月耿耿穿上军装后,到宝鸡市照相馆照了一张相。

1970年,八连二班副班长耿耿在进行战术训练

  耿耿爱好文学,一生出了不少书,著有长篇小说《拂晓》 、《丁香花》 、长篇纪实文学《长歌彩袖绘蓝天——空政歌舞团史话》 、《奋斗——记刘建德和他所在的团队》 、《我们这一代》 ,纪实文集《最后一支八路军宣传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8670部队政治部宣传队历程》 ,中篇小说《蓝天大战》 、《轰炸日本》 、《血染长空》 、《空战台儿庄》 、纪实文学 《周恩来亲自指挥的两次军事行动》 、《刘亚楼司令员与空政文工团》 、三集电视剧《兰州空战》 、电视专题片《军校新星》 、《长空战歌》 、《边防行》 、《向共和国汇报》 、《长城两边是故乡》等,计300多万字。参加编撰《军人•学子•蓝天》等三部著作,计100多万字。中篇小说《兰州上空的鹰》获全国城市报纸连载作品一等奖。1995年调到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组任创作员,2011年退休。

耿耿为老部队官兵赠书

  在我的印象中,耿耿是六十三师的常客。是回“娘家”最多的军人。1995年初,在他刚调入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组任创作员不久,作为英雄八连老兵,耿耿心里一直装着八连,因为这一年9月28日是国防部授予八连“英雄八连”称号30周年。在大庆来临之年,他身着一身空军中校服费尽周折千里迢迢独自来到当年他战斗过的地方——甘肃平凉市四十里铺营房,找到团长刘耀来、政委陈发金,自我介绍,并送来了同期入伍的另一名战友给英雄八连的10万元捐款,团里盛情接待了耿耿,并安排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还一起筹划了英雄八连国防部命名30周年大庆事宜。耿耿专门联系了六十、七十年代对八连有特殊贡献的老兵以及连队的老前辈和功臣模范,并负责邀请他们参加纪念活动。

  在耿耿等人的精心策划和各级的高度重视下,“英雄八连”30周年大庆搞得非常隆重,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老连长张春礼、1965年国防部命名时的连长陈会山,连队早期的创始人之一、陕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胡兴茂、连队原副连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的丈夫贾福元等八连的老前辈和八连走出去的知名人士一百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八连为来宾进行了军事科目汇报表演,会上还展示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政委曹芃生等为英雄八连30周年大庆的题词,宣读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发来的贺信,兰州军区副政委李宝祥、集团军政委刘冬冬出席了纪念活动。

  在“英雄八连”国防部命名30周年大庆之后,耿耿几乎每隔一两年都要回187团一趟,关心八连胜过关心自己,先后组织英雄八连成长起来干部、转业退伍老兵成立了英雄八连基金会,基金用于连队全面建设。为了撰写英雄八连连史,他先后到北京军区《战友报》报社、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报社,搜集查找有关英雄八连40多年来的宣传报道资料,获取了数百篇英雄八连宣传文字及图片影印件,为撰写老部队成长发展史积累了最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耿耿作品

  耿耿为人低调,生活简朴,他回团里生活非常简单,团招待所小灶有时工作组多,每遇到团里有接待活动,他就在附近马峪口吃一碗当地的老马家羊肉泡馍,时间长了泡馍馆的马老板都和他成了老熟人,后来只要他到泡馍馆坐定,老板不用问就给他直接上一碗肥瘦相间的羊肉泡馍,耿耿每吃一口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满意,他不在乎特意安排桌子上的丰盛,只要可口对他来说就是享受。

我和耿耿接触不多,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有隔不开的联系,他写63师的几本书中有许多部队新闻宣传的文字材料、图片是我提供的,也听过他如数家珍般地讲部队的历史和刘建德首长与他父亲的交情,以及部队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支左的趣闻。他非常留恋连队生活,一直在联络当年连队的战友。

2007奶奶4月,耿耿给“英雄八连”官兵赠书《我们这一代》。

  军改中,187团的番号撤销了,“英雄八连”整建制改编为某支队八中队,一直牵挂187团的耿耿像落了魂,再也没有到过平凉,消失在大家的视界中。

  2020年4月,一则耿耿突发心脏病去逝的消息在朋友圈炸开了锅,不少人发文以示缅怀。耿耿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霎时在脑海闪现,如过电影一般,历历在目,随即写出如下短文。我称他为“先生”。

悼耿耿先生

耿耿先生走了,太突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毫无疑问潜伏的疾病是最可憎的杀手。

军改中63、187、八连的变化,不排除使你受挫,改革产生阵痛,你痛的不轻,因为在你的情感世界里,63、187、八连,是你生命里的另一半。另一半没了,你的情感世界垮了。

耿先生你是为63,187和英雄八连而生的,这种两代人的血缘关系无人能比。看你的作品里,大半辈子写的东西多数离不开63,《奋斗》、《我们这一代》、《英雄八连连史》、《八路军最后一支宣传队》等等。可以说你与63、187、八连同呼吸共命运。

耿先生走了,其实也在预料之中。因为63番号没了,187番号没了,八连名称变了,什么支队、中队,没有了精神寄托,自然对你是打击,自然加速了你头发变白变少变没。家没了,你再也不能每年东奔西跑探亲了,再也不能千里迢迢回娘家了,再也不能和战友谈起部队发展满面春光了,再也不能回第二故乡咥一碗马峪口的羊肉泡了,精神崩溃,免疫力就衰退,突发的疾病也就趁机而入,难道这不是预料之中的吗?

耿耿先生走了,69岁,你真的是为63s而生。华东野战军二纵6s,63s,6加3为9,9旅、9支队,6起步9终结,莫非69是你生命的归宿吗?

耿先生走好,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在,相信连史馆会尽早尽快恢复,军改后的八连会更加强大,浓缩后的老部队依然传承着先辈们的血脉和传统,后人们会永远铭记你对部队的丹心和贡献。

天堂也是家,耿先生安息吧!

0 阅读:8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